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训练1.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怀疑与学问》-----顾颉刚-----中国历史学家B.《创造宣言》-----陶行知-----中国教育家C.《三顾茅庐》-----罗贯中一一元末明初小说家D.《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北宋词人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这一英雄形象;“桃园三结义”表现了他的远大志向;“三让徐州表现了他的忠厚仁义;“三顾茅庐”表现了他思贤若渴。
B.杜小康是善良、有担当的孩子,他把家里的镰刀借给学校,用拳头保护了弱小的纸月,随父亲放鸭,承受了孤独的考验。
C.《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在处于不利地位的困境中,勇敢地“驶向更远的地方”,终于捕到一条力量比他大得多的大马林鱼。
D.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C.《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
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
作品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
D.《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代施耐庵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节选自《坟》B.《怀疑与学问》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C.《论教养》一文通过列举各种现象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D.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将其一生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改革中。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把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B.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C.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B.《孤独之旅》的作者曹文轩,精擅儿童文学,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小说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
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C.《故乡》选自《呐喊》,文章里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前后的变化表明辛亥革命是一场欺压百姓的运动。
D.《故乡》以叙事主人公“我”回故乡迁居的经历(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描述了那一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疾苦。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溢号文正。
“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副题岳阳楼的名联。
.8,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作者围绕主题,只对“敬业”和“乐业”两个观点进行论述,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敬”和“乐”的精神与态度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C.《论教养》一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D.《精神的三间小屋》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9.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悲愤。
B.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抓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未来。
C.《沁园春·雪》作者描写了长城、大河山脉、高原等景物,这些景物不全是作者亲眼所见,有实写的内容,又有作者根据眼前的景物想象、联想的内容。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春现爱之深情之切:盒之蜜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当代女诗人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B.《梅岭三章》的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军事家陈毅元帅。
写作诗歌时,他在梅山被围,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他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C.《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现代诗人、翻译家戴望舒,《雨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题目中的萧红,是现代女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史官左丘明所著。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代表,号称“苏辛”。
D.“愚以为宫中之事”“陛下亦宜自谋”“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愚”“陛下”“寡人”都是敬称。
12.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后给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
B.《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讲述了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使国家日渐强盛的故事。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边塞壮丽的雪景,及欢欣热闹的送别场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及对朋友的真挚情谊。
D.《曹刿论战》主要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曹刿与庄公对话讨论作战条件“取信于民”;简述两军交战的实况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B.《梅岭三章》中,三章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三章内容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第一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二章表达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壮志;第三章表达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C.《月夜》中,与大树“并排着”的“我”,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D.《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1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显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和追求。
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作者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既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消极的悲观心态。
15.(2018·临沂)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桃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们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16.(2018·张家界改编)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1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侧重表达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升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