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
摘要: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是规划环评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评价
指标体系可充分反映规划区域的各方面特征,再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可客观地评价区域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指导发展规划的实施,为
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

鉴于此,主要对新常态下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问
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个实用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保证规划环境评价策略的贯
彻落实,对完善和发展规划环境方法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合理的评价方法。

我国的
规划环境通常从能源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来构建有效的规划环境评
价指标体系,并且在规划之后对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素进行及时的预测、分析,提出解决策略以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
护与社会共同进步。

文章主要通过对环境的附加影响、系统影响、直接、间接影
响等进行预测、分析,将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评价整体,促使规划环境评价指标
体系以及评价方法更加综合、完整。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需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系统的内部结构、外在
状态、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战略决策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在
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

客观存在、物理
意义明确的指标才能客观地反映、度量系统的特征,评价结果才可信。

②可操作性。

所选指标必须考虑量化的可行性、建模的可操作性、数据的可靠性及可获得性,尽量简单、实用。

③多样性。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价值型指标与实物型指标等综合考虑。

④层次性。

在指标体系构建时,应结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将相应的指标体系划分出
明确的层次结构,以反映不同层次上的环境影响。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挥的制约因素
2.1评价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良好的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机制,章程执行力欠缺,目
前的评价制度难以成为环境评价行业的标准。

这就导致环评制度流于形式,无法
真正发挥其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而且
还没有发布在能源、资源、旅游、跟踪评价等方面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跟踪评价方面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
仅仅提出了开展规划环境需要实施跟踪评价以及做好后评价,这导致此项内容流
于形式。

此外,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机构,理想的跟踪
评价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公众的参与配合。

这些都是难以有效开展的。

2.2评价的学科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我国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理论研究还是非常多的,不过仍然没有
形成系统、有效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方法、管理制度、范围扩展等方面的重视度比较高,缺乏对评价系统和制度的
研究,很多部门都认为环境管理制度和技术就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以,认识
上的不足导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举步维艰。

在实践应用中,对环境
影响评价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效果缺乏足够的思考,仅仅认为这是一种辅助决策和
具体的技术手段,在功能定位、价值属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2.3评价内容有待完善
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完善,对重金属污染的评估较少,对人群
健康、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价欠缺。

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导则指引,也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案例中人群健康、气候变化等因素较少。

地区的生物多样
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地区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开展生物多样性影响评
价可以有效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生态系统的保持与维护。

但目前对生
物多样性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缺乏保护措施的跟踪检查和工程
完成后的评估,并且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尚需研究。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3.1列表法
列表法是采用制表的形式,把所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汇总到一
起具体分析。

该方法工作量大且烦琐,无法明确影响因素和战略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用来筛选、识别和影响评价的积累。

3.2阈值法
环境承载力是阈值法的理论基础。

这种方法比较精确,但是适用范围有限,
对于部分资源难以建立准确的阈值,限制了其有效应用。

3.3类比法
类比法是运用比较的方式对已有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综合结论。

这种
方法的缺点是难以精确地把握战略类比行为,适用于环境评价的预测和识别。

3.4专家咨询法
利用专家团队组织评价规划环境的影响程度即为专家咨询法。

这种方法的操
作主体是诸多专家,所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其评价的专业和资料容易影响
评价的结果。

3.5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灰色预测
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判断,在短期预测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预测中会凸显出很大的不足。

3.6费用效益分析法
对环境功能损害大小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包括费用和总效益等方
面的计算。

这种方法缺少定量,所以难以运用,通常在综合评价中考虑采用。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项目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会花费大量时间。

这就会阻碍环境评价的
开展。

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可以采用借鉴的方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在建立评
价指标体系时,要参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同时参考“国家生
态市建设指标”等内容实施环境影响的评价,以保证评价实施的可行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属于战略环境评价之中,它主要作用是在规划层次及综合协调社会
发展和环境直接关系的规划手段和决策手段。

另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另外一
大作用就是将社会发展和经济相互协调、相互融合,从而进行一个整体性的综合
评价,并且为环境管理者、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数据,为高层在决策之前可以利用
大量的环境数据环境方案来进行合理的环境措施。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主要是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并且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为这两种发展规划
带来显著的影响,帮助其在环境建设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环境建设规划的
正常进行,满足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在环境规划建设项目中的缺陷。

以上是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但是在进行实践中要根据环境的
主要问题进行合适的筛选,不能依靠单一的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规划,可以使用多
种方法综合测评,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互融合。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属于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规范的、统一的体系。

因此,我国规划环境仍然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发展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的指标体系以帮助我国从能源利用、资源、生态、经济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如今,我国需要对规划环境指标体系进行客观、科学、完整的检验,降低主观的影响因素,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满足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环,许乃中,龙颖贤,杨昆,贺涛,钱冬林.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技术问题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与发展,2017,29(02):24-28.
[2]金国华,于新明,孙述海.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1):60-61+63.
[3]刘洪云.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建材与装饰,
2016(34):211-212
[4]李映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J].科技与创新,
2016(15):29.
[5]安丽娜.探究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及评价方法[J].低碳世界,
2015(36):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