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情报先行情报是我们了解敌人和敌国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行动和想法的基础――《战争论》第一卷克劳塞维茨著战争时期,情报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质信息资源,不仅贯穿了战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对战争的结果也具有相当分量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曾在《孙子兵法?用间篇》中明确指出:“故明主贤将,所以动人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其中“知”就是有用的信息,即情?螅?“先知”便是通过可靠途径事先获得的情报。
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情报尤其是提前获知的情报将对战争的胜负起到先决性的作用。
1942年春季,在纳粹德国装甲部队加大对苏联入侵攻势之际,斯大林强烈要求英国开辟欧洲战场,缓解德军对苏联的压力。
在此背景之下,迪耶普登陆作战行动的雏形开始出现。
迪耶普登陆作战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摧毁德军的防御系统、雷达设施、发电站、码头和交通系统,迫使纳粹德国分兵大西洋沿岸防线,为苏联提供间接支援,同时也为以后更大规模的登陆作战积累经验。
这次的行动以奇袭为主要特征,但由于行动计划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情报方面纰漏不断,造成了奇袭的失效以及最终的惨败,是二战中盟军登陆作战中的一次惨痛教训。
情报保密屡出问题,作战计划泄露风险增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原话,即要想在战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到对我情和敌情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作为我方人员,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侦察、获取敌人的情报;但换一个角度,从敌方的立场出发,我们就要设法保全我方的情报,这也就凸显出了情报保密在战争时期的重要作用。
首先,奇袭计划经过多次推迟和调整已有被德军有所察觉的可能。
1942年5月,以路易斯?蒙巴顿将军为主要军事首领的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就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对迪耶普的奇袭计划,并最初定于7月4日实施代号为“拉特”的行动计划。
但在行动开展的前夕,德国轰炸机对停泊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的250艘联合舰队船只进行了扫射,迫使联军推迟了行动计划。
之后,由于连续几天的海上恶劣天气,该计划也一再被推迟,并最终调整为“朱比利”计划。
仅从德军扫射联合舰队这一点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德国军方有可能已经获悉了盟军将登陆欧洲大陆的企图,只是不能确定精确的登陆地点。
而且结合当时的大背景来看,盟军之前对欧洲大陆的几次小规模袭击已经引起纳粹高层的关注,要求沿岸部队提高战备等级。
这样一来,盟军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就丧失了奇袭的先机优势,作战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其次,军队船只的大规模集结以及无线电通讯量迅速增加过于明显。
根据战后解密的纳粹资料显示,早在1942年6月初,德军就已经发觉盟军登陆艇在英国南部沿海港口集结,而与此同时,无线电侦察部门也反映在该地区无线电通讯量快速增加。
这一切不加以掩饰的军事行动无异于向敌人表明盟军的登陆意图。
在此前提下,德军虽然未能获知精确的登陆地点,但亦会因此全面加强欧洲大陆的沿岸防御,以防止盟军的突然袭击。
如此一来,冒着被德军侦察到的风险,盟军继续实施作战计划显然是违背战争规律的,这也就暗中注定了此次登陆作战惨败的结果。
再次,盟军内部人员不注意保守行动秘密。
根据战后公开资料显示,在“拉特”计划被推迟之后,盟军内部士兵怨声载道,饮酒事件屡禁不止。
即使知道士兵在酒吧里公然谈论关于7月份突袭迪耶普的计划被取消的事情,指挥官也不以为然,甚至下意识地认为德军不会相信盟军会愚蠢地攻击同一个目标。
随意在公开场合讨论军事秘密本身对已经对军队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指挥官们的盲目自信和刚愎自用更是加重了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之后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路易斯?蒙巴顿将军情报欺骗未受重视,作战行动奇袭效果不佳“兵者,诡道也。
”这是《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首句,大致意思就是用兵打仗是一种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用种种方法对敌人施以欺骗。
同时,《三十六计》的第一计便是“瞒天过海”,亦在强调战争之中欺骗、迷惑敌人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要想在战争期间达成出奇制胜的作战效果,必要的情报欺骗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而言,情报欺骗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隐真,即通过各种渠道散布不同消息,隐藏己方的真实意图,使敌人不能确定我方要进攻的重点,从而分散敌人兵力,便于我方进攻;二是示假,即通过制造多处虚假的军事行动迹象,使敌人不能准确掌握我方军事实力和未来进攻时间,为我方赢取战争先机。
但在此次登陆作战中,盟军在情报欺骗方面基本上可以说是“无作为”,这也是盟军奇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德军的岸防炮台一方面,部队集结方面情报欺骗的缺失导致盟军实力和作战意图被德军获知。
在进攻迪耶普的准备阶段,盟军最明显的失误就是缺少对德军的情报欺骗。
伴随着登陆部队人员和船只向英国南部沿岸地区的大规模集结,盟军在该区域无线电通讯量也在迅速地增加,这种情况是很容易被德军获知的。
因此,当时英国的情报部门建议联合作战司令部采取相应的情报欺骗,诱使德军决策层相信这是一次正常的盟军部队演习或其他活动,防止德军对未来的行动有所防备。
