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场旅客调查报告

机场旅客调查报告

机场旅客调查报告篇一:机场市场调研报告机场现场调研报告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英语:Shenyang Taoxian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SHE,ICAO代码:ZYT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干线机场,国家八大航空枢纽之一,东北地区航空运输枢纽。

桃仙国际机场位于辽宁省中部,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80万人次;T2航站楼建筑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606万人次;T3航站楼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750万人次。

已经和机场方面初步达成协议,前期在t3铺设50台设备,后续t3共铺设100台左右机器。

篇二:机场专业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目录一:专业简介二:社会需求、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就业方向四:考研五:目前就业较好的单位六:业内知名人士七:专业前景及总结交通工程(机场工程与总体设计)专业调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民航业凭借它速度快,舒适的特点正在蓬勃发展,民航业的发展必定会促使大批机场新建。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所学的交通工程(机场工程与总体设计)专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内容、专业方向、现有与专业有关的企业等。

一:专业简介交通工程(机场工程与总体设计)专业为我校XX年新开设的专业。

XX年3月,国家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进行重组,将中国民用航空局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而我校为交通运输部共建学校,同时由于国内从事机场建设行业人员大多来自路桥行业,缺乏专业机场人才,故学校开设了此专业以满足机场建设行业的需求。

本专业主要培养机场工程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的高中级技术及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机场规划设计与建设、机场运行与管理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民用机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设施管理、运行管理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并能在交通规划、设计、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机场等从事相应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学生除完成工科基础课程学习外,主要学习机场总体规划与设计、路面与机场道面工程、机场运行管理、道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专业知识。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社会需求、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机场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 XX 年底,国内旅客吞吐量超过 1 千万人次的机场已达 14个。

其中,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 6537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三位;上海浦东机场货物吞吐量为万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人们对航空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截止XX年底,中国共有民用航空机场175个,“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机场建设的投资:将新建机场56个,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91个,全行业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4250亿人民币。

到XX年,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30个以上,将覆盖中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

未来五年,中国将加速构建五大“机场群”:以北京首都机场为枢纽的“北方机场群”;以上海浦东机场为枢纽的“华东机场群”;以广州机场为枢纽的“中南机场群”;以成都、重庆、昆明机场为枢纽的“西南机场群”;以西安、乌鲁木齐机场为枢纽的“西北机场群”。

经过三十多年大规模的建设,机场数量增加,机场密度有所提高,运输机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机场可使用机型不断加大;安全运行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机场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

尽管中国内地机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从全国机场体系看,机场数量仍然不足、密度偏低。

以美国为例,目前颁证民用运输机场为 587个,每十万平方公里国土机场数量约为,是我国的 4倍。

此外,我国运输机场的布局也不均衡,东部地区每十万平方公里有 4个机场,中部地区为个,西部地区为 1个,东部地区密度大,中西部地区密度小。

因此近年来我们对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的建设加强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同时,我国尚未形成合理的机场运输网络体系,缺少国际化的大型枢纽机场,缺少区域性枢纽机场,小型机场定位不明确,经营状况不佳。

因此我国机场在未来仍需得到长足发展,并向着网络化发展。

三:就业方向篇三:首都机场考察报告云机场昆?XX?71号签发人:邓喜平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关于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学习考察的报告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充分借鉴国内大型机场先进经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有效处臵大面积航班延误,XX年3月 25 日至 27 日,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邓喜平带队,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学习考察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机场运行管理模式、加强与航空公司协同效应等方面工作。

现将有关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学习考察背景XX年6月28日昆明机场转场运行以来,先后经历了“”大雾天气、“”冰雪天气等极端天气导致的大面积航班延误—1—事件,机场深入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查找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对照《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航局80号和81号文件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协调管理责任,建立完善旅客服务协调机制、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修订应急预案,细化完善措施,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保障一次比一次成功,仗打的一次比一次漂亮。

