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流行音乐大学音乐鉴赏课件

西方流行音乐大学音乐鉴赏课件

西方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翻译过来的。也有人把 它译成“通俗音乐”、“大众音乐”,但在公众语言中, 还是“流行音乐”用得普遍些。 流行音乐一般泛指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 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是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时代的产 物。它以娱乐性、通俗性、群众性、生活性、时尚性、和 商业性为主要特征,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审美享受。流行音 乐直接面对广大民众,“流行”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 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并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流行音乐可以说是社会的缩影和时代的象征。
6、《神秘园之歌》(罗尔夫曲)
成立于1994年的“神秘园”,是两位才华出众的音 乐家组成,一位是在挪威音乐界享有盛誉,担任作曲、 监制并身兼键盘师的罗尔夫,他是神秘园的灵魂;另一 位则是来自爱尔兰的小提琴家雪莉,他们在欧洲的一次 歌唱大赛中相遇,由于两个人的音乐理念和生活态度包 括哲学观念都很相近,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一拍即合组 成了神秘园。乐队的主要风格是融合了爱尔兰空灵缥缈 的乐风,北欧挪威自然清新的民族音乐及古典音乐,乐 曲恬静深远,轻松舒缓,使人不知不觉随着音乐进入氤 氲空蒙之境,仿佛倘佯在世外桃源。 小提琴悠扬的旋律,缓缓拉开了《神秘园之歌》的 神秘面纱,那飘动的音符缓缓地,轻柔地穿透我们的内 心世界,使你的思绪飘渺在一个空旷的原野,让你的灵 魂轻松地步入山川河谷之中,尽情吸纳着自然的祥和与 宁静。
乡 村 音 乐
乡村音乐是美国的特产,发端于美国西南部偏 僻地区,由山地乡民们用自制的乐器伴奏的民谣 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这种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的音乐其渊源于欧陆与英伦地区的民间音乐,由 移民带到美国,并在迁徙、拓荒、淘金等生活环 境中逐渐发展演变成美国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 乡村音乐的主题单纯,质朴而诚挚,结构清新, 节奏简单而富有变化,形式活泼,有自己创作自 弹自唱的,也有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演唱演奏的。 工业化文明时代的浪潮给乡纪音乐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 世纪末的一种融合了世界民族音乐和现代电子音 乐,介于古典音乐与轻音乐之间的新的音乐形式, 也有人称为“自然音乐”、“绿色音乐”,其主 要特征是:素材注重民间化,和声注重和谐化, 演奏注重即兴化,手段注重多样化与融合化,美 学观念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净化心灵。代 表人物与乐队组合有雅尼、雅尔、喜时郎、久石 让、恩雅、莎拉· 布莱曼、马修连恩范吉利斯、神 秘园、班得瑞、英格玛等。
赫尔曼· 赫尔普菲尔
2、《在风中飘荡》(鲍勃· 迪伦 词曲)
这是一首美国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乡村 歌手鲍勃· 迪伦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具有美国 乡村歌曲那种风格纯朴、结构简单、不事雕 琢的典型特点。是一首探索人生真谛、寻求 人生道路、含有一定社会哲理性的优秀歌曲。 歌曲作于1962年,正值国际上东西方严重 对峙,美国国内社会问题日趋尖锐的时代。 歌曲以鲜明的人道主义倾向和要求和平的迫 切愿望,直接感染人们。鲍勃· 迪伦不仅是乡 村音乐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摇滚艺术 家。他创作的音乐风格各异,无所不包,如 乡村音乐、传统民谣、现代民谣、布鲁斯、 摇滚乐等。他的音乐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 魅力,而且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尤其他的歌 唱中沙哑哀鸣的拖腔式的演唱方法别具一格, 很有特色。
