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7东汉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7东汉辞赋
二、汉大赋
后世常说的汉赋主要是就大赋而言的。汉大赋的产生,有多种因素。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之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陆机的赋偶句已占较大比例,骈化痕迹较明显。《文赋》:“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对偶十分精当,颇见工力。
海外之云,处处而秋色;河中之雁,一一而学飞。(江淹《横吹赋》)四六复对,在南朝不是很普及,但对唐代律赋形成有促进作用。
3、唐赋:除了继承前人的体式,还创造了三种新体: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其主旨则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的奢淫进行讽谏。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即鼓励、提倡的成分淹没讽谏的成分,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在结构上,大赋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序”,是开头,交代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是正文,主客之间,或彼此夸耀宫苑、京都的壮丽,或极力描绘帝王贵族畋猎歌舞的欢乐;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从中显露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其韵散的组成,也有大致模式,一般序和结尾用散文,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也有个别大赋不用问答体,除前面的序用散文外,正文以至结尾都用韵文。大赋的韵文以四、六字为主,杂以三言、五言等。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姓名:李培志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先秦秦汉)
授课专业和班级
授课内容
汉赋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汉赋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汉赋特点。
教学难点
汉赋发展概况
教具和媒体使用
板书,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三、小赋
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篇幅短小精悍,不用问答体,句式多样,文辞清丽,多用韵语。汉初即有咏物小赋,而西汉末扬雄的《酒赋》是较有名的咏物小赋。东汉中期以后,汉帝国衰微,政治黑暗,社会危机严重,大赋失去创作的现实基础,创作稀少,抒情小赋应运而生。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这一转变。其后,蔡邕、赵壹是其代表作家。赵壹《刺世疾邪赋》也很有名,对现实无情揭露批判,末以秦客与鲁生的五言唱和结束全篇:“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辞情激烈。
教学难点汉赋发展概况教具和媒体使用板书ppt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时间分配90分钟引入新课讲授内容一骚体赋二汉大赋三抒情小赋四影响小结思考题和参考书目5203020555板书设计汉赋一骚体赋二汉大赋三抒情小赋四影响讲授新拓展内容课后总结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讲稿讲授内容备注导入
一、骚体赋:
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这种赋从汉初到汉末都有人创作,以汉初较有代表性。汉初的骚赋,内容继承“楚辞”的“怨刺”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句式大抵也保持“楚辞”整饬中见变化、情辞婉转的特点,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是其代表。武帝之后,骚赋有所新变,一些赋家尝试突破旧式,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在句型、用语及意境创造方面较《招魂》均有不同;班婕妤的《捣素赋》干脆取消“兮”字,换成其他虚字,并杂糅三言、四言。其他如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马融的《围棋赋》、班固的《白绮扇赋》、傅毅的《舞赋》,也能在“楚辞”句式基础上,糅进散文和三、四言句式。不过,西汉中期以后的绝大多数骚赋,在内容和形式上大抵都走上了祖述屈原的规范化道路,只是这些作家,大都失去了屈原九死不悔的抗争精神。骚赋不是汉赋的主流。
其次,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于好用生僻字,但它在丰富文学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增进描述山川景物、宫殿建筑以及某些都市生活、田猎、朝会场面技巧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成就。
第三,从文学发展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过促进作用。我国的韵文从《诗经》、《楚辞》开始,由于中间经过西汉以来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开始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魏晋时则出现了“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对文学基本特征的探讨和认识,文学观念也日益走向明晰化。这说明作为一代鸿文的汉代大赋,虽有种种缺点,但它们在文学史上毕竟留下了影响;在某些方面为后代文学创作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汉大赋的发展,一般分为三期。汉初为形成期,枚乘的《七发》是其奠基之作。武帝到东汉中叶,是其鼎盛期,作家辈出,名作荟萃。著名的汉赋四大家,即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皆出于此期。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此外,汉武帝、枚皋、东方朔、王褒、刘向、刘歆、班婕妤、班彪、冯衍、杜笃、傅毅、崔骃等,也都是此时的重要赋家。东汉中期以后,大赋创作衰微,只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较著名。
思考题:1.汉赋的含义。2.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阶段。
参考书目
1、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程章灿:《汉赋揽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裴晋南:《汉魏六朝赋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4、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中华书局,1964年版。
5、章沧授:《汉赋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时间分配(90分钟)
引入新课
讲授内容
一、骚体赋
二、汉大赋
三、抒情小赋
四、影响
小结
思考题和参考书目
5
20
30
Hale Waihona Puke 20555
板
书
设
计
汉赋
一、骚体赋
二、汉大赋
三、抒情小赋
四、影响
讲授新
拓展内容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导入: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内容侧重叙事状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汉赋体现了汉帝国的声威和气魄,讽喻了帝王政治上的阙失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一定的政治意义。再者,汉赋在写作手法、表现技巧、篇章结构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就,对当代和后世的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首先,就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来说,确实有着时代色彩。汉帝国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统一强大的帝国,疆哉的开拓,经济的繁荣,物资的丰足和对外关系的发展,都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也使当时一部分封建文人感到振奋,而封建统治者为了宣扬所谓大汉的声势和出于巩固中央专制政权的需要,也正需要这种文学的出现。汉大赋还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过分奢侈的行为有所不满,有所讽谏。
学者通常将汉赋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从整体上综观汉赋的发展,亦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赋,大赋也开始形成。由于此时几朝天子不重辞赋而诸侯王中的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等招士重赋,因而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
A、律赋应试,如:元稹《观兵部马射赋》以“艺成而动,举必有功”作各段的韵脚。
B、文赋如:《阿房宫赋》
C、俗赋(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民间文学)
4、宋元明清仍沿袭诗赋取士之法:
在思想内容和体式上无大的发展,赋学批评盛,律赋在一些考试中也作为一个内容。
五、汉赋的地位和影响
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我国文坛上兴起的又一种新的文体。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现以前,它是西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因此它自是“一代文学”的代表。汉赋,特别是那些大赋,尽管存在种种缺点,但是它们在文学史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
6、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四、赋在汉以后发展
1、魏晋抒情小赋:建安以后,“诗赋欲丽”(《典论·论文》成为人们对赋的共同追求。在内容上取材更加广泛,《鹞雀赋》、《鹦鹉赋》、《莺赋》、《柳树赋》《玛瑙勒赋》,情感世界亦更加斑斓:友情、亲情、乡情、爱情等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都在赋中得到抒写,说明了对生命和情感的珍重。陶潜《闲情赋》
2、南北朝骈赋:追求对偶精工,字句雕炼、音韵和谐在语言形式上日趋整齐精巧。如:梁简文帝《采莲赋》、江淹《恨赋》、《别赋》。骈赋对偶,与骈文不同处在于赋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