《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供辅修本科班及骨伤专业使用)前言《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
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2 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3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
4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
教学内容:l 介绍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2 讲述历代骨伤学的主要成就。
3 列举事实说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使骨伤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
第一章骨折概论【目的要求】!.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其并发症。
4.掌握骨折的治疗(急救、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练功活动等)原则。
5了解骨折愈合标准。
【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因素、愈合标准和时间。
2.介绍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骨折的定义、分类1.骨折的定义2、骨折分类:介绍骨折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
(二)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2)骨折周围软组织和脏器损伤程度。
(3)骨折损伤程度。
(4)骨折线的形态。
(5)骨折端的稳定程度。
(6)骨折后的时间。
(7)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等分类法。
第二节骨折的病因病病机骨折常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持续性劳损及其他原因。
第三节骨折的诊断1.根据望、闻、问、切、摸、量、X线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
2.注意受伤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
第四节骨折的并发症除骨折外,发生各种全身或局部并发症,例如: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道感染和结石、损伤性骨化、损伤性关节生、关节僵硬、缺血性性坏死、迟发性畸形等。
第五节骨折的愈合过程和愈合时间二.骨折的愈合过程:根据“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
2.骨折愈合标准: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3.常见骨折的愈合时间。
第六节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年龄、健康情况。
2.局部因素:断面接触、骨折段血供、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感染、治疗措施的影响。
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方法有手法复位、针拨复位、切开复位等。
第九节骨折的固定方法1 外固定方法: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持续固定、支架固定。
2 内固定方法:接骨板、螺丝钉、骨圆钉、髓内针等。
第十节骨折的药物治疗1 药物治疗的原则。
2 药物治疗的方法。
(1)内治法:着重介绍三期辨证施治。
(2)外治法:各种外治药物。
第十一节骨折的练功疗法介绍练功的分类、作用、原则、具体方法。
第十二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介绍病情的估计、清创、固定、并发症早期处理、药物治疗。
第十三节骨折的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不愈合介绍骨折的畸形愈台、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章上肢骨折【目的要求】1、掌握锁骨、肱骨干、肱骨髁上、桡骨远端等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整复手法及夹板固定方法。
2熟悉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桡尺骨干双骨折,桡、尺骨于单骨折的诊断、整复手法及夹板固定方法。
3 了解上肢其他骨折的诊治方法。
【教学内容】复习上肢各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讲授上肢各种常见骨折的发病机理、诊断、整复手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及练功疗法等。
第一节锁骨骨折1 病因病机: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多发生在锁骨的中外1/3交界处。
儿童可为青枝骨折,成人多为横断。
内侧段向后上移位,外侧段向下移位,同时可有重迭移位。
2 诊断:局部肿痛、功能障碍及典型姿态。
3 治疗;重点讲解整复方法和“8”字绷带、双圈等固定方法。
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1 病因病机: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可分为外展型、内收型等。
2 诊断: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可有畸形及骨擦音等。
3 治疗:着重讲解两种不同类型骨折的整复手法、固定方法及练功疗法等。
第三节肱骨干骨折1 病因病机:直接或间接暴力均可造成,可发生在肱骨干的上部、中部或下部,应注意有无桡神经损伤。
着重讲解因肌肉牵拉而造成骨折移位的规律。
2 诊断:除肿痛及功能障碍外,常有明显的骨擦音、假关节活动、畸形等骨折特征。
3 治疗:重点讲解方法整复、夹板加压垫固定、练功活动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防止过牵及挠神经的损伤。
