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生活中的书法[19页]
第五章 生活中的书法[19页]
到了清代,金石出土日多, 先秦、秦汉、六朝时期的文物, 甲骨刻辞、钟鼎彝器、碑石墓 志、砖瓦帛书等,层出不穷, 传拓日广,使有宋以来的金石 之学复又开始发展。学者们结 合这些出土文物,利用上面的 文字,对传统的“小学”进行 验证,从而又使金石学得到发 展,为以后的近代考古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 书法与文物收藏
第三节 书法与旅游观光
书法与旅游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国地大物博,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十分 丰富,既有大自然所赐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更有历代先祖圣哲和广大 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丰富的人文景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地上文 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说明山、陕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 之一,其人文景观吸引了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访问。作为书法学 习、创作与欣赏者,我们需要经常走出教室、走出工作室,到大自然中 去,深入生活实际,考察交流,观察、学习、体验。已故西北大学教授 杨春霖先生不但提倡书法家外出采风考察,而且还将这一艺术考察活动 命名为“访碑游学”。我们认为:访碑游学活动可以丰富金石文献资源, 增长书法家的知识储备,帮助其进行金石文化方面的研究;可以获得自 然感悟,启发书法家丰富的想象和联系能力;可以使书法家获得丰富的 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装潢设计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是一门 综合艺术,是设计艺术技巧和思想文化 内容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产品包装设计、 书刊封面设计、牌匾装潢设计、室内装 饰设计,还是商品广告设计、服装设计 等都表现出设计者的艺术创造力、审美 理想和文化修养。设计是对物品美的发 现和创造,是精心构思、精心创作并服 务于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这 种手段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便是实用和 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可以和雕塑、绘 画、书法、摄影等相媲美的艺术品。装 潢设计包括思想文化修养和技法训练两 大部分,是设计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所谓文物,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葬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具体指有历 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及各 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古代留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如摩崖、 碑刻、墓志、造像记、墨迹、旧拓本等),理所当然属于文物范畴,应认 真加以研究、整理和保护。多少年来,人们对书法和文物的关系认识不清, 书法文物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书法的文物特征,致使许多珍贵 的书法遗墨、碑刻造像等遭到严重的破坏,流失也十分严重,这是我国文 化事业的重大损失,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和有识之士的重视。近年来,随 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在文物保护和书画珍品的回归收藏方面,出 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事情。
第二节 书法与楹联牌匾
楹联,又称“对联”“联语”“联句”“楹 帖”等。因为早期的对联多题刻于壁柱之上, 所以称为“楹联”。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艺 术的重要形式,是文学内容和书法形式的有 机结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 楹联具有突出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义,其内 容讲究平仄和对仗工整。 最早的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明清时期是楹联艺术发展最兴盛、最辉煌的时 期。据陈云瞻《簪云楼杂记》载,朱元璋建都 金陵后,“除夕传旨,公卿世庶家门上,须加 春联一副”,以示迎春庆贺,并亲自撰写了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对联, 赐给一位名叫陶安的文臣。朱元璋为此还“微 服出观”进行检查。这一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 的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已成为我国人民的 优秀文化艺术形式。到了清代,康熙和乾隆皇 帝都喜欢题写对联。对联这种艺术形式雅俗共 赏,言简意深,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加之明 清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清时期,公卿大臣、文人墨客乃至一些粗通 文墨的人,都喜欢撰写和使用对联。当时,属 对成为文人雅集笔会的重要内容,课联也被作 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必修课。
第一节 书法与装潢设计
书法实用和审美并重的功能,使其在现代设计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应用极为广泛。在中国这个书法国度里,书法艺术无 所不在。书法以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和渗透力的文化精神贯 穿于中国历史,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 书法以其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标示在各种物品之上,渗 透在各种设计之中,已成为现代设计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手 段。我们注意到凡是我国重大的艺术设计,最后获得成功的 往往是与中国的文化符号——汉字书法结合最紧密的设计。 比如,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会徽设计,就是借助了中国书法 和篆刻的字形和契刻形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胜出,一枚鲜红的不规则中国印, 上面契刻了一个经过艺术加工和创造的北京的“京”字,在 似与不似之间,既有篆书的文字造型,又改造为抽象的体育 运动造型,既赋予了设计深刻的文化内涵,又和体育运动相 结合,十分贴切、自然、完美。
第五章
生活中的书法
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有书法,书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中国人的地方 就有书法,有汉字的书写,有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现代装潢设计离不开书 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要使自己的设计获得成功,就要研究和使用中国 元素,而中国元素最突出的代表就是书法和篆刻。楹联牌匾是独特的中国 文化符号,是中国书法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体现,是书法与雕刻的完 美结合。古代遗留下来的经典书法作品即是文物,文物考古和发掘,与书 法创作及研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代考古所发掘出的书法文物资料, 为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大量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书法研究又有利于文物 的发掘、管理和保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书法与网络接轨,使 古老的书法焕发了青春活力,对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古代文人和书法家十分重视访碑游 学,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 己的欣赏水平和艺术感悟力,并进行研 究和 著述。宋代兴起的金石之学使得 许多文人和艺术家都不断深入实际考察 碑石,留下了丰富的金石文献资源。如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著有《集古录》 (《集古录跋尾》)。该书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共10卷。该书成于 宋代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