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知识复习
欠定位: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 过定位:某个自由度数被限制了1次以上。 欠定位不允许,过定位是否允许应根据定位表面 质量决定。
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和移动顶 尖装夹,车轴。
限制了除 X, X 外的4个自由 度。
浮卡制动盘:顶(Y尖相, Z:当与Y,短Z 定位套)限
机械制造工艺学
习题
1-11 确定加工面应限制的自由度
工件绕Z轴对称。应限
Z
制5个自由度:
Y
X
X,Y,Z,X,Y
(a)
(b)
➢工件绕Y轴对称,应限 制5个自由度:
X,Y,Z,X,Z
Z
Y
X
➢应限制6个自由度:
X,Y,Z,X,Y,Z
(c)
Z
Y X
Z向通孔,应限制5个 自由度
4-12 :
模锻孔 扩孔 粗镗孔 半精镗 精镗 精磨
基本余量(双面)
5 4 2.5 1.3 0.7
余量公差
3.46 0.76 0.49 0.236 0.076
车床上用双顶尖装夹车轴。
限制了除
X
外的5个自由
度。
前固定顶尖限制:X ,Y,Z
浮动顶尖: Y, Z
车床上用膨胀心轴装夹, 车轴。
限制了除 X, X 外的4个 自由度。
车床上用锥形心轴装夹,
车轴。
限制了除
X
外的4个
自由度。
前:
X,Y,Z
后: Y, Z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
第2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与组成:工序、装夹、 工步、工位、走刀。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概念、作用及设计步骤: 零件结构工艺性、生产纲领、各类生产类型特点。
3、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工件装夹方法、六点定位原理、典型定位元件 (平面、孔和外圆,表1-7)、定位表面组合、完 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过定位与欠定位;
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 次、先粗后精;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概念、优缺点、
加工阶段的划分:粗、半精和精加工阶段,意义。
工序尺寸确定: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单面余量 与双面余量,余量公差);工序尺寸确定方法 (由后往前推);入体原则;
工艺尺寸链:定义,增、减环、封闭环的确定, 计算方法(直线尺寸链、极值法)。应用实例 (基准不重合,假废品问题,一次加工满足多个 尺寸),余量校核,尺寸图表法。
修配法
预留修配量的零件,在装配过 程中通过手工修配或机械加工, 达到装配精度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 的场合
装配过程中调整零件之间的相
调整法 互位置,或选用尺寸分级的调 整件,以保证装配精度
动调整法多用于对装配间隙要求较高 并可以设置调整机构的场合;静调整 法多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多、 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三个短V形块定位 限制了6个自由度 左2个短V形块(相当
于长V形块)限制:
X,X,Z,Z
右短V形块限制: Y,Y
限制了6个自由度 下两个支承板限制:
Z, X,Y
左1个支承板限制:
X,
Z
上锥形销: Y
4-4 试分析图示零件有哪些结构工艺性问题,并提 出改进意见
问题:(1)键槽应在同一方 向;
(2) 两端轴颈磨削不易清 根——加砂轮越程槽。
(3)右端车螺纹不易清根。 ——加退刀槽。
4-5 车床主轴箱体的一个视图,I孔为主轴孔,重要, 加工时希望余量均匀,试选择加工主轴孔的粗、 精基准。
主轴孔 粗基准——主轴孔自 身
主轴孔 精基准——底面和II孔 (基准重合)
大数互 小于/等于规定的装配公差;② 有一定要求,零件加工公差较完全互
换法 装配操作简单,便于流水作业; 换法可适当放宽;完全互换法适用产
③会出现极少数超差件
品的其它一些部件装配
分组选 配法
①零件按尺寸分组,将对应尺 寸组零件装配在一起;②零件 误差较完全互换法可以大数倍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少、装配 精度要求较高又不便采用其它调整装 置的场合
X,Y,X,Y,Z
1-12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试用总体分析法和分件分
析法分析定位方案,并分析是否有欠定位和过定位, 其过定位是否允许。
总体分析法:从工件定位的总体上分析,通常从 不能限制的自由度数逆向分析 分件分析法:分别对各个定位元件进行分析,通 常从限制自由度数最多的定位元件开始。应联合 分析。
4、工艺系统热变形:热源(切削热与摩擦热)、热平衡, 影响实例,措施。
5、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分布图分析法:实验分布图的制作,几个基本概 念(样本、组距、均值,标准差、频率),正态
分布(曲线、概率分布密度,分布函数,μ与σ,
标准正态分布表,曲线面积含义, ±3σ原则), 应用(加工误差性质、工序能力、合格品率与废 品率),分布图法的局限。
点图法:单值点图与x-R图,工艺过程稳定(无 常值系统误差,或μ与σ 不变)及其判别,变值系 统误差与常值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判别。
6、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第4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表面几何形貌和力学物 理性能)及对使用性能(耐磨性与疲劳强度)的 影响。
2、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切削(残留 面积高度及塑性变形),磨削(砂轮速度与工件 速度的影响、砂轮粒度)。
3、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冷作 硬化的概念及影响。磨削烧伤。表面残余应力。 表面强化工艺。
4、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危害,强迫振动与自 激振动的特点,自激振动机理。
5、机械加工过程中振动的防治。
第5章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1、装配概念:装配要求、装配单位、装配工艺系 统图。
2、装配尺寸链:装配精度,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3、装配方法特点、适用场合、计算方法:互换装
配法,选择装配法(分组选配法)、修配法。
常用装配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装配方法
工艺特点
适用范围
完全互 换法
①配合件公差之和小于/等于规 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少、零件可用 定装配公差;②装配操作简单; 加工经济精度制造者,或零件数较多 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和维修工作 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者
①配合件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略多、装配精度
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途径:概念、方法;工艺 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第3章 机械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概念及影响因素: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原 始误差、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精度的研究方法。
2、工艺系统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链)。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刚度(切削力法向分力), 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以车削工件为例(马鞍形、腰 鼓形),切削力大小变化,误差复映)引起的变形,夹紧 力和重力(实例)。机床部件刚度曲线及特点,减小受力 变形的措施。工件残余应力(铸造冷却快慢不均,快的产 生压应力;冷校直)。
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 准、测量基准与装配基准);粗基准和精基准;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定位基准选择:粗基准(表面余量均匀原则、位 置精度原则、便于装夹原则、不得重复使用);
精基准(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 基准、便于装夹)
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经济精度、典型表面(孔、 平面和外圆)的加工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