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滢《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

[统考2016年研]
A.笛卡儿
B.冯特
C.铁钦纳
D.赫尔姆霍茨
【答案】B
【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

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

[统考2016年研]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
【答案】A
【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

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

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
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

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D项,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

[统考2016年研]
A.库珀(L. 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
B.汉密尔顿(W. 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H. Clark)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D.斯腾伯格(S.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答案】B
【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它被称为“开窗”实验。

该实验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特点,就好像打开窗子一样,一目了然。

“开窗”实验以字母转换实验为例,根据反应时间的数据揭示了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

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

[统考2016年研]
A.PET
B.fMRI
C.MEG
D.ERPs
【答案】B
【解析】A项,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英文全称为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缩写为PET。

B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为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缩写为fMRI。

D项,事件相关电位,英文全称Event-Related Potentials,缩写为ERPs。

C项,脑磁图,英文全称为Magnetoencephalography,缩写为MEG。

5.根据表中所列的信号检测论实验结果,可计算出d′真值为()。

[统考2016年研]
表某信号检测实验结果
A.-1.20
B.0.25
C.0.43
D.2.30
【答案】D
【解析】d′是指击中率P对应的Z分数与虚报率P对应的Z分数之差,用公式表示为:d′=Z SN-Z N,即d′=0.55-(-1.75)=2.30。

6.探讨注意在多个并行任务间的指向和调节作用时,常用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6年研]
A.双侧任务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提示范式
D.搜索范式
【答案】B
【解析】双任务范式(Dual-Task Paradigms)是指将前瞻记忆任务嵌套在一项正在进行的任务背景中,它主要关心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

7.采用拉丁方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统考2016年研]
A.消除法
B.恒定法
C.抵消法
D.随机控制法
【答案】C
【解析】抵消平衡法是指在额外变量既不能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程序设计的方法抵消或平衡额外因素带来的误差。

通常其用来应对实验中的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练习效应等,如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8.在进行视觉实验时,视觉刺激会对视觉感受性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统考2016年研]
A.只有强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B.只有弱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C.强光和弱光都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D.强光和弱光都会提高视觉感受性
【答案】C
【解析】当人们从光亮的地方进入暗处,人们眼睛的感受性在逐渐提高。

相反地,当人眼由暗处进入光亮环境时,眼睛的感受性在降低。

换言之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9~11题。

[统考2016年研]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9.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嵌套设计
D.事后回溯设计
【答案】B
【解析】被试间设计是指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由于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因此该研究适合采用被试间设计。

10.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

A.交互作用
B.易化作用
C.抑制作用
D.强化作用
【答案】A
【解析】交互作用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人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在该实验研究中不同难度下,不同方法的效果不同,会产生交互作用。

11.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

A.霍桑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地板效应
D.天花板效应
【答案】D
【解析】天花板效应又称高限效应,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时,人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在该实验设计中容易条件下接受不同方法教学的学生成绩均接近满分,所以可能存在天花板效应。

与之相反的称为地板效应。

12.在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统考2017年研]
A.学习阶段
B.保持阶段
C.干扰阶段
D.回忆阶段
【答案】B
【解析】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包括:学习阶段、提取练习阶段、干扰阶段以及回忆阶段,其中不包括保持阶段。

1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

[统考2017年研]
A.双耳分析法
B.对偶联合法
C.知觉辨认法
D.分散注意法
【答案】C
【解析】启动效应是指前面的信息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启动效应的研究范式可以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如知觉辨认、词汇判断、词干补笔等测验。

1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

[统考2017年研]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本题中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即假设情境影响了幼儿延迟满足,实验逻辑就是幼儿延迟满足情况(因变量)随着情境(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故幼儿延迟满足情况为因变量,情境是自变量,实验研究下的“不同情境”属于自变量下的不同操作水平。

1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的是()。

[统考2017年研] A.年龄
B.记忆
C.加工水平
D.感觉通道转换
【答案】D
【解析】内隐记忆是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外显记忆则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A项,年龄可同时影响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B项,研究表明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的现象,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

C项,个体信息加工水平影响其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

D项,感觉通道转换会影响个体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

16.康拉德(R. conrad)的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统考2017年研]
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音形编码
【答案】A
【解析】英国心理学家康拉德的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是声音编码或听觉编码,即使所接收的是视觉刺激,也能够转换成声音形式在短时记忆当中存储下来。

1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

[统考2017年研] A.被试分配
B.研究假设
C.材料选择
D.实验设计
【答案】B
【解析】研究假设部分不属于研究方法部分,一般属于前言部分。

1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

[统考2017年研]
A.音高特性
B.响度特性
C.音色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