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词语的特点

新词语的特点

论新词语的特点
【摘要】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动。

研究汉语新词语构成、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动态,为我们日常交际提供便利,并做好语言的规范化工作。

【关键词】新词语;构成;语义;语用
新词语的大量出现是合理的社会语言现象,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符合“语言和社会共变”的必然趋势,而且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新观念、新生活。

调查研究新词语,能使人们了解我国的语言国情,进而了解母语词汇在一个时段内的动态变化,帮助人们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一、新词语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大量产生,词汇能够及时反映这些现象,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新词语。

对于新词语的界定,一些学者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来的词语。

”“新词语是指近年来产生的能够反映新时期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词语。

”“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由以上对新词语的众多界定中可以看出,新词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1)时间方面,本文考虑到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语料要求尽量齐全和详细,因此将新词语的时间跨度界定在改
革开放以后。

(2)范围方面,新词语包括新产生的词语、旧词新义、缩略词、外来词以及从方言词和行业语中借用的词。

(3)使用方面,新词语不仅是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而广泛用于交际的词语,也是在词汇系统中逐渐稳定下来的词语。

二、新词语的特点
新词语的不断涌现满足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具体特点表现如下:
(一)新词语的构成特点
1、新词语的来源特点。

新词语在构成上的一大特点是来源很多,主要有以下六种:(1)新造词语。

如“剩女”、“新明星学者”等。

(2)旧词新义。

如“平台”、“包装”等。

(3)缩略词。

如“非典”、“八荣八耻”等。

(4)外来词。

如“托福(tofel)”、“电脑(computer)”等。

(5)方言词。

如“炒鱿鱼”、“发烧友”等。

(6)行业词。

如“充电”、“擦边球”等。

2、新词语的音节构成特点。

新词语的音节仍以双音节为主,但是多音节呈现出了增长趋势。

2007年8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新词语,其中多音节词语有109条,占63.7%。

这也说明了新词语的音节有向多音节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新词语的构词方式特点。

新词语在构词方式上也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即附加式构词法成为构造新词语的重要模式,出现了大量的词缀,如:
(1)前缀:非—:非婚、非处方药、非职务。

炒—:炒股、炒期货、炒新闻。

(2)后缀:—虫:车虫、网虫、书虫。

—奴:房奴、车奴、证奴。

此外,“次、半、准”等前缀和“感、热、客”等后缀也都有比较强的构词能力。

(二)新词语的语义特点
1、理据义特点表现为范围广和词义新。

词语的理据义也叫概念义,是词语的主要意义。

新词语的理据义特点表现为范围广和词义新两个方面。

首先,范围广可以从数据上看出来。

《汉语新词新语年编》收录了478个新词新语,这些词语可以分为15类,具体如下表:
从中可以看出新词语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其中社会生活类词语和信息类词语占了绝大多数。

其次,新词语的词义是新产生的。

新造词的词义指示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词义自然是崭新的,以前从未出现过的。

2、色彩义特点表现为感情色彩的变异和形象色彩的强化
(1)感情色彩的变异。

感情色彩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态度或者感受,也是色彩意义中最主要的一种。

感情色彩的变异,可以产生更多的新词语。

①贬义褒用。

近年来,在一些时尚杂志及电视媒体上,“魔鬼”、“妖精”、“疯狂”、“疯狗”等原本充满贬义的词语成了新一代的褒
义新词。

如:妖精女人正当道。

“妖精”一词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贬义,凸现出妩媚动人的褒义。

②贬义消失。

还有一些旧有的贬义词在新义项上实现了感情色彩的转换,由原来的贬义逐渐变为中性。

如:“死党”、“集团”等。

“死党”原有的贬义义项是“为某人或某集团出死力的党羽、顽固的反动集团。

”然而在港台地区“死党”相当于“知心朋友”,并无贬义,目前的新词语“死党”已经相当于普通话口语里的“铁哥们儿”了。

(三)新词语的语用特点
所谓语用指的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环境(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考察研究新词语的语用,能够更好地研究我国的语言国情,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1、满足现代人追求个性、前卫、新奇的表达需求。

青年群体中有很多的新词,反映了青年人大胆创新的心理,如“跑酷”、“冻容”等;现代人追求个性、前卫、快节奏,这种心理导致了对另类语言的追逐,从而形成了一批新奇的,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词,如“房奴”、“奔奔族”等;新词表达上更加的自由开放,生动时尚,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表达需求。

2、切合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开放的时代背景。

社会语言生活生动活泼、时尚迭出得益于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水平的提高。

这是政治气候宽松的表现。

其中“法商”、“福利腐败”等就是典型代表;经济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是新词语大量涌现不可忽视的因素,“大肚子经济”、“丁宠家庭”等新词语都留下了经济因素对语
言影响的痕迹;社会文化生活更是纷繁复杂,新词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和方言词,为新词语注入了新鲜活力,如“安乐死”、“拍拖”等。

3、达到形象、幽默、委婉、简洁的表达效果。

新词语能够抓住新事物、新观念的特点,表义形象生动,比如“半糖夫妻”、“草根网民”、等;诙谐、幽默是新词语更为吸引人的又一特点,许多生动有趣的新词语营造出了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如“奔奔族”、“穷人跑”等;表义委婉使新词语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如“灰色技能”等。

同时,新词语的词义直接、简洁,比如“酷”、“晒”、“炫富”等,这些新词语有利于人们之间情感的表达,创造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

可以让听话人直接了解说话人的意图,更易于传情达意。

【参考文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曾毅平.修辞与社会语用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