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克什克腾旗为例摘要:克什克腾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内蒙古缩影”,从1996年开始,旗政府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多角度的对比、总结,得出了克旗旅游发展与经济环境的互利关系,以及其发展模式中的成功之举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经济增长发展建议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集草原、林海、沙地、丘陵、河流湖泊、温泉和多种独特而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于一身,拥有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6800余处。

历史悠久的克什克腾旗是一个一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壮、朝鲜、达斡尔等十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克旗紧紧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主线,形成了以草原森林风光、世界地质奇观、蒙古民族风情、蒙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旅游、以阿斯哈图石林和青山白臼为中心的古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游、以达里湖为中心的草原民族风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疗养度假游、以经鹏镇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游等五大旅游区域和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沙地云杉、达里湖、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及国际狩猎场、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西拉沐沦河、桦木沟森林风光、热水让神泉、蒙古族游牧文化十大旅游景观。

图1 2006年克旗旅游业发展情况近几年克旗坚持“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战略,扩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景区管理、注重宣传,经过全旗的不懈努力,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旅游公路网络化格局基本建成,已修筑连接十大景区的旅游公路500多公里;饭店、旅行社等接待服务设施初具规模,拥有设为宾馆6家,其中星级宾馆4家,旅游企业130多家,接待床位达到14000余张。

2005年,被全国旅游商会、世界华人华侨旅游合作组织等联合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乌兰布统被国务院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达里湖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紫濛山庄风电场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克什克腾旗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三家内蒙古唯一一家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2008年成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

2005年以来,克旗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全旗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凝聚人气、激活商气、集聚财气、鼓舞士气的催化剂,2001年至今,全旗旅游收入以年均31.7%的速度递增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增加值年均递增21.8%的可喜成绩。

200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克旗旅游业正在稳步发展。

图2 200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情况图3 2009年上半年旅游收入情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得到最权威的统计数字和相关政策信息、最真实的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我们采访了克什克腾旗旅游局局长孙明宇同志,并亲赴景区采访了游客和工作人员,走访了部分景区内商店、饭店,经过实地调查后,我们对克旗旅游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广泛地查阅资料后,我们得出了以下实践成果:(附: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采访问卷;景区游客调查信息反馈)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1.1 石砌的史书——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系蒙语,意为“险峻的岩石”,是世界上独有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经第四季冰河期以来的多次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形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石林形态各异、千娇百媚,多形似景观,参差分明,栩栩如生。

1.2神奇的盆景——青山岩臼青山岩臼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另一花岗岩地貌类型,在大青山山顶南面两边平缓起伏的花岗岩岩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000多个岩臼,臼内树草丛生、因时变换,形成天然的盆景,独特奇妙,堪称一绝。

1.3高原的明眸——达里湖达里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素有“百鸟乐园”、“中国天鹅湖”的美誉,这里有丹顶鹤、玉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春秋之际,数以万计的白天鹅在此栖息,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达里诺尔湖周围有宽广辽阔的火山熔岩台地、火山口、火山锥、熔岩颈鹤微观火山地貌及火山弹、火山渣等火山喷积物,星罗棋布的火山群、一碧万顷的草原与草原明珠达里诺尔湖构成了自然界中缀壮美的自然景象。

1.4 生长的化石——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沙地云杉林,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生物活化石”。

沙地云杉林是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长期自然历史发展和现代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特有树种。

“白音敖包”意为“富饶的山”,山上有蒙古族祭祀的大型敖包,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这里都举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敖包祭祀活动,祈祷草原风调雨顺、五畜兴旺。

1.5 凝固的大海——克什克腾草原克什克腾草原是平铺在天地间的巨幅画卷,林丰草茂,水清花香,云淡物美,一年四季都令人心驰神往。

草群中以碱草和针茅草为主,还有冰草、紫花苜蓿、野豌豆等70余科500余种野生植物,每年六七月份,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成群的牛羊如漫天的星星点缀着这一方圣土,风光旖旎。

在这水草丰美之时,蒙古族牧民会举办传统的民族盛会—那达慕,庆祝丰收,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

1.6神泉圣水——热水塘温泉温泉水中含有氡、鎵、钼、锶等47种微量元素,望之清澈透明,尝之无味,嗅之有硫磺的气味,洗浴后皮肤有润滑感,并对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有奇特疗效,是独具特色的医疗氡性矿泉,被誉为“东方神泉圣水”。

