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伯牙绝弦》 导学案

《伯牙绝弦》 导学案

伯牙绝弦(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们要读正确,读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2.我们要知道句子的意思,并能讲这个故事。

3.我们要感受到友谊的珍贵,珍惜友谊。

学习过程:(一)第一环节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一、自读导航。

(1).第八组单元导读。

阅读P136页“单元导读”,我了解到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有:()(2).读通课文,疏通词句。

1.先让试着读一读,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不懂的查字典。

并把查处的字写在黑板上。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重音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

4.互相交流读。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借助注释理解单词、句子意思。

不懂得在组内交流。

2。

用白话文讲这个故事。

(4).细读课文,深入思考:1. “伯牙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3.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4.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5.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6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7.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8.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9.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10.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11.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12.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13.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背一背吗?(5)回顾课文总结提升1.搜集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及背景资料。

2.搜集表达友谊的的名言和古诗.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3、积累写作,拓展延伸.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我想到了什么4.模仿写作,学以致用。

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二)第二个环节1. 我们板演,关于友情的词语,名言,古诗,优美语句。

2. 纠错,并把错误写在纠错板上。

(课代表讲解)(三)第三个环节1。

小组合作汇报学习成果展示,朗诵文言文。

课文解析,注意朗读节奏,句子理解。

文章记叙了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1)对句子的理解。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①伯牙鼓琴,“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妙):“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

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

“复”,再,重新。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2)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表演《伯牙绝弦》现代版课本剧。

伯牙绝弦的故事史载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演唱友情的歌曲。

歌词;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2.在展示时,我们互相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四)第四个环节1。

通过这节课的展示你怎么看待友谊,你觉得朋友像什么?请用笔写下来!交流!(五)作业师:(出示小黑板)老师给同学们的作业一如既往:日记!围绕自己的本节课的表现,及下次需要怎么改进写。

小组长根据本组情况留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