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周易》赏析

国学《周易》赏析

国学《周易》赏析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今人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只在形式上,乃至觉得用文言文的就是国学,对于朴学之类几无任何概念。

举例来说,治国学先从经学开始,经,古称六经或六艺,后世经历秦火,几经辗转,乃最终定为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周易》以占筮之书,历秦火而独存,没有被焚禁过,六经之中其他经书及六国史书之类都在焚书坑儒中被焚。

国学所含颇为驳杂,又深奥晦涩。

许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研究透彻。

区区学生,自是不敢妄比先贤,然偶读《周易》亦有所悟。

《周易》是一部论变法的奇书。

《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

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

《周易》的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的内含是说《周易》的六十四卦画序列、属于以天象为坐标的阴阳动态变化,而不是主观的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

许多人都觉得《周易》就是算命所用,是封建迷信。

这主要归功于天桥下和街边的老大爷们。

但其实不然。

《周易》的确多用于占卜,但并不只是占卜。

这里先暂且不论述其占卜是不是封建迷信,亦或是不是准确,这涉及神秘学、神学、哲学、数学和部分量子物理学,要论述清楚十分困难,在下没这个本事,也不想费这个力气,所以现在先来讨论一下《周易》所含的哲学。

《周易》包含着许多在今天看来依旧值得学习的哲学理念,很值得学习。

正如同先秦的诸多著作,《周易》也拥有着自己的独特理念。

《周易》的中心思想是“变”。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正是《周易》通篇所述。

而“易”字的本意就是“变”,而这个“变”便是天地万物之规律。

物体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文王他老人家比那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早得多。

当然,有人会用统一物质物理学和牛顿力学来做出辩驳,那些都是浮云,不要在意。

《周易》以阴阳为基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为明暗。

明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以天水山雷风火地泽相喻。

暗八卦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八卦两两相叠,演出共六十四卦,以此来推演事物发展。

比如说第十一卦“泰”卦,主卦为乾,副卦为坤,主天副地,以为阴阳通顺,自然吉利亨通。

而第十二卦“否”卦则是坤为主卦,乾为副卦,阴阳颠倒便是闭塞。

而泰卦与否卦相连,正是泰极否至,否极泰来。

暗含天地之道
正如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时说道:道学家看到“梦”,儒学家看到“淫”,才子佳人看到“情”,革命家看到“排满”。

而《周易》也是这样。

道学家看到“玄”,儒学家看到“经”,政治家看到“治”,天桥大爷看到“卜”,而我看到了“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