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第2节 浓缩的都是精华概括段(层)意、主题配套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第2节 浓缩的都是精华概括段(层)意、主题配套课件
①作品主题在阅读中十分重要,它犹如人的神经中
枢,所有的阅读题都像是它的神经末梢。阅读鉴赏,必须
有主题意识,必须从标题、首尾、文眼句及议论抒情语句
中迅速把握主题。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②对作品主题的概括,既可以是对作品部分中心层
意、段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整篇作品中心意思的概括。
在阅读训练中,应以前者为主,尤其要做好“原因概括
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
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
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
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
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
本 课
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
栏 目
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
开
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
关
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
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
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本
课
枝的挺秀”,即自然美,第 13 段写了荷的韵致美和矫健美;
栏 目
“精神美”主要在文章后半部分,第 13 段后半部分转向写
开 关
荷的气质美,第 16、17 段写荷的孤寂美,第 18 段写荷的
平和美。
答案 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
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
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
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
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
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
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
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
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
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
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
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
第2节
基础:整合•点拨
一、概括层(段)意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本 课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
栏 目
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
开 关
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
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
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节选自《草堂·诗魂》)
本
课
1.从本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
栏
目
回答。
开 关
解析 从画线句往后是答题区间,抓住“仅这些”“这
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等层次标志词,就可以
提取出三个要点来。
答案 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
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
住总说部分概括。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二、概括主旨(主题、中心思想等)
本
演练体悟 (2009·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课
木车的激情
栏
目
张炜
开 关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
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
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
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
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
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
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
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
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
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
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
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
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
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
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2.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解析 注意分角度作答,并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形象美”
主要在文章前半部分,开头写了“花的娇美,叶的清香,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第 2 节 浓缩的都是精华 ——概括段(层)意、主题
考点:体验•解读
本 课
真题体验
栏 目
(2010·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开
一朵午荷
关
洛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
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
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
课 栏
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
目 开
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
关
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
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
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
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
冲突)。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
本
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
课
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
栏
目
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
本
课
题”的题型训练。
栏 目
3.命题规律
开 关
实际的命题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多是考
查对作品局部段(层)意的归纳和概括。
从已有的命题实践来看,概括段(层)意的考查多以文
中一个重要问题(或作者的一个重要观点)拎起对较大区
域,乃至全文的信息筛选、提取和概括的形式出现,即“原
因概括题”。
基础:整合·点拨
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
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
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
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
本
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
本 课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
栏 目
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
开 关
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
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
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
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
本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
课 栏
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
目
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
开 关
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
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
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
健美。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
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
平和美。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本
概括作品段(层)意、主题在散文阅读中十分重要。
课 栏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
目 开Βιβλιοθήκη 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关
2.考点剖析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
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
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
本
课
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栏
目
唐代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
开
关
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
进行概括。
答案 ①从陶器到瓷器,②从实用到艺术,③从粗陋到
精致。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整合点拨 概括层(段)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
本
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
课 栏
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