但联合作战司令部却拒绝了英国情报部门的建议,认为以盟军强大的兵力优势即使从正面强攻迪耶普,也是可以取得胜利的。
正是盟军的这种盲目自信,导致德军不仅可以轻而易举获取盟军的实时动向,更能进一步获知盟军会采取登陆作战的真实意图,提前暴露了己方的实力及意图,大大减弱了此次奇袭行动的突然性。
这是盟军在情报欺骗方面的一个关键性失误。
参加迪耶普登陆战的盟军士兵迪耶普海边的游乐场,盟军和德军曾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行动计划调整之后情报欺骗的缺失致使德军已经开始有所防备。
通常来讲,在“拉特”计划被多次推迟甚至已经有可能被德军察觉的情况下,联合作战司令部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取消该计划,重新制定新的登陆作战计划:二是对该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同时对敌方实施情报欺骗,使其并不能精确地掌握己方的登陆地点和时间,进而为奇袭创造条件。
回顾二战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盟军选择了第二条路,但不足的是盟军并未采取有效的情报欺骗手段。
盟军高层不仅武断地拒绝了英国“双十字委员会”提出的情报欺骗建议,还无视联合作战参谋部的情报参考意见,自以为是地认为德军不会想到盟军会攻击同一个目标。
在战争中,这种天真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不仅不符合战争实际的需要,也违背了兵法之道,是注定要失败的。
情报搜集漏洞百出,行动计划推进受挫不断战时的情报搜集是一个极为艰巨而又细致的任务,不仅需要顾虑到战场环境的各个方面。
而且还要对搜集的各方情报进行汇总、验证和辨别真伪。
正因为其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对待情报搜集任务更要谨慎再三。
但盟军在情报搜集方面却不是特别重视,一方面,盟军作战时使用的是3个月之前未更新的情报;另一方面,盟军对待情报的态度并不细致认真,仅凭一份情报就对相关情况草草定下结论,致使登陆部队遇到的实际情况与情报所示出入极大,严重影响登陆部队的推进。
除此之外,盟军也未能发挥“超级机密”的作用,未对搜集而来的情报加以补充和印证,这也是盟军在情报搜集环节的重大失误。
其一,对德军行动方面的细节侦察不到位。
1942年8月18日深夜,登陆部队在海上薄雾的掩护之下开始向迪耶普进发。
但在19日凌晨3点左右,一支德国小型护航舰队发现了盟军的登陆部队,并发起了炮火攻击,而此刻的盟军部队离迪耶普海滩不过8海里。
巨大的炮火声不仅打乱了盟军的作战计划,冲乱了盟军进攻阵型,使盟军部分突击队未能按时到达预定区域,为大部队登陆创造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彻底打破了盟军奇袭计划,给德国的岸防部队赢得了至少30分钟的预警时间,为盟军接下来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任何微小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一场战争结局的关键因素。
因此,作为战争的指挥官不仅要做到“先知”,更要做到“尽知”,要对敌人的一举一动了然于胸,进而才能因势利导,为我所用。
这就要求情报搜集部队要时刻紧盯敌人的细微行动,尤其是可能会影响我方行动的一些变动,并及时报告指挥官,提供详尽的情报支援。
其二,对德军的人员和装备信息搜集严重滞后。
迪耶普登陆作战准备阶段,盟军最低级的情报搜集失误就是不及时更新德军实力报告,低估敌人的真正实力,致使本次登陆作战盟军不仅伤亡惨重,而且还未能完成预期目标。
在此次登陆作战前夕’盟军对德军兵力情况的了解还是之前的情报,殊不知德国岸防部队的实力早已进行了强化。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显示,盟军在登陆之前所使用的资料大部分都是5月搜集的,那时的德军人数仅仅只有1500人左右。
但3个月后,在德军高层已经认识到盟军可能会有登陆行动之后,迪耶普的岸防力量已经进行了强化,再加上1个后备装甲师,总人数大约有7000人。
在远远低估敌人实力的情况下,盟军兵分五路展开了行动,结果可想而知,只有1支负责占领“绿滩”的突击队顺利完成了任务,负责其他海滩的部队均以失败告终。
其三,对登陆地点德军的兵力部署情况侦察不够详尽。
在侦察德军兵力部署情况的过程中,盟军主要是通过飞机进行航空侦察,这种侦察方式虽然非常高效、方便,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
对于德军兵力整体部署的侦察,盟军的航空侦察起到巨大作用,但是针对德军部分依托悬崖岬角或茂密树林建立的防御阵地。
航空侦察几乎是毫无作用。
同时,这些隐蔽阵地并未受到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重视,甚至被认为只是一些火力有限的小型阵地,不足为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盟军一拥而上的滩头突击部队几乎成了德军的活靶子,冲锋在前的大部分人员几乎都倒在了德军隐蔽阵地的枪口之下,这是此次登陆作战中盟军伤亡比重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倘若当时情报侦察工作能够再详尽一点,标出德军隐蔽阵地的具体位置。
盟军登陆部队在登陆阶段采取有效规避手段,此次登陆作战的伤亡率一定会降低许多。
被德军缴获的丘吉尔型坦克其四,登陆地点的地形地质情况与实际出入极大。
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作战行动中,地形和地质是不可忽略的两大重要方面,有时甚至会对作战行动的推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此次登陆作战过程中,盟军创新性地将装甲车辆运抵海滩支援登陆部队,这是装甲车辆用于登陆作战首创。
盟军原以为可以取得一鸣惊人的效果,但却由于地形坡度大、地质松软因素导致装甲车辆深陷海岸,再加上德军在海滩上设置了重型路障,即使是盟军最新型的丘吉尔坦克也难以推进,成为德国反坦克炮的“刀俎鱼肉”。
结合航空侦察搜集到的图像情报,盟军就匆匆下结论,认为迪耶普滩头的沙滩坡度和沙质可以满足装甲车辆登陆作战的需要,但是却并未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报核实。
这样匆忙地下结论不仅不符合情报搜集和情报识别的规律,同时更有可能造成指挥官在指挥作战行动上的失误,进而导致整个战斗的失败。
战场情报支援不力,登陆部队之间协调不畅战场环境千变万化,要想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中做出精确的判断和准确无误的指挥就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战场情报支援,这也是盟军在此次登陆作战行动中恰恰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