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目录美术文库第1课设计的魅力第2课老师,您好第3课卡通天地第4课美丽的西湖第5课巧用身边的材料第6课瓷器风韵第7课流光溢彩本册综合浙教版八年级15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教学过程方案1第1课《老师,你好》教学目标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生)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师)优秀贺卡作品(包括电子贺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6页与第7页上的资料。

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小结: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1、讨论:①主题是什么?(提示: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提示:蜡烛。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提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7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④你喜欢第7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主题: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与热爱之情。

(1)学生设计小样,在实物投影仪上投放或在屏幕上放映,陈述设计意图。

(2)师生讨论,学生进行小样修改、完善。

(3)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四、学习评价,深入体会(1)学生作业互评,师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2)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的标准有:①能否热情参与讨论和展示作品的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②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体现在设计中;③能否用口头和文字的形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选择这种贺卡制作方式(包括材料的运用、折叠方法的选择、色彩搭配等)的理由。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生)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毛笔、颜料、水等(师)优秀学生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欣赏上一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

2、贺卡制作完成之后,应该再设计一个与之相配的信封。

提问:根据上一节课所设计的贺卡的主题、色彩、风格,应该配什么样的信封比较好?提出问题,点明本节课学习的任务。

二、引导欣赏,激发创意1、出示优秀的信封套,讨论:你最喜欢哪一种款式?为什么?(提示:可以从图形、色彩等方面思考。

)还有其他的样式吗?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整理知识要点,理清学习思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难点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三、传授方法,加强体验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彩色纸作为信封套的材料,确定好样式,完成信封套的设计小稿。

2、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设计小稿放映在屏幕上,师生讨论在作品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自己设计的贺卡制作一个相配的信封套。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五、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方案1第2课《设计的魅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欣赏*评述课。

通过对各种各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工业产品的鉴赏,使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与人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建议采用讨论评述的方法,组织学生探讨工业设计包含的各类知识元素、设计意念,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正确的审美观。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教材第2页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椅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第3-5页,主要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动手,感受设计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三、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体会现代设计设计的艺术美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展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设计作品,在看、想、议、说、做等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现代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体会现代设计的艺术美感,理解现代设计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品位。

六、课前准备(学生)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有关工业产品的图片资料以及铁丝、竹签、碎布头、小木棍等。

(教师)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欣赏屏幕上出现的椅子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说说印象最深的一把椅子?为什么?生:我印象最深的椅子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教师小结提示:“风格、造型、色彩、材料”(以文字的形式打出),同时,教师从自我的审美角度发表个人看法。

②你喜欢家里的椅子吗?为什么?教师总结:从小小的一把椅子中我们引出了如此多的话题,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课题揭示。

(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椅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①学生带问题看课本P4《叫壶》:把柄上曲线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壶嘴上的小鸟又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提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出示《卵形椅》,加强学生的感受。

②《瑞士军刀》:瑞士军刀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教师提示:体现了艺术与环境的设计理念;比较感受不同时代的《电话机》来体现设计的时代性,以及不同电话机与不同家具的和谐。

(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③《鸟巢》:这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它的设计来源、设计材料(Q460高强钢材)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设计理念。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设计艺术的主题赏析,从中感受和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及设计艺术的广泛性。

)教师总结:从以上几件现代工业产品,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都非常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实用和美观的和谐。

3、动手体验,激发创意。

假如你是设计师,你会注重哪些问题?学生思考与回答。

教师动手创意,启发学生。

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把椅子,进行设计的体验。

(通过教师的小小的动手,激发学生的创意,在“玩”的过程中感受设计的魅力。

)4、作品创意交流⑴、请优秀作品的同学讲述自己的创意构思、准备的材料和特殊的工艺手段。

⑵、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自由评价。

(通过自由的评价,使学生得到满足感。

)当学生完不成任务时,教师要提示:完不成没关系,我们仅仅是感受、体会。

5、课后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的设计作品,体会设计的魅力。

教学反思:在此节课里我特别强调的是“感受”二字,通过一些经典的设计作品欣赏以及学生的简单动手,来感受设计的魅力,所以在作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完不成没关系,我们仅仅是感受、体会。

教师的适当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

方案2《设计的魅力》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美版八年级第一课第一课时。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椅子,并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其实并不遥远。

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素养。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用美术语言进行简单评价。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述,学生能形成设计艺术的基本素养。

3、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述,能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欣赏生活中的工业产品,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难点:如何在欣赏的过程中形成设计艺术的基本素养。

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引”(情景导入‘请你帮帮忙’)——“学”(走近名作,归纳知识)——“试”(我的文具我做主)——“用”(名师推荐)。

教学过程方案1第3课卡通天地设计理念在这一课时里,要帮助学生们认识卡通艺术,当然形式有很多种,谈话、议论、争辩、观赏、评论、创意、绘制,等等。

卡通在孩子们的心中不仅仅代表一个故事,一种想像,一种快乐,更是一组知识,一种能力。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评价中注重过程。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综合活动课。

曾经被美术教材拒之门外的卡通艺术,在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包容中,款款走进了课堂,同学们期盼的眸子中放出了喜悦与满足的光芒。

为了唤起学生的经验。

大多数孩子看卡通作品时较盲目,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娱乐,而很少思考与卡通相关的知识要素。

孩子们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全方位了解卡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学情分析同学们是如此喜欢卡通艺术,他们会为卡通忘却时间,忘却世界,这里有童心的荡漾,有奇特的想像,更有思维的自由与开放。

他们用卡通表达情感,表达体验,他们在这里看到了求学途中绚丽的风景,他们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了分析与创造,也体验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巨大乐趣。

教学目标1、能对卡通作品进行梳理,并作综合分析。

2、培养创新意识,并进行创意表达。

3、学习卡通的主要表现手段教学重点:学习卡通的主要表现手段难点:1、对于客观事物的共同理解。

2、有主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孩子们常为卡通的幽默、夸张而惊讶、喝彩,但他们很少问“为什么?怎么会”,因为他们已习以为常,以致很少提问,更不会分析,他们依赖听、接受,而通过这节课,要学生们换个角度学习、思考,他们将由“道听途说”变为“探索分析”,由被动获取变为主动求知,“听过的,随风而过;看过的,过眼云烟;卡通艺术的背后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不仅是艺术家、教育家、家长或教师关注的,也应使学生们理解、接受,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表达,自己去惊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