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串联和并联电流特点》教案

《探究串联和并联电流特点》教案

《探究串联和并联电流特点》教案四、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电流表2.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1=I2=I33.了解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I1+I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掌握科学的方法:“转换法”“归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以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为载体,领会完整探究要素教学难点学生对环节中“评估”的认识及表述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串、并联电路及电流表的使用两节内容掌握情况良好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对各个探究要素并不陌生,因此本节课,把完整的探究要素理顺起来,并不困难方法运用讨论法、透镜式教学法教具和媒体学生用:初三物理学具教师用:彩灯两串、实物投影、幻灯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是具有完整探究环节的一节课,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理顺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因此,这节课的设计要突出探究环节,就是每进行一步都要说明这一步是什么探究环节。

使学生经历这一节课后,清晰的知道探究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在各个环节上,都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情景,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敢于同别人进行争论,维护自己的观点,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流程简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旧知复习提问设置情景,回顾学过的知识复习:串、并联电路及其应用引导讨论回答判断串联、并联的方法课题探究提出问题由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板书:课题讨论回答猜想或假设组织学生运用类比法和比较法进行“猜想或假设”引导板书:猜想的方向讨论并说出猜想的道理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利用投影展示不同方案巡视交流设计方案展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学生进行操作展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巡视交流指导思考总结记录数据分析论证谁能从黑板上大量的数据中,归纳寻找到串联电路的规律让学生“分析论证”引导交流归纳出结论评估组织学生“评估与交流”思考总结小结1.探究的环节:2.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讨论回答反馈练习讨论回答板书设计四、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猜想:越来越小;相等;越来越大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评估交流:副板书教学过程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展示两串彩灯)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电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生:在一个电路中,一个电灯不亮时,其它灯继续亮,这样的电路是并联的。

如果一个电灯不亮时,其它灯也不亮,则这样的电路是串联的。

师: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确认这两个电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的?生:……(说明:创设情景,复习旧的知识,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师:电流有大小,你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的?生:电流表师:如何使用电流表?生:……(说明:复习这些问题,为下面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作好铺垫。

)提出问题师:对串联电路,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试试看。

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师:(板书课题)提出的问题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非常好。

让我们先来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其他的问题我们在课后进行探究。

(说明:从简单到复杂。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认真记录好,不能只是重视那些自己认可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不理会,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对今后的探究式教学很不利。

所以老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仔细交流学生的真实想法,使学生乐于参与你的教学。

)板书:第五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猜想与假设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的猜想一下,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大小规律会是怎样的?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生A:我觉着电流可能越来越小,因为每经过一个用电器,用电器都要消耗一部分电,所以我觉着电流越来越小。

生B:不对,我觉着不一定那儿大,小电灯亮的地方电流大。

灯亮当然电流大了。

生C:我觉着电流是相等的,因为我觉着相等。

比方说:水管中的水从头流到尾,如果没有渗透、蒸发,水不会减少…………师:(边板书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口述猜想的道理,适时给予恰当评价)(说明: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多鼓励富有想象力的学生,不要急,怕耗费时间而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交流,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机之一。

)设计实验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是正确的?该怎样验证呢?生:做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参看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生:(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说明: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设计探究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共同学习。

)生:(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交流)生A:将两个小电灯、开关、电源组成串联电路,在电路中取三个不同位置的点,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流值,比较这三个电流值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的电路图是---生B:我们跟他们的差不多,不过我们想让两个电灯不一样,再就是多取几个点进行测量看看电流值是不是一样生C:我们的想法是,用一个电流表换来换去,肯定有误差,这样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对,我们想是不是找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这三个电流表的示数是否一样就行了。

(掌声自发鼓起来,得到大家的赞赏)(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意的启发。

这个过程,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乐于跟同学进行交流,甚至争论。

当然也应当有接受别人建议的态度。

这样提高了学生思维和工作的条理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个环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师:(边鼓励,便给予适当的提示,建议完善学生的方案)(说明:将实验设计中相同、相似的方案学生重新分组,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从实际情况看,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

尤其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为“捍卫”观点,据理力争,学生自身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进行实验师:(提示: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体验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的方法,获取数据)师:请作完实验的同学将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

生:(进行实验、填表。

)I1I2I3……我的测量1我的测量2……(说明:取得学生的大量数据,便于交流。

搜集大量的事实,归纳得出的结论,才有价值才可靠,培养学生正确的方法和价值观。

)师:(请两小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操作。

)生:(自愿展示。

小组成员集体上台,把自己的实验展示给大家)(说明:学生在分组展示中团结协作,互相补充,并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

尤其是有一个同学要用三个电流表,请他们展示一下,如何实现实验的。

更能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要善于合作,乐于合作。

所以这部分还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分析论证师:谁能从黑板上大量的数据中找到串联电路的规律?回想一下自己的猜想,看我们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跟当时的猜想有没有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结论)(说明:在此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分析数据,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使学生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难免有的数据不符合咱们最后的结论,但是也是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应当给予分析论证,找一找原因,老师要引导着学生认可正确结论。

提示符合自己猜想的同学不要沾沾自喜,没有猜对的同学更不要灰心,因为你能猜想就是很好的,科学的创新需要你独特的想法)师:(归纳、鼓励。

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评估师:尽管大家意犹未尽,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1)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生:(分组讨论、总结、交流)师:本节课我们经过探究知道了:串联电路中电流是处处相等的。

咱们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科学知识的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相信经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说明:不但进行知识的小结,更重要的是总结探究的一般环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到目前为止,学生是第一次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这一节课的小结,对探究环节的总结也是最为重要的。

)师:请同学们帮我解决生活中的两个实际问题。

(说明:向学生请教,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进行知识的反馈。

)1.生日彩灯上串着20只小彩灯,若电源插头处电流为100mA,那么通过第三只小灯泡的电流为A?2.两只不同的小灯泡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则两只灯泡中的电流()A 灯亮的电流大B 灯暗的电流大C 两灯的电流一样大 D 无法确定师:请同学们回家以后,运用今天的探究程序,自主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说明: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课后的独立探究,可适当地比较串、并联电路的异同点。

课后提供学生论文或实验报告的范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作者简介王德前:1967年11月生,1988年毕业于青大师院物理系。

现为青岛51中物理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现为青岛市市南区片长。

2001年举行青岛市研究课,2002年举行青岛市公开课,2002年举行青岛市优秀教学法录像课。

论文《初中物理“导读-点拨-反馈-纠标”教学模式初探》获青岛市教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

1998年、2001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多次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

照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