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幕遮 范仲淹主题思想

苏幕遮 范仲淹主题思想

苏幕遮 范仲淹主题思想 导语:在众多《苏幕遮》词作中,尤以宋时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最 为著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

下面是小编收集 整理的苏幕遮 范仲淹主题思想,一起来看看吧。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依。

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主题思想】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 尤见深挚。

此词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 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夜不能寐、高 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全词低回之宛转,而又不失去沉雄清刚之 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背景;下阕重 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

其主要特色在于能够以沉郁雄健之笔 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西厢记》中“碧云天,黄 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是化用的这首诗中的名句。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 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 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 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 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 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 眼泪。

【词义】 《苏幕遮》词牌,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

“浑脱”是“囊 袋”的意思。

据说, 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 互相泼洒, 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

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


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的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苏幕遮》是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赏析】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 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 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 接着大江的流水。

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 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下片直抒离愁: 望家乡, 渺不可见;怀故旧, 黯然神伤;羁旅愁思, 追逐而来, 离乡愈久,乡思愈深。

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 稳。

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 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

忧从中来,更增了惆怅,“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

“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