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坐标商住小区施工电梯基础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广东三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6月5日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基础设计方案 (2)(一)负二层梁板地基基础做法 (2)(二)负四层底板地基基础做法 (6)第三节施工电梯基础计算书 (7)一、施工升降机计算书一(地下室负二层梁板地基基础做法) (7)(一)参数信息 (7)(二)基础承载计算 (8)(三)梁板下钢管结构验算 (8)二、施工升降机计算书二(地下室底板地基基础做法) (10)(一)参数信息 (10)(二)基础承载计算 (11)(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11)(四)基础承台验算 (12)第四节附图 (14)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4)二、1#楼施工电梯梁板开洞及加固平面 (14)三、2#楼施工电梯梁板开洞及加固平面 (14)第一节工程概况新坐标商住小区工程位于湛江市赤坎区海田路湛江尧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旧址,由湛江飞鹏尧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兴建,由我司广东三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拟建项目包括:1#、2#、5#、6#、7#、8#等六栋32层住宅楼,建筑高度99.3m,首层为6m,二层以上为3m;3#、4#等两栋28层住宅楼,建筑高度88.5m,首层为6m,二层以上为3m;以及1栋2层商铺,建筑高度10.40m,首、二层均为5.2m;地下室南区为负三层商业和车库,北区为负四层商业和车库。
其中负一层为5.2m,负二层为5m,负三层为4 m,负四层为4.5m(本期工程范围为1#~8#塔楼、商业一二期裙楼及一二期地下室)。
根据总体施工布置和建筑结构平面特点,共需设置8台施工电梯,拟在各楼设置一台SC200/200型号的施工电梯,供施工人员和部分材料的垂直运输之用。
施工电梯基础分别有设置在负二层梁板和负四层底板上的两种方式。
为确保施工电梯安全使用,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基础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
各号施工电梯具体位置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附后尾页)。
第二节基础设计方案(一)负二层梁板地基基础做法位于1#、2#、3#、4#楼的编号分别为1号、2号、3号、4号施工电梯基础直接设置在地下室负二层梁板位置,并跨压在外围支护桩和回填土上,在浇筑基础前将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具体做法如下:该处支护桩冠梁与负二层梁板的外墙间有 2.6m 空间需由负三层回填土至负二层,回填高度约4m,主要采用黏土回填,完成填土至确定标高后,再采用规格为口径Φ12cm、间距0.5m、长度4m的松木桩进行地基加固,然后铺填一层50cm厚的砖渣,并夯压密实,最后在砖渣层上浇筑基础。
施工电梯基础尺寸设计为6000×5000×400(1号、2号)和6000×4000×400(3号、4号)板配筋为双层双向Φ12@200,砼强度等级C35,做法详见如下1#2#楼施工电梯基础图。
为了确保该层梁板结构使用安全,不至于在使用过程遭到破坏,在施工电梯基础区域的梁板底采用Φ48×3.5钢管,按纵横间距800,步距1500搭设支撑架体进行加固。
另外,按现场实际尺寸,因计算得施工电梯与主体的附墙距离为4.4m,已超过标准附墙件的长度要求,故该处的顶板和负一层梁板将局部开洞,以满足标准附墙件的距离要求。
局部开洞的周边楼板将采用Φ48×3.5钢管,立杆按纵横间距800,横杆步距1500搭设支撑架体进行加固。
具体做法见如下1#2#楼施工电梯基础示意图和1-1剖面(1#楼)。
负二层梁板地基基础计算书见附后计算书一。
(二)负四层底板地基基础做法位于5#、6#、7#、8#楼的5号、6号、7号、8号施工电梯基础均为直接设置在地下室负四层底板上,底板厚300,板筋为双层双向Ⅲ级筋Φ12@200。
根据施工电梯基础尺寸设计为6000×4000×300,板配筋为双层双向Φ12@200,砼强度等级C35。
做法详见如下大样图:地下室底板地基基础计算书见附后计算书二。