然而,在应急处臵中也暴露出预判不够准确、协同效应发挥不好、服务旅客不够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安全、服务管理能力,强化运行协同效应,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昆明机场将XX年定为机场管理提升年,将立足自身与对标学习相结合,结合机场实际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融合提炼,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提升方法,努力提升机场运行水平和应急处臵能力。

二、学习考察基本情况在两天时间内,考察组紧锣密鼓地拜访首都机场高层、机场运控部门、地面保障部门、基地航空公司等单位,参观运控现场、候机楼退改签柜台以及疏散流程,与各单位开展座谈交流,通过现场观摩、集中介绍、分模块学习交流等方式,重点学习考察了首都机场应对大面积航班延误指挥协调、信息传递、新闻处臵、—2—旅客疏散、退改签服务,行李货物邮件保障、恢复放行后的航班管控和旅客组织等工作。

同时,还学习了航空器除冰雪经验,了解了首都机场对民航局80号、81号文的执行情况以及航班现场进程管控方式及流程。

整个调研活动行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饱满,学习成效明显。

通过全面学习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为昆明机场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积累了十分重要的借鉴经验。

三、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的经验首都机场目前拥有3个航站楼、3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行,XX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371万人次,全球排名第2位,每天大约有92家航空公司的近1700个航班将北京与世界236个机场紧密连接。

首都机场3条跑道中有两条已经具备二类运行条件。

(一)首都机场运行的基本模式首都机场的运行采用区域化管理模式,提出了“超越组织边界”的管理理念,形成“4-4-3”管控模式,即:4个平台——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新闻宣传协调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

4套标准——安全标准、服务标准、运行标准、新宣标准。

3个杠杆:经济杠杆、资源杠杆、信誉杠杆。

在公司管理结构方面采取区域模块化管理,即4个区域管理部—3—门,15个技术支持部门,各部门采取业务模块化方式开展工作,落实安全、服务、运行标准,打造一个协调联动的公共关系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一是全面开展航班运行监控工作。

在运行控制中心设立专人专岗的运行监控席位,通过运行管理系统实现对旅客值机、安检、登机、航空器关舱门和航班放行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控。

二是提升航班日常运行保障效率。

梳理识别涉及安检、离港、行李系统的6类20条可能因设备造成航班延误风险,加强各部门设施设备完好率的检查,将机场责任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纳入KPI进行重点考核。

三是提升航班特殊天气保障效率。

进一步扩大慢车除冰范围,实现所有C类和D类航空器慢车除冰。

实现冰雪条件下ACDM与CDM系统协同运行,提高航班放行精准度。

四是提升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能力。

运管委等四大平台联动,协同做好航班运行、旅客服务、信息发布工作。

五是推进统一信息平台建设。

与空管、航空公司等驻场运行保障单位建立系统互联,实现运行保障关键环节数据信息的共享。

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中,运管委、新宣委、旅促委和除冰委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1.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华北空管、首都机场、国航、南航、东航、海航、AOC、北京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4—(简称BGS),成立宗旨是“空地联动、信息共享、协同决策、统一指挥”,有效提升运行效率。

运管委下设领导小组和秘书处,领导小组的轮值主席由空管的领导担任,秘书处设臵在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秘书处秘书长由机场运控部门领导担任。

2.新闻宣传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机场股份公司、华北空管局、“一关两检”、机场公安局、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10家单位。

首都机场集团驻京的各控股企业作为支持单位,同时邀请部分媒体作为特邀成员。

其工作方针是“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归口管理、统一发布”。

在应急情况下,遵循“第一时间、真诚沟通、承担责任、系统运作、权威证实”的原则,启动联席值班,整合资源,拟定口径,重视舆情研判,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各驻场单位的负面舆情,统一口径、加强引导、共同应对。

3.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成员包括民航华北局、首都机场公安分局、安保公司、机场医院急救中心、各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等13家单位。

在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启动候机楼内旅客服务机构及联动机制,发挥其服务协调作用,统一大面积航班延误服务和赔偿标准,统一口径向旅客做好延误解释工作,有效分配酒店等综合保障资源,协调公安维护现场秩序,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该机制在冰雪、雷雨、大风、大雾等特殊天—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