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华(放)
熔点沸点
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物质的三态: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加热仪器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加热﹑灯帽盖灭)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仪器:温度计
工作原理:测温液体的
热胀冷缩性质。
使用:看量程和分度
值,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示数稳定后
读书,视线与液柱上表
面齐平
单位:摄氏度,符号。
C
常见的温度值
汽化
液化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种类: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
沸腾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条件: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表面的气体流
速3.液体表面积大小等。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沸腾现象:声音由大变小,气泡由少变多,沸腾前温
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2.继续吸热。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条件:放出热量
使物体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或者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
熔化
凝固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固体分类(按照熔化特点)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常见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如石蜡,)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升华
凝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条件:吸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升华(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干)碘的升华,
灯泡变黑,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凝华(霜,冰花的形成,碘的凝华)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镜面是对称的。
光现象
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的直线传播
平面镜
光的反射
光源
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注:月亮,发光屏幕不是光源)
分类
天然光源:太阳﹑水母﹑闪电人造光源:火焰﹑灯光
光的色彩
光的色散: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
光照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会透过它。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红外线
紫外线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性质:热效应(太阳光)
所有物体都在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追踪导弹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现象:影子的形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液体,固体按顺序递减。
真空中的光速3×8
10m/s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求物像的大小,距离。
成像作图:平面镜是像与物体的对称轴,像为虚像,用虚线
生活中:对镜梳妆,扩大视觉空间,潜望镜,牙医用反光镜。
光污染。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线两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粒
子
和
宇
宙
微观粒子
宇宙分子运动初步
静电现象
更小的微粒: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分子之间不仅存在着引力,还存在着排斥力。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点叫做
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只存在着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分子—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夸克
日心说
宇宙层次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并且仍然处在不断的膨胀中(谱线红移说明星系离我们远去)
力有关力的概念
重力
摩擦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讲到一个力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
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离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力作用的效果:1.使得物体发生形变;2.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的效果的三个量):大小,方向,作
用点。
力的大小
单位:牛顿,单位的符号:N
测量: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性形变与外
力的关系
使用方法
产生:地球表面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大小:mg
G。
种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
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
大小
测量:1.水平方向2.匀速直线拉动。
影响因素:接粗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
间压力大小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定
律
惯
性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试验中要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
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
运动的物体保持静止
生
活
中
的
惯
性
利用惯性:跳远助跑,甩去雨伞上的水,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
防止惯性的危害:汽车上的安全带,开车时要保持车距
平
衡
力
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物体处于平
衡状态。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牵引力大于阻力:物体将加速
牵引力小于阻力:物体将减速
浮
沉
条
件
浮与沉重力与浮力的大小
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
度
悬浮物
浮
G
F=
液
物
ρ
ρ=
下沉物
浮
G
F〈
液
物
ρ
ρ〉
上浮物
浮
G
F〉
液
物
ρ
ρ〈
悬浮物
浮
G
F=
液
物
ρ
ρ〈
压强与浮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