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欣赏本文波澜横生,扣人心弦的情节。

4.学习运用对照烘托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有关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学时主要任务: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现象。

一、课前尝试(一)学法指导1.借助课本注释和导学了解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飨.鲰.生毋內.诸侯卮.酒百余骑.戮.力玉玦.瞋.目有郤.参乘..彘.肩樊哙.跽.须臾.刀俎.桮骊.山芷.阳度掳2.文学常识填空(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鲁迅赞誉它为“。

”二、课中任务(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8.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9.豪——毫秋豪不敢有所近10.采——彩皆成五采(二).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2)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五)特殊句式(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 (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 (何操—操何)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 (何以——以何)(3)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4)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6)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六)固定句式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座次”问题:1. 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 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三、自我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飨.士卒(xiǎnɡ)美姬.(jī)鲰.生(zōu)卮.酒(zhī)樊哙.(kuài)说.关羽(shuì)目眦.(zì)跽.(jì)参乘.(shènɡ)啖.之(dàn)王.关中(wànɡ)好.美姬(hào)为.击破沛公军(wèi)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有何词类活用的现象,指出并归类。

(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归类:①名词活用为动词,有__(1)、(2)、(3)、(4) _________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____(5)______③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使动用法有_____(8)____④动词的使动用法,有___(6)、(7)、(9) _______⑤名词用作状语,有______(10)____4.下列句子都有省略,指出省略的词语,并将其按以下要求归类。

(1)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5)沛公奉厄酒为寿(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①省主语的句子有___(2)、(3)_______②省略主语的词语是____(左右)、(沛公)_______③省宾语的句子有__(1)、(4)、(5)____________④省略宾语的词语是__为(之)、与(之)、从(之)、为(之)___________⑤省略介词的句子有___(6)_________⑥省略介词的词语是_____战(于)、战(于)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无采,此天子气也。

(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第二学时主要任务: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一、学前尝试(一)学法指导借助书本和翻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二)尝试练习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2.为什么项羽要求“旦日飨士卒”?3.范增对当前是形势作了怎样的判断?二、课中任务赏析课文。

重点突出情节和人物。

1.梳理故事情节结构,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宴前(项羽坐失良机):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伯说情宴中(项羽再失良机):沛公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宴后(项羽纵虎归山):沛公出逃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破斗沛公除奸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2.如果我们以故事情节的组成划分文章结构的话,“鸿门宴”又可划分为几部分?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开端:无伤告密范增献计(第一段)发展: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邦约婚项伯游说(第二段)高潮:沛公谢罪范增举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第三、四段)结尾: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诛杀无伤(第五、六、七段)3.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故事结构:(1)项羽不忍轼杀刘邦纵虎归山终成祸患范增怒斥竖子楚王不思悔改自刎乌江(2)亚父举珮项庄舞剑楚王终不忍子房献计樊哙闯帐沛公方脱身4.自由朗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