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士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撰写
唐传祥教授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2011版)参考格式。

题目:
博士课题研究领域的特征表述(看到题目就知道你博士是干什么的)
串起博士课题研究的一条主线(重点做了什么,在哪方面有亮点和突破)
规范用词,题目中最好不要出现新的名词。

题目不一定是最先定出来的,往往在最终学术报告时,专家对论文题目会有很好的讨论,尽管对博士论文题目有很多共同的认识,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想法。

摘要:
最为有用的一部分:申请博士后,找工作,申报各种人才项目。

研究领域的描述:背景意义,领域定义,研究现状,突出研究热点,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难度。

简明的引出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的问题。

凝练总结主要工作,亮点,取得成功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两句展望。

往往是最后写的部分。

目录:论文的框架
确定了目录,就确定了论文撰写的思路。

突出自己科研亮点。

由章到节,重点在章。

例子:绪论,理论与建模,模拟方法研究,实验研究,总结。

最先与导师讨论确定的部分,拿着目录找导师。

正文:
语言:书面,流畅清晰
图表:自己的,放缩放后的文字的大小
数据:有效数字,误差
逻辑:结论严谨,留有余地
规范:单位公式符号
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经典文献不能不引用
国内文献不能忽略
自己发表的文章也需要引用
引用文献一定是自己看过的,切记直接copy别人文献中的引用
引用格式
态度:
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重要:
把研究明白的科学问题准确形象的表达出来,也是一项重要的修炼。

一生只有一篇博士论文,即使一个标点符号错了,也会留下遗憾,因为一旦授予学位,你就没有机会在改了。

导师:
心存自己的离想,理解导师的追求,成为导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共同努力,主动与导师沟通。

目录各章写作论文初稿导师修改论文二稿,导师修改论文定稿格式审查学术规范检查论文送审。

论文写作的创新点
创新点是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要有学术贡献。

认识了前人未曾认识到的规律。

在新的假设下,给出了新的理论体系。

发现了新的实验现象,并给出了核里的解释或者是给出了该现象的规律。

为了解决瓶颈技术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并取得好的效果。

首次实验验证。

首次在。

领域,采用了。

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的工艺
新的材料
新体系
创新点总结好,非常重要。

每个创新点,论文中都有充分的支撑。

研制的,如何实现的好的性能指标。

隐名评审:
敢于直言,对文论给出自己真实意见,不受人情影响。

清华大学对隐名专家身份的保密。

总体客观真实。

学位分委员会。

是否同意答辩的重要依据。

答辩委员会给出的结论的重要参考。

修改:
精品是不断雕琢而成的。

逻辑完善,论文正文修改
技巧:
次序:首先写的不一定是第一章
绪论重要性
章节的习作:按照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边看别人的文献边写,很危险。

碰到写作的障碍,先空着。

绕过去,缺的数据,缺的图表,可知如何表达的观点,
画示意图。

输入法错误。

底线:
学术论文没有期限。

任何时候发现有学术问题,证实了,都会被撤销。

原理示意图自己画一下。

治学严谨是清华大学底线。

涉密或内部论文的脱密后,查重。

好的论文需要什么:
态度。

标准。

导师。

计划早。

要素。

一个都不能少。

格式。

要细心。

创新点。

隐名评审。

修改。

技巧。

底线。

二,学位论文送审及申请答辩程序
关注所在院系的条件
送审论文需要满足的条件:
学分满足。

必修环节
学术论文
论文经导师审查,合格。

评审方式,重点检查与一般检查
抽签
公开评审:导师选送两名,校内校外各一名,
隐名评审:重点两名,一般一名。

时间点:第一次隐名送审是4月15日。

七月份申请。

十月份申请学位毕业送审时间:6月10日恢复到6月25日。

隐名评选意见:4月15日到5月27日。

六周论文评审时间+一周左右答辩申请时间。

具体流程:
进入系统,核对个人信息,抽签,
进入学位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