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鉴赏》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
诗
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
歌 的 形
景物 形象
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 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
象
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
的联系。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具有象征性的物象。诗人借助具有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
(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 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 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象举出实例说明。
1.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如人物形象要通过
意象、动作、背景等来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描
摹景物、感情技巧和作品背景来分析;事物形象
复习 难点
要通过相关语句、由表及里和知人论世来分析。
2.学习辨别意象的方法。一般在一首诗中,凡出现
的人物、人物所处的环境要注意分析;人物或事
物动作所及的范围或状态要注意分析。
类型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爱恨情长
举例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 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 战争。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 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 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事物 形象
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中的松、竹、梅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类型
举例
不慕权贵、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豪放洒脱、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
傲岸不羁 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
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 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 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 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 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 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 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复习本讲可先预习[学之窗],完善积累意象的表格部
复习 分。开始做题时可严格按[师之说]中的步骤去操作,
思路 用[梦之旅]中的题目去演练。等做题经验丰富了,要
根据具体情况来做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诗歌的形象分类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中的诗人形
人物 形象
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 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 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 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 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 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 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第14讲 古诗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主旨
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 考点 观题的形式呈现。设问形式一般为:(1)诗 综述 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
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1.梳理常见诗歌中形象的类型,如人物 复习 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重点 2.梳理常见诗歌中的意象,并能根据意
心忧天下、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忧国忧民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类型 寄情山 水、归 隐田园 的隐者
怀才不 遇、壮 志难酬
矢志报 国、慷 慨愤世
举例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 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 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 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 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 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 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 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 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 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 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 人罢远征?”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 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 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 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