第三节施工电梯基础计算书一、施工升降机计算书一(地下室负二层梁板地基基础做法)计算依据:1、《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8、《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9、《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一)参数信息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2.楼板参数3.荷载参数:(二)基础承载计算导轨架重(共需80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67kg):167kg×80=13360kg,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1460×2+1480+1300×2+200+13360)+2000×2)×10/1000=245.6k N;Pk施工升降机自重:P=(1.2×(1460×2+1480+1300×2+200+13360)+1.4×2000×2)×10/1000=302.72kN;施工升降机基础自重:=1.2×l×d×h×25=1.2×6×5×0.4×25=360KNPjP=n×(P+ P)=1×(302.72+360)=662.72kNj(三)梁板下钢管结构验算楼板均布荷载:q=P/(l ×d )=662.72/(6×5)=22.091kN/m2设梁板下Ф48×3.5mm钢管@0.75m×0.75m 支承上部施工升降机荷重,混凝土结构自重由结构自身承担,则:N=(NGK +1.4×NQK)×la×lb=(22.091+1.4×2)×0.75×0.75=14.001kN1、可调托座承载力验算【N】=30 ≥N=14.001kN满足要求!2、立杆稳定性验算顶部立杆段:λ=l0/i=kμ1(h+2a)/i= 1×2.5×(0.6+2×0.2)/0.0158=158.228 ≤[λ]=210满足要求!非顶部立杆段:λ=l0/i=kμ2h/i= 1×2.1×1.2/0.0158 =159.494 ≤[λ]=210满足要求!顶部立杆段:λ1=l/i=kμ1(h+2a)/i= 1.155×2.5×(0.6+2×0.2)/0.0158=182.753非顶部立杆段:λ2=l/i=kμ2h/i= 1.155×2.1×1.2/0.0158 =184.215取λ=184.215 ,查规范JGJ130-2011附表A.0.6,取φ=0.211f=N/(φA)= 14001/(0.211×489)=135.696N/mm2≤ [f]=205N/mm2 满足要求!梁板下的钢管结构满足要求!配筋如下图所示:配筋示意图二、施工升降机计算书二(地下室底板地基基础做法)计算依据:1、《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8、《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9、《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一)参数信息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2.地基参数3.基础参数(二)基础承载计算导轨架重(共需80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67kg):167kg×80=13360kg,=((1460×2+1480+1300×2+200+13360)+2000×2)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Pk×10/1000=245.6kN;施工升降机自重:P=(1.2×(1460×2+1480+1300×2+200+13360)+1.4×2000×2)×10/1000=302.72kN;施工升降机基础自重:P=1.2×l×d×h×25=1.2×4×4×0.4×25=192KNj)=1×(302.72+192)=494.72kNP=n×(P+ Pj(三)地基承载力验算承台自重标准值:Gk=25×6.00×4.00×0.30=180.00kN承台自重设计值: G=180.00×1.2=216.00kN作用在地基上的竖向力设计值:F=635.71+216.00=851.71kN基础下地基承载力为:fa= 80.00×6.00×4.00×0.80=1536.00kN > F=851.71kN该基础符合施工升降机的要求。
(四)基础承台验算1、承台底面积验算轴心受压基础基底面积应满足S=6×4=24m2≥(Pk +Gk)/fc=(245.6+180)/(14.3×103)=0.03m2。
承台底面积满足要求。
2、承台抗冲切验算由于导轨架直接与基础相连,故只考虑导轨架对基础的冲切作用。
计算简图如下:F1≤ 0.7βhpftamhoam= (at+ab)/2 F1= pj×Al式中 Pj--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Pj=P/S=635.712/24=26.488kN/m2;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p=1;h0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h=300-35=265mm;Al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4×2.325=9.3m2;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取导轨架宽a;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ab =a+2h=0.75+2×0.265=1.28mam =(at+ab)/2=(0.75+1.28)/2=1.015mFl =Pj×Al=26.488×9.3=246.338kN0.7βhp ftamh=0.7×1×1.43×1015×265/1000=269.244kN≥246.338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