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 专为电影创作的音乐。它的创作构思是 以影片中的思想感情、视觉形象和剧情结构为基础。通 过音乐形象来烘托影片的环境气氛、人物形象和主题思 想,以增强影片的引术感染力。自从1908年法国著名作 曲家圣桑第一个为影片(急死公爵被刺)谱写音乐以后, 又有许多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加入到为电影谱写音乐的行 列。如科普兰、约翰· 威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普罗 科菲耶夫、哈恰图良、布里顿、汉斯· 艾斯勒等。100年 来,电影音乐涌现了许多美妙的乐章,优秀作品不胜枚 举:如《卡萨布兰卡》、《翠堤春晓》、《桂河大桥》、 《爱情故事》、《叶塞尼亚》、《辛德勒名单》、《星 球大战》、《泰坦尼克号》……
乐团在1998年退出舞台之前的30年中,保罗· 莫里埃乐团的
唱片销量3000万张,演奏的乐曲被录制过一千次进行了30 多次世界巡回演出,享有极高的声誉,曾被誉为“情调音乐 的使者” 。保罗· 莫里埃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能巧妙地将古典 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连接的途径,形成了他那将优美的旋律, 生动的节奏和明朗的气氛结合起来的独特风格。
爵 士 乐
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处产生于美国新奥 尔良的一种流行音乐,是美国黑人将非洲音乐与 欧洲古典音乐相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风格独特、体 现自由精神的新的音乐形式。爵士乐的三大元素 为:“摇摆”、“即兴演奏”、“独特的声音”。 爵士乐中切分音节奏的频繁运用使旋律产生摇曳、 交错的效果,让听众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摇摆” 起舞。而那种仿佛天马行空的即兴演奏方式为爵 士乐在基本曲调之外增加了无限的诠释空间。爵 士乐手可以运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嗓音或演奏技巧 以及特殊的旋律,来造就他们独特的声音。
4、《蓝色的爱情》(昂德瑞· 波普曲,保罗莫利亚改编)
该曲原是一首法国流行歌曲,1967年由彼 埃尔· 顾尔作词,昂德瑞· 波普作曲。“蓝色”是 指忧郁的歌。这首歌表达了一个青年失恋的痛 苦心情,惆怅而伤感。歌曲中用不同的色彩来 比照人生的各种不同境遇:以蓝色表示优雅, 灰色表示心灰意冷,红色,表示哭肿的眼睛, 绿色表示嫉妒,黑色表示孤独绝望。歌曲为三 段体结构,前后两个乐段建立在e小调上,小调 色彩使其更显得忧伤。中间乐段转为同名大调E 大调,情绪明朗,似乎是对过去美好爱情的甜 蜜回忆,但仅8小节便又回到e小调,意味着爱 情的短暂而不堪一击。 后来保罗· 莫利亚把它改成轻音乐曲,收入他 的唱片专辑《热门金曲中》,风靡全世界。如 今,人们只要一听到《蓝色的爱情》那熟悉的 旋律和那些温文尔雅、清新质朴、线条优美的 “怡情音乐”,就会想到保罗· 莫利亚乐团。
保罗· 莫里埃乐团是法国的轻音乐团,由保罗· 莫里埃创 建,保罗· 莫里埃,1925年3月4日-2006年11月3日,法国轻
音乐家,被誉为“世界轻音乐教父”。保罗· 莫里埃从小接
受正规的古典音乐学习,十多岁后由于接触了爵士音乐而一 发不可收,他放弃了专业古典音乐学习,投身于流行音乐创 作,并独创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它独特 的风格。他创作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富有活力,加上他的 乐队用特殊的乐器组合所演奏出的丰富多彩的音色,在60年 代已经推出,便脱颖而出,获得巨大的成功。保罗· 莫利埃
