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爱换取真心,用平凡诠释伟大》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真爱换取真心,用平凡诠释伟大》。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
教师只有在爱岗敬业、把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兴旺和自己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指导下,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才能领悟从师的乐趣,才能以从师为荣,以从师为自豪。
作为年轻教师,因为知识积累不够,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我一方面苦练教学基本功,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提升业务水平,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青少年心理学,购买了大量关于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书籍。
我知道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从学生心理的角度理解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才能更好的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黄雨勤是这学期从台子湾转来的新生,入学时数学成绩只有55分,她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写的乱七八糟,有一天,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问她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谁知她仅仅哭,无论我怎么问,她就是不开口说话。
从同学口中得知她在课间也从来不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呆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孩子在心理方面肯定有问题。
于是我找到她的妈妈当面实行沟通,从她妈妈口里了解到雨勤在家也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写作业,而且很少和父母说来到新学校的一些事情。
雨勤妈妈说,雨勤的爸爸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女儿亦崇尚武力的效用,雨勤一有错,无论大小,他爸爸都不分青红皂白打骂雨勤。
久而久之,雨勤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我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给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专制型的教育容易使孩子变得胆小、孤僻、内向和自卑。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雨勤的爸爸。
于是我即时实行家访,与雨勤的爸爸实行沟通,跟他分析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危害:棍棒不但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更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最后只能把孩子打成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孩子。
而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和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协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在学校,我更是用爱心、耐心和细心,精心呵护雨勤,跟她谈心,鼓励她和同学交朋友,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在班上表扬她。
经过一段时间大家的共同努力,雨勤变得爱笑、爱说话了,作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次期中考试更是摆脱了不及格,考了75分。
她妈妈含着热泪高兴的对我说:“现在雨勤在家简直判若两人,一回家就主动写作业,并且经常主动的和爸爸妈妈谈论学校的事情,她爸爸的棍棒也“闲”了,感谢黄老师好的教育方法,感谢老师的爱心教育,我们也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有什么比这些话听了还要让人感动的呢?听了这样一席话,你会感到浑身的腰酸不翼而飞,所有的辛苦烟消云散,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值得!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发生了2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源深度33公里。
地震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终止了孩子们快要结束的早自习。
自救在第一时间展开,31岁的旦周才仁是玉树州民族职业学校的老师。
地震发生前,似有预感的他中断了给学生们的早自习,并提前15分钟下课,使得全班54名学生全部幸免于难。
灾难发生后,他又跑进还没有倾塌的教学楼,各个教室察看,并去宿舍救出了12个孩子。
在学生们的恳求下,旦周才仁才返回家中,但因救助时间延误,他已经失去了3位至亲。
面对记者,他朴实的话语让人动容:“我九泉之下的亲人会理解我的!”玉树第三小学老师真玛成林在地震中左脚被砸骨折,但在随后的4个多小时里,他用双手刨挖,掩埋在废墟下的学生,直到右手骨折才被人硬拉下来,送进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真玛成林言语中仍然充满了自责:“我挖出了几个(学生),但没有抢救过来,我应该早点到教室,叫他们出来。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
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玉树的人民教师,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让自己的学生脱离险境,用血肉之躯尽可能多地挽救学生的生命,爱和责任成为他们心中的使命,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
我走上讲台时间不长,教学工作刚刚起步,我亲眼目睹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讲求奉献作为,亲耳聆听了老教师们不畏艰苦,牧牧不倦、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自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
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担子不轻,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在座的每一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存的问候,一汪感动的泪水,一次倾心的交流,一番严厉的批评,一节精彩的课都在体现着老师们的风采和内蕴。
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在脚踏实地干;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慨,却用滴水石穿的信念在前行;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这方神圣殿堂因为有你,有大家而精彩纷呈,这方土地因为有希望,我们共同的希望而充满活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共进,共同演绎教师的风采!最后,祝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美好!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光荣任务,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的历史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要担当好教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创设一流的师德师风,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教师头脑,使教师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实担当起在民族复兴大业中所肩负的重任。
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首先依赖于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认为,发展不能单纯理解为工业化或居民收入的增加,而理应是一个拓展自由的过程。
而教育对于拓展人类自由、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状况将影响个人赖以享受更好生活的实质自由。
教育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贫困和贫富差别。
从一定角度说,教育树立和实现科学发展观将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认为,这样讲并不过度。
因为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大发展(如高等教育的扩招、义务教育的普及)之后,确实需要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再反思,以引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动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将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为人的一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特定的时期和阶段。
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但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促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一个人的少儿时代抓起。
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德育为优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教师的思想、品格、言行,以及教师对社会事物所持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学生。
所以,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要严于律己。
自我理解、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强化,使自身的师德修养更加完善。
追求是无止境的,奋斗是没有尽期的。
祖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只有教师用行动写下的爱,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才能穿越时空,震撼天地,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教师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
这颗良心就叫师德。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尤显重要。
工人出了废品仅仅浪费了原料,能够从头再来,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处于成长和发展中的人。
如果缺乏职业道德,那么耽误的不但仅是一两个孩子,而可能是社会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面对如此重任,我们又怎能不时刻将师德牢记在心,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呢?若想成为合格的教师,师德这个条件必不可少。
师德是言谈举止之间的严于律己。
青少年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水平,他们如同明镜,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倒影其中;他们又如白纸,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在上面留下痕迹。
从一定水准上来说,学生的行为就是教师行为的缩影。
所以,严谨的作风乃是为师之道。
不论是在仪表方面,还是内在的道德修养,你可感觉到,一双双眼睛的注视?身教胜于言教,没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又有何面目站在那三尺讲台之上,对学生侃侃而谈?师德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爱心和耐心。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有渊博的学识远远不够。
当学生启而不发时,你是否还能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解同一个问题?当学生屡教不改时,你是否还能依然冷静思考,心平气和?面对金钱厚礼的诱惑,你是否还能坚持原则,一视同仁?要做到这个切,怎少得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和源于这真爱的耐心。
本着这种爱心和耐心,你怎会抱怨工作的辛苦和报酬的微薄,因为学生的一切才是你最关心的事情;本着这种爱心和耐心,你怎会无法忍受一遍遍讲解的枯燥,因为学生恍然大悟的笑容才是你的最高追求;有了爱心和耐心,你怎会在意思想教育工作的艰难,因为学生全面进步的成绩才是你的最终目标。
在这过程中,种种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你前进步伐,因为你胸中跳动的是一颗爱生如子的赤诚之心。
也许有人要问:你这样的付出有什么回报吗?我会自豪的告诉他,付出真爱同样收获真情。
学生是纯洁的精灵,你的真心付出,他们全都会看在眼中,做出回应。
就在前不久,我要求学生以纸条的形式写一写对于班级工作的意见,有一个学生写道:“不想在早操、早读时看见您,是想让你多睡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