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网络学堂学习心得
面对就业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身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文系大三学生,准确明确个人定位,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显然成为了一件十分迫在眉睫的事情。
为此学校安排相应的课时并邀请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面授应聘技巧,这一举动确实使我们这些正处于迷惘中的学生收益良多。
但由于课时长短相对固定,每周一次的授课频率显然是难以满足广大学子们的需求的。
除此之外,授课人数相对较多,各人在自身条件和职业的期待值上形成的差异,也难免会使这堂课出现众口难调的尴尬局面。
于是网络课堂便作为实体课堂的一种补充形式而被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以促进自主学习效果为目的,使学生们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有选择的根据个人状况进行学习。
下面将试就本次网络课堂的学习经历做一总结:
1、准确定位自己
在一些人眼中,中文系就是“万金油”专业,什么都能干,就业面最宽。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文系永远都是半桶水的角色,口才好文笔好的人比比皆是,被人替代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些莫衷一是的说法时常让我陷入困惑,失去前进的方向。
在本次网络学堂的自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发现自己”这一自测板块。
其中设置的职业兴趣测评、职业人格测评等项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对自己内心潜在的职业倾向有了更为明晰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更为理性的审视和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足,重构职业价值观。
只有通过这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我才能初步形成较为准确的职业定位,并为此而不断努力。
在他人的眼中,我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十分没有自信。
但自测结果使我了解到我的社交能力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差,这一重新的自我定位使我在今后面对人际交往问题时可以更加从容应对,也会使我的职业选择面更为广阔。
由此可见,全面地真实地审核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过程呀!
2.认真准备,平常对待
名校的毕业证书只能是你的一张通行证,跟你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人很多,不要妄想自己能够凭借一纸文书就能找到体面多薪的工作。
职场竞争历来都是残酷的,各位求职者也都是靠着自己之前积累的丰富实习经验才有资格得到与其他人同台竞技的机会,所以认真的态度应该是每个求职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份分量十足的简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必备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认真积累。
除此之外,了解应聘职位、企业的文化背景也是一种认真准备的表现,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职责的员工才能认真且高效地对待工作。
如果你有幸得到了面试机会,你得体的仪表举止和职业敏感度也是需要靠个人经过多次的尝试与试验才能获取到的。
不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环节的话是绝对不会有录取的机会的。
当然,如果你认真准备过后却意外地没有被录用的话该怎样呢?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的,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名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完全可以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放低身段,以后再找机会“另谋高就”也是可以的。
3.成功实现身份的转型,做好每一次决策
就业使每一个校园人实现了向社会人的转型,而每一次转变所带来的痛苦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网络课堂也就相关问题对同学们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
首
先,专业的风度和职业化的外表是改变自身形象的第一步。
其次是心态和行动上的转变,要积极地肯定这种转变的意义,并正视自己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问题。
要克服学生时代松懈懒散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善于克制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次挑战。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每一次决策。
锦程特约专家金蕾莅老师在讲授《职业发展决策》一课时就着重提到了决策的重要性。
每个人在大学期间都会面临过许多决策,在面对这些可能与未来发展相关的决策时,我们首先应慎重对待。
我们可借助于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老师的力量,在多方考量以及利益权衡之后方可决策。
其次是要进行长远的打算,而网络课堂中的“生涯策划书”板块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当我们当下要做一个重大的决策的时候,我们可以对照着自己曾经的制定的计划来对自己接下来的动作予以调整,这也减少了由于目光短浅而错失良机的悲惨事件发生的几率。
小结:学校设置的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希望课堂上所教授的这些求职经验可以作为自己日后求职时的参考,我也会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未来的求职之路,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