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1、学习内驱力 2、学习期望
(一)学习内驱力
1、内驱力:是由于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 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平衡的一 种内在推动力,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2、学习内驱力:属于社会性内驱力——奥 苏伯尔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三种内驱力的发展:
第四章 学习动机
本章内容
1、学习动机概述 2、学习动机的分类 3、学习动机理论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1、定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引导和维持
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 学习目标的内在历程或内部动力。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 3、维持作用 4、调节作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从总体上看,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 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 佳。
2、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 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非那么简单。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二、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一)内部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2、鼓励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
(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及时提供具体的学习结果反馈信息 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3、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
教育应用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 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自我效能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
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4、自我效能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
1、并行性原则 2、递进性原则 3、手段与目的的共一性原则
2、强化的种类
外部直接强化:是指通过 外界因素对学习者本身的 行为直接进行强化。
(1)外部直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如果 看到其他人的成功行为或受到 赞扬的行为,他也会增强同样 行为的倾向,反之亦然。
(3)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指当自己的行为 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 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 自己行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三、成就归因理论——维纳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一、强化理论
(一)教育应用 1、一般来说,强化能增进学习动机 2、惩罚一般削弱学习动机,但有时也可以
使一个人在受到批评后奋发图强。 (二)评价 1、强调奖励与惩罚措施的使用 2、过分强调外部强化,忽视或否定人的自
复习思考题
1、论述学习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2、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有哪些? 3、论述耶基森-多德森定律及其教育意义。 4、什么是成就归因?怎样利用成就归因理论处理
“习得性无力感”? 5、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6、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占主导地位;
少年期:附属内驱力逐渐减弱,同伴赞许 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 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二)学习期望
学习期望: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 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 中的反映。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功能
三、成就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之行为的原 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于1958年提出的。后来,韦纳又进行了深 入研究。
(三)韦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败的归因是行为的基本动力。 韦纳把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归纳为3个纬度6个因素。
+
身心状态
+
外界环境
+
内外在性
内在
外在
+
+
+
+
+
+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
+
+
+
+
+
教育应用
1、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以后的学习动 机
2、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 3、长期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 4、教师的回馈是影响归因的重要因素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 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是由班杜拉首 次提出的。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根据动机的来源 1、内部动机 2、外部动机 二、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 1、普遍型学习动机 2、偏重型学习动机 三、根据动机的性质 1、高尚的学习动机 2、低级的学习动机 四、根据学习动机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 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2、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五、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1、长远的学习动机 2、短暂的学习动机
觉性和主动性(自我强化)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 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 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 动机。
成就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工 作;
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则倾向于挑选成功可 能性极小的高难度工作或是选择成功可能 性很高的容易的工作。
三维度: ①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②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分为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
因。 ③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分为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
因。 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
心状态、外界环境。
因素 关 系 维 度
能力高低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
努力程度
+
任务难度
+
运气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