第四节肱骨髁上骨折1 病因病机:常为间接暴力所致,多见于儿童。
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重点讲解伸直型受伤机制。
2 诊断:局部急剧肿胀疼痛,甚至可出现水泡、明显畸形、骨擦音和功能障碍等。
应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
密切注意有无循环障碍及神经损伤。
3 治疗:重点讲解伸直型骨折整复方法、夹板固定及早期练功疗法。
应防止肘内翻和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第五节肱骨外髁骨折1 病因病机:常为间接暴力所致,可造成骨折不同程度的移位。
2 诊断:肘外侧明显肿胀、疼痛、压痛、骨擦音、功能障碍等。
骨片旋转移位时可摸到活动骨片。
3 治疗:根据骨折不同移位,采用整复与固定方法,手法整复失败者,需手术切开复位。
第六节肱骨内上髁骨折1 病因病机:多数为间接暴力所致,临床可分为四度骨折。
2 诊断: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可摸及骨片。
3 治疗:讲解l-4度骨折的整复与固定方法。
第七节尺骨鹰嘴骨折1 病因病机:直接暴力或肌肉猛烈收缩而造成。
2 诊断:局部肿胀、疼痛、骨擦音、肘关节功能障碍,常可扪及明显的骨折裂缝。
3 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整复与固定治疗。
第八节桡骨头骨折1 病因病机:多数为间接暴力所致。
有裂纹、粉碎及歪戴帽等类型。
2 诊断:局部肿胀、疼痛、关节功能障碍较为突出。
3 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整复、固定等治疗方法。
第九节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1 病因病机: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根据暴力方向及骨折移位情况,可分为伸直、屈曲、内收等不同类型。
2 诊断:局部肿痛、功能障碍及典型畸形。
3 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整复、固定、练功等治疗方法c第十节桡、尺骨干双骨折1 病因病机: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
介绍不同外力所致不同类型的骨折。
儿童常以青枝骨折多见。
2 诊断:局部肿胀、疼痛、骨擦音、异常活动等。
X线片应注意上、下桡尺关节位置是否正常。
3 治疗:重点讲解手法整复、夹板、分骨垫及有柄托板固定,强调要正确使用压垫,在骨折尚未愈合前,禁止作前臂旋转活动,以防骨折再移位。
第十一节桡、尺骨于单骨折1 病因病机:多由直接暴力所致。
讲解因受肌肉收缩等因素影响,可使断骨向不同方向移位的规律。
2 诊断:局部肿痛、功能障碍、骨擦音、畸形或假关节活动等。
3 治疗: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练功疗法等,应强调待骨折愈合后方可作前臂旋转活动。
第十二节桡骨远端骨折1 病因病机: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重点讲述伸直型骨折。
2 诊断:局部肿痛,功能障碍、伸直型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
3 治疗:着重介绍整复方法、夹板固定及练功疗法等。
第十三节腕舟骨骨折1 病因病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可发生在舟骨近端、结节处和腰部。
以腰部骨折多见,愈合较难。
2 诊断:腕部活动受限,在“鼻烟窝”有明显的压病,X线摄片可疑者,可于2-3周后重复摄片。
3 治疗:多数骨折无移位,一般不须整复,可用塑形夹板、纸壳或短臂石膏管形外固定。
第十四节掌、指骨骨折1 病因病机:多数为直接暴力所致,也可因强力扭转等间接暴力所造成。
临床以第1掌基底部、第5掌骨颈部及近节指骨骨折为多见。
2 诊断:局部肿胀、疼痛、压病、骨擦音、畸形等。
3 治疗:重点讲解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等。
第三章下肢骨折【目的要求]1.掌握股骨颈、股骨干、胫腓骨干、髌骨及踝部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整复方法、固定与牵引方法。
2.熟悉股骨粗隆间、跟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原则、整复方法与固定方法。
3.了解其他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简要复习下肢各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讲授下肢各种常见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整复方法、夹板固定、牵引及练功疗法等。
第一节股骨颈骨折1.病因病机:多数为间接暴力所致。
可分为外展型与内收型。
内收型移位较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较高。
2.诊断: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步行,患肢屈曲、短缩、外旋畸形及腹股处压痛等。
3.治疗:重点讲解牵引、整复手法、内固定、练功疗法等。
第二节股骨粗隆间骨折1.病因病机: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骨折可分为顺粗隆间型、反粗隆间型、粗隆下型。
2.诊断: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肢内收、短缩、外旋畸形,讲解与股骨颈骨折的鉴别点。
第三节股骨干骨折1.病因病机:多数为直接暴力所致。
以儿童多见,骨折可发生在股骨上1/3、中l/3、下1/3,讲解因受附着肌肉的影响可出现不同的骨折移位的规律。
2.诊断: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明显,功能障碍,患肢有明显畸形、假关节活动等。
下1/3骨折时应注意有无动脉受压。
3.治疗:按上、中、下1/3骨折采取不同的整复方法,夹板固定加牵引、练功疗法。
2岁以下儿童常采用双下肢垂直悬牵引法。
第四节股骨髁间骨折1.病因病机:多为严重的间接暴力所到常形成“T”或“丫”形骨折。
2.诊断:局部肿痛剧烈,功能障碍,关节腔常有大量积血。
3.治疗:重点讲解抽吸关节内积血。
整复方法、夹板固定加牵引。
骨折线波及关节面可影响日后关节功能要注意加强关节练功疗法。
第五节髌骨骨折1.病因病机:多为间接暴力造成横断分离骨折。
少数为直接暴力所致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