目前,热水已有温泉疗养院十家,是一个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集疗养、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草原旅游度假村。

二.建设投入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投资1万元,就可增加1个就业机会,间接就业至少可以增加5人;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就可增加4.3元。

按这一测算,支持克什克腾旗的数十亿元旅游资金,即可为克什克腾旗农牧民和城镇人口提供几万个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增加数十亿元的收入,这对改善克什克腾旗就业环境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克旗政府在多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为旅游业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使旅游品牌建设工程在短时间内即得到很大进展:2.1 旅游发展规划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克什克腾旗政府于1996年起正式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在上级旅游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发挥对旅游发展规划的主导能力,围绕着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地质遗迹等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推动战略,利用“世界地质公园”这个品牌,着眼于大旅游经济区域,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和大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景点景区,重点打造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与蒙古族风情品牌和阿斯哈图石林,青山冰臼等地质遗迹品牌,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文化旅游产品,增加小型那达慕,蒙古族婚俗表演,奶食品制作表演,蒙古族游牧文化等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同时开发了春季观鸟、秋季观红叶和游地质遗迹等产品。

政府的正确领导,为相关部门工作者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克旗旅游业迅猛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

2.2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如2005年,全旗公路建设完成总投资8625万元。

其中,克旗经棚镇至乌兰布统至河北围场公路工程、达里诺尔湖至阿斯哈图石林3.5M草原小油路工程实现全线竣工通车,并完成了从石林小桥至石林景区的3.5M草原小油路的建设任务。

这三项公路建设联通了克旗十大景区中的三大景区:乌兰布统坝上草原、达里诺尔胡和阿斯哈图石林,为游客提供了很大便利;2007年,全旗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32亿元,先后完成了国道303线、省道204线等大型公路建设项目,同时还完成了白音敖包沙地云杉自然保护区至石林公路两侧路堑回填68.4公里,完成了热水温泉疗养区至经棚镇的30公里一级公路;2009年,旅游公路、厕所等基本建设投资达到两个亿,在年底将极大程度地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各项公路修建工程的竣工,克旗政府又投入了公路养护资金1500万元,用于全旗公路养护,使国省干线公路综合好路率达到84.2%,综合值达到79;县级公路综合好路率达到72%,综合值达到69.1;旅游公路等专用公路的路面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2.3宣传克旗政府以“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北方最美的草原”作为克什克腾旗的“名片”,实行政府引导与旅游企业运作相结合的宣传策略,斥巨资树立克旗旅游品牌形象:采取公开宣传、新闻媒体宣传、社会宣传、业内推介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面叠加的宣传促销方式,立体推介克旗的旅游资源,提高克旗知名度,如建立“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举办多场摄影节;举办“草原之星”、“克什克腾网旅游络形象大使”等网络炒作活动;投资132万元在CCTV开办旅游宣传专栏,定制形象广告;境外设置旅游宣传牌匾等,扩大宣传。

加强与京津、沈阳、大连、承德、锡林浩特等重点旅游城市以及周边旅游县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这些城市旅行社的沟通和联系,互通信息,建立客流互动平台,逐步实现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旅游双赢或多赢目标,参加北京奥运旅游推介会、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推介会等多次旅游交易会,增强克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通过外引内联和优化组合,建立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功能显著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克什克腾旗旅游的骨干和主体,增强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的整体实力。

2.4生态维护克什克腾旗大部分景区属于草原、沙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且一经破坏很难恢复,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以生态环境为首要前提规划公路等的建设工作,杜绝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错误;从2001年起旗政府每年颁布一道新的禁牧令,到2006年底,这一强制性措施使2400万亩草、牧场重新焕发生机,全旗的林区、生态工程区、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区、沙区等八个类型区内的生态得到了恢复,无条件放牧的8个乡镇实行了常年舍饲圈养,有少量放牧条件的6个乡镇实行了季节性禁牧或划区轮牧。

其中常年禁牧面积达到1000万亩,季节性禁牧面积达到1400万亩。

另一方面,克旗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污染的治理工作,2002年来,年均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2.6个。

克旗政府在政策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注重对游客的管理,景区内设立大量创意垃圾桶和温馨提示标语,有效地引导游客自觉维护景区环境,其生动有趣的人性化设计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景区的人文气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