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充要条件教材分析

充要条件教材分析

充要条件(教材分析)
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
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中,这节内容被安排在数学选修2-1第一章中“常用逻辑用语”的第二节。


了教学位置的前移之外,新教材中与充要条件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也作了相应的扩充。

在“充要条件”这节内容前,还安排了“四种命题”这一节内容作为必要的知识铺
垫,为学生学习充要条件打下基础,也便于老师讲透充要条件这一基本数学概念。

显然,教材的这种处理,充分说明充要条件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体系中的基础
性和重要性,新教学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新旧教材最大的差异在于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定义的处理上,旧教材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以如下方式分别定义的,
“一般地,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即A⇒B,这时我们就说条件A是B成立的充
分条件,也就是说,为使B成立,具备条件A就足够了。

”“一般地,如果B成立,
那么A成立,即B⇒A,或者,如果A不成立,那么B就不成立,这时我们就说,条
件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要使B成立,就必须A成立。

因为‘B⇒A’
A⇒’是等价的,所以,如果A不成立,那么B就一定不成立,和它的逆命题‘B
也就是说,要使B成立,A就必须成立。

”与旧教材大段枯燥难懂的表述相比,新教
材的定义显得更简洁精炼,“一般地,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
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与定义表述的繁简成鲜明对照的是,新教材的例题、练
习题、习题数均大幅增加,是旧教材的两倍。

显然,新教材的编写者在数学概念的
处理上贯彻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这一新的教学观,因此淡化了对定义的纯文
字叙述,而更注重学生从感性上去领悟,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加深理解。

当然,一
次性给出定义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在判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之前,还必须
先分清何者是条件,何者是结论,这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