7、《乡村路带我回家》
作为约翰· 丹佛的代表作,《乡村路带我 回家》一改他人怀想的虚拟忧伤,而变成对乡 村的赞美,对回家的呼唤,因此,从众多怀想 的套路中突围,完成对乡村的怀念。悠闲的非 电声化的吉他弹奏,轻柔而抒情的自然唱腔, 有章可循的节奏,隐约的女生背景让《乡村路 带我回家》成为一代人的心灵奏鸣。这样一个 倾心于自然的歌手,也在不断歌唱他的精神归 宿地——落基山。他创作了《高高的落基山》 和《落基山组合》,都是在和声结构上尽量做 到单一的上乘之作,也彰显出丹佛即兴的惊人 功底。因为即兴,所以自由,所以随意。这正 是乡村音乐的诱人之处和美学实践,约翰· 丹 佛在他的几乎所有的歌曲中都融进了这一点。
约翰· 丹佛
8、《温柔地爱我》
《温柔地爱我》是“猫王”普莱斯里最 广为流传的名曲之一,音乐旋律悠长而简洁, 音乐的第二部分,旋律同音反复下的和声配 置是本曲最可圈可点之处,其色彩性变化赋 予音乐极为人性化的完美感受。音乐具有神 奇魔幻般的力量,这已为古今中外所接受,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不乏此类例证。 《温柔地爱我》这首歌是电影《铁血柔情》 (1865)的主题歌,由艾尔维斯· 普莱斯里 主演和主唱:1980的电影《情暖童心》也用 这首歌作为插曲,这些都说明了《温柔地爱 我》的无穷魅力。普莱斯里利用这首深沉并 充满感情的歌曲打动了电影中的残酷姑娘, 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也给观众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印象。
轻 音 乐
轻音乐 轻音乐是相对古典音乐而言的,即用通俗流行手法 进行改编诠释,用小型乐队进行演奏,是以营造温馨浪漫情调、 轻松优美氛围为宗旨,带有休闲性质的一种通俗音乐。轻音乐的 改变手法大致有以下三种:1、古典音乐的通俗化,流行性;2、 流行歌曲的器乐化、怡情化;3、系列主题联奏。轻音乐在人们 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优美、健康的轻音乐不仅娱乐的作 用,同时也能陶冶性情,提高音乐欣赏。 轻音乐一般结构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通俗,以优美抒情为特 征的乐曲。它包括以流行音乐的手法重新编配过的古典器乐小品、 抒情歌曲、民歌、舞曲和电影插曲等。有人称轻音乐为“怡情音 乐”,就是突出其通俗性、歌唱性、抒情性和愉悦性。驰名世界 的三大音乐团——保罗· 莫利亚乐团(法国)、詹姆斯拉斯特乐 团(德国)、曼托凡尼乐团(意大利)以及法国通俗钢琴演奏家 查理· 克莱德曼的情调音乐为我国听众所熟知。
摇 滚 乐
摇滚乐是美国黑人布鲁斯音乐与南方白人乡村音乐 撞击融合而产生出一种节奏感强烈的现代流行音乐。是 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叮砰巷歌曲以及爵士乐、灵歌 等相互交织的产物。美国人从非洲带来的极丰富的口头 音乐传统,经过演变最终形成了布鲁斯音乐的精髓。随 着美国大工业的发展和美国黑人与白人间的文化、音乐 的相互渗透,音乐技术上的进步,以及电声乐器的出现, 造就了摇滚乐丰富的内涵。它诞生于20世纪50,开创这 一时代重要代表人物有白人歌手比尔· 海利,他的《全 天摇滚》被誉为摇滚乐第一首“圣歌”,摇动了整个美 国。和他共同开创摇滚时代的黑人摇滚歌手是查克· 贝 里以及小理查德。“猫王”埃尔维斯· 普莱斯利被认为 是摇滚史上第一位英雄和“摇滚乐王子”。他以神奇的 力量,打破了摇滚乐的种族界限,创造性地融合了白人 音乐和黑人音乐,是摇滚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普及化。
作品欣赏
1、《时光流逝》(赫尔曼· 赫尔普菲尔的 词曲)
这首具有摇摆风格的流行歌曲,原是1931 年上演的《每个人都受到欢迎》中的一首插曲, 由于1942年被用作奥斯卡获奖电影《卡萨布兰 卡》的主题曲而风靡全世界。 后来这首歌又被引用于音乐影片《通向学院 之路》。爵士乐时光流逝是根据当时那首非常 流行的摇摆歌曲改编的,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 那种具有独特韵律的“摇摆节奏”。连续的附 点音符的进行别有一番情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