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概述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概述


(2)有额外的资本来应付资产和负债的不利变动 要求资本(风险资本risk based capital)。
最低
例如,根据经验数据判断,股票资产的市场波动风险是30 %,即100元股票资产未来特定时期在期望的概率下会损 失30元,则100元股票资产的风险资本就是30元。
9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充足的标准(续):
14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影响 偿付 能力 的主 要外 部因 素
股东增资
自然灾害
资本
发行次级债
宏观调控 资本市场波动
15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影响
业务质量
偿付
业务发展速度
经营战略
能力
的主 要 内 资产结构和质量
盈利能力
部因
内部风险管理

投资收益 费用控制
16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报告提纲
•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回顾 •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现状 •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未来方向 • 董事会在偿付能力监管中的责任
2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 ——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偿付能力监管: ——是各国保险监管的核心。 ——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基本理念、 原则等方面是相似的。
• 2005年1月,中国—欧 盟偿付能力监管国际研 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 行:吴小平副主席对外 宣布新偿付能力监管制 度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 五维模型
24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回顾 (2003年-2007年:制度框架期)
• 2005年2月,发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实施细 则》,建立非寿险业务责任准备金评估报告制度。
正在制定(04年开始)
4.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规则
对公众
——— 1.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信息对外披露制度
初步建成 已建成
27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现状 ——框架:五维模型
• 保险保障基金
• 公司治理
– 保险公司按季度缴
•5
• 内部审计
纳保障基金 – 产险和寿险公司缴
•破产救济
•内部风险管理 •
内部控制 (按照COSO 框架)
纳比例不同
• 1 • 经济资本 (非强制)
•4
•偿付能力
• 资产负债评估标准
• 限制资金运用渠道
28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现状 ——制度
制度名称
具体内容
现状
一、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 1. 内部风险管理报告和评估标准
初步建立
二、偿付能力报告制度 (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
对 监 管 2. 资产和负债评估标准
——— 3. 最低资本要求规则(风险资本RBC)
16项 编 报 规 则 和 精 算 规 定
建立了偿付能力报告的董事会负责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极大促进保险公 司治理结构效率和内部偿付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
要求保险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风险管理情况。
• 2007年3月,保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精 算规定。
• 2007年3月,吴定富主席到财务会计部调研,要求建立一个有效 的工作机制,保证偿付能力监管能落到实处。随后建立了综合分 析会机制。
–我国第一批偿付能力报告标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 规则》第1-5号
–我国第一部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标准:第13号令《保险公司 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
–我国第一部偿付能力不足保险公司破产的救济办法:第16号令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23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回顾 (2003年-2007年:制度框架期)

25
我国偿付能Leabharlann 监管的历史回顾 (2003年-2007年:制度框架期)
• 2007年1月,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和10 -13号
《投资资产》编报规则在考虑各类投资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引入了风险折扣, 为下一步实施风险资本制度打下了基础。
首次在编报规则中提出了保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偿 付能力监管开始逐步从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
• 责令停止展业或停批 分支机构
•监管干预
监管
•偿付能力报 •
告 •
最低资本要求标准 (风险资本)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
• 禁止股东分红 • 接管
• 3 •财务分 • 2 析和财务
• 保险集团 • 信息披露
• 其他
检查
• 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和经审计的年度偿付能力报告 • 季度分析偿付能力 • 检查保险公司财务状况
18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回顾
•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 探索期:2003年以前 – 制度框架期:2003-2007年 – 机制建立期:2008年至今
19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回顾 (2003年以前:探索期)
• 1995年《保险法》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具备与其规模 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
(3)通常通过比较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要求来判断偿付能 力是否充足,即通过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来衡量。 偿付能力充足率(即资本充足率)=实际资本÷最低资本 偿付能力溢额=实际资本-最低资本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的判断标准:偿付能力充足率大 于或等于100%。
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是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评估标准
20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回顾 (2003年-2007年:制度框架期)
• 2003年3月1号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 规定》发布。保监会决定,用3-5年时间,搭建起借鉴国际 经验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偿付能力监管框架体系。新框架体系 的规划开始启动。
为国有保险公司改制上市后的偿付能力监管做好准备 逐步向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监管模式转变
认可资产: 只有那些可以被保险公司任意处置的可用于履行 对保单持有人义务的资产,才能被确认为认可资 产。那些虽然具有经济价值但不能被用来履行对 保单持有人的责任,或者由于抵押权限制或其他 第三方权益的缘故而不能任意处置的资产,均不 能被确认为认可资产。 资产采取列举法进行认可。一项资产,如果被保 险监管机构明确指明为非认可资产,或者没有被 明确指明为认可资产,均应确认为非认可资产。
• • 2008年8月14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成立。委员会是保监会偿付能力
监管工作的决策、协调和监督机构。主任由主管财会部的会领导担任, 委员由发改部、财会部、产险部、寿险部、资金运用监管部、法规部、 统信部、稽查局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财会部。 • 截至目前,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已经召开了10余次会议,分析季度偿付 能力状况,研究决定对偿付能力不足公司的监管措施;研究建立分类监 管制度。
预计负债
负债 认可资产
净资产 附属资本
偿付能力不足
认可 负债
实际 资本
最低资本 要求
资产和负债 的不利变动
12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有额 外的 资本 来应 付资 产和 负债 的不 利变

停止新业务假设
预计负债
认可资产 负债
实际资本 小于0
偿付能力不足
认可 负债
风险资本
资产和负债 的不利变动
13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 额度监管的历史回顾: – 1995《保险法》,对偿付能力监管的最初规定; – 中国人民银行1996《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第7章偿付能力管理: • 对最低额度的规定:产(寿)险自留保费2(3)亿以内偿付能 力不低于1亿。 • 关于实际偿付能力(认可资产)的规定。 – 保监会阶段: • 2000年《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欧盟标准 • 2001年53号文《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
R4:承保风险-准备金 R5:承保风险-签单保费 (written premiums)
C3:利率风险
C4:经营风险(business risk)
H3:信用风险 H4:经营风险
HMO和HMDI分别是健康管理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和 医疗、体检和牙病补偿基金(Hospital, Medical and Dental Indemnity)。
巨灾损失 其他原因
6%
9%
再保险失败
7% 经营业务的重要
变化
9% 高估资产 10% 管理层欺诈 10%
资本不足 28%
快速发展 21%
17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 为什么各国都把偿付能力监管作为保险监管的核心? –偿付能力的理念和标准体现和贯穿于监管活动的全过程 和各个方面。 –将偿付能力监管作为监管的核心是在监管资源有限的条 件下所做的理性选择。 –偿付能力管理/监管是一种综合风险管理/监测工具,不仅 可以使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公司的风险状况,而且可以促进 保险公司自身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资本充足性监管是金融市场的供给管理工具,用来调控 金融商品的价格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3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充足的标准: 1.资产大于负债; 2.认可资产大于认可负债; 3.有额外的资本吸收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4
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充足的标准:
(1)资产不小于负债(净资产不小于0) 资产负债评估 标准(法定会计原则statutory accounting principles)
• 2007年7月,中国保险业第一届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成立。
26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回顾 (2008年至今:监管机制期)
• 2008年4月,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4号:保险集团》 及其实务指南,建立了对保险集团的并表监管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