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下)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卷(一) 伤仲永 (2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题目中的“伤”意即▁▁▁▁▁▁▁▁▁▁。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隶.耕(属于) ②父异.焉(感到惊异) ③借旁近.与之(身边)④以养父母、收族..秀才观之(全乡)..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⑤传一乡⑥邑人奇.之(奇特) ⑦或以钱币乞.之(乞讨) ⑧父利其然...也(从中得到好处) A.①②④⑤ B.②③ C.①⑦⑧ D.③⑤⑧3.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1)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5.翻译句子。
(6分)(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稍稍宾客其父。
(3) 泯然众人矣。
6.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二) 木兰诗(16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木兰诗》选自▁代▁▁▁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朝时▁▁朝的民歌。
2.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
3.解释下列加点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5.用//标出第一节诗的层次,概括层意。
(3分)(三) 孙权劝学 (12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代史学家▁▁▁▁所编的▁▁▁▁▁▁。
这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体史书。
2.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因为 B.以为 C.用 D.凭借(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A.拜见 B.见解 C.接触、了解 D.出现(3)卿言多务.,孰若孤。
() A.任务 B.要务 C.务必 D.事务(4)蒙乃.始就学。
() A.竟然 B. 才 C.原来是 D.无义,不译3.解释加点词:(1)及鲁肃过.寻阳()(2)非复.吴下阿蒙()(3)即更.刮目相待()(4)肃遂.拜蒙母()4.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3分)5.本文写得传神,三位人物的神情似在读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运用了▁▁描写。
(1分)四、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长善而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①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②。
知其心,然后能救③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④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注释①则:相当于“在于”②心之莫同也:心里没有完全相同的③救:补救④长善:发扬优点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或()寡()失()知()2、解释“之”的含义: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3、翻译划线句: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李白嗜酒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①。
玄宗度曲②,欲造乐府③新词,亟④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⑴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⑤,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⑵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⑥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注释:①肆:店铺②度曲:谱写乐曲③乐府:主管音乐的官府④亟:急⑤秉笔:拿笔写诗⑥高力士:玄宗时的宦官1、解释字词:既()造()嘉()尝()引()乃()2、翻译划线句:(1)(2)3、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
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③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④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⑤。
”注释:①蚤:同“早”②恸:哀痛之至③鲁哀公:鲁国国君④迁:转移⑤亡:同“无”1、解释字词:益()孰()对()贰()2、翻译划线句:欧阳修论作文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③公,尝乘间④以文字同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⑤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⑥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顷岁:近年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③文忠:欧阳修的谥号④乘间:乘机⑤患:弊病⑥疵:小毛病,引申为缺点1、解释下列字词:唯()工()过()指摘()2、翻译划线句:3、欧阳修论作文的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生木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④其上,必将挠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缘⑦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⑨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注释①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室家:房屋。
②匠:古代专指木匠。
③生:指新伐下的木材还未干。
④涂:泥。
⑤挠:曲。
这里指生木被压弯。
⑥败:毁坏。
⑦缘:依循,按照。
⑧枯:干。
劲:坚固有力。
⑨令:吩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未可也,木尚.生()(2)今虽.善,后将必败()(3)木益.枯则劲()(4)匠人无辞而对.()2、用“/”划分句子的节奏。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3、翻译下面的句子: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苟无民,何以有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
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⑤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③岁:年成④恙:忧患⑤苟:如果1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 )说:()( 2 )使①:()( 3 )使②:()( 4 )然:()2 .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子何恃而往B. 卖炭得钱何所营C. 彼不我恩也D.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译文:4 .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的思想。
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去.而顾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2)伯乐乃.还而视之。
( ) 见渔人,乃.大惊。
( )2.选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翻译句中划有横线的句子。
4.文中“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答案:《山中杂诗》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竹里馆》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峨眉山月歌》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峨眉山月半轮秋《春夜洛城闻笛》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故园东望路漫漫4、双袖龙钟泪不干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1、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1.《临川先生文集》北宋王安石悲伤哀痛 2.A 3.(1)父不使之学 (2)余令其作诗,其文理不能称前时之闻 4.五岁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5.(1)略 (2)略 (3)略 6.先天的资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二)1.宋郭茂倩南北北 2.(略) 3.只胡人的战马 4.对比,写出了宿营地的空寂苍凉,烘托出了木兰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5.划为二层,第一句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
第一层叙写木兰紧张忙碌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描绘出了行军的历程,同时写出了征途遥远,行军神速和形势的紧迫。
(三)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 2.(1)A (2)C (3)D (4)B3.(1)到 (2)再(3)重新 (4)于是,就 4.刮目相看,意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另有成语:吴下阿蒙,意思略) 5.语言 (对话)长善而救失一.或(有的)寡(少)失(缺点)知(了解)二.之(代词,代“四失”)之(助词,的)之(主谓间助词,不译)三.人们的学习,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少,有的缺点在于学的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
四.在学习上要懂得扬长避短。
李白嗜酒一.既(本来)造(制作)嘉(赏识)尝(曾经)引(伸出)乃(于是,就)二.(1)李白被召入宫后,侍从用水喷在他脸上,玄宗就叫他提笔写诗,一会儿写了十余首,玄宗很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