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书心得)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书心得)

让每个人在适合的位置发挥优势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企业要使股票增值,需要什么呢?需要它实际的利润增长,没有赚到钱,股民是不认可的,股东也不认可。

要赚到钱,是一个什么因素带来的呢?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说,企业里边,必须是因为它研发出了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引进了高级人才,或者是引进了更先进的生产线,所以能够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那么可持续发展是什么带来的呢?其实是品牌,是我们的市场。

最后我们说,还有我们的忠实客户,因为我们的忠实客户,往往20%的忠实客户,能给企业创造80%的价值。

那么忠实客户是什么带来的呢?是我们的产品、服务、品牌,还有什么?还有我们的员工。

盖洛普公司发现,忠实的客户是敬业的员工带来的。

敬业的员工,在这里的敬业员工,绝不仅仅是指认认真真工作的员工,更多是指什么?认真工作,并且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

比如在超市里面,碰到这样的员工,你要问他水果摊在哪里?香蕉在哪里有卖?在哪里摆?一般的员工会告诉你,先生,往前走,往左转。

但是敬业的员工和优秀的员工,会亲自带着你走到水果摊前,并且会指着你要买的香蕉说,“先生,如果你要马上吃香蕉,你就要从底下挑;如果您想多放几天,就从上往下挑。

”这就叫敬业员工。

敬业员工,是造就忠实客户的最关键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品牌、服务,或者产品。

敬业的员工,是创造和传递这个价值的最核心的一个元素。

那么敬业员工是什么带来的呢?有人说是文化,有人说是机制,也有人说是好的经理和好的干部。

我每次在做调查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几乎90%到100%的人都选了是优秀的经理,是优秀的经理。

即使有再好的文化,但是如果没有优秀的经理,那么很难让公司的制度传递下去。

所以我们说,优秀的经理,是好的组织文化,好的组织制度和机制的一个最重要的传递者。

因才适用和发现优势。

其实是经理造就敬业的员工,从而敬业员工能带来更多的忠实客户。

也就是说,在这个价值链当中,经理的能力,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说,如果经理能力提升了,那么最终跟一个字相关。

大家可以想到,这个字是什么?money,也就是我们的钱,也就是我们的利润,也就是我们的业
务。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经理在这个价值链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送你一句话,为了有效推动硬数据,也就是股票增值、利润增长、持续发展,这叫硬数据,是财务指标的东西,是客户指标的东西,那么我们必须管好我们的软数据。

也就是说,在这个价值链当中,经理是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那么我们又会说了,经理究竟有多重要呢?组织里有高层经理、中层经理,还有基层经理。

这几层经理,谁对员工的影响度最大?谁对一线员工的影响度最大?影响度最大的就是他的直接上级,我们俗称是他的直接领导。

在这个组织里的价值链当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经理,尤其是员工的直接上级。

当一个组织经理的能力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就是管理者的能力决定的。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说,一个组织里面,即使再有一个好的决策班子,但是没有强有力的中层队伍和基层管理者队伍,这个公司很难管好。

在书中,提出了12个问题:
1.我知道对我自己的工作要求么?
2.我拥有做好本职工作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么?
3.我每天的工作是否有机会做我最擅长的事情?
4.在过去的一周里,我有否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5.顶头上司关心我的个人情况么?
6.工作单位中有人在鼓励我的个人发展么?
7.在工作中,我的个人意见是否受到重视?
8.公司的使命对我重要么?
9.同事们是否致力于提高工作的质量?
10.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么?
11.在以往的半年内,有任何人谈及我的进步么?
12.我有进一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么?
用这12个问题来干什么呢?这12个问题就在这个价值链当中,是帮助优秀经理和敬业员工进行良好互动。

打穿这个价值链,使这个价值链能够有效地运转起来,不再使经理成为总经理心目当中的“隔热层”,不再使经理成为组织当中的“电阻层”。

要让他们把热量、把价值观、把使命有效地传递下去,不然,他们的能力上不去。

管不好这12个问题,那就很有可能成为组织当中的“隔热层电阻层”。

作为一个经理,通过这12个问题,究竟是要做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主动脉、打通微循环。

在这个组织价值链当中,
通常决策层,主动脉,是很热的,是有很好的愿景的。

但是为什么到员工那个层面就不好呢?微循环是指员工的层面,就像一个人的微循环,冬天,他要是微循环不好,他就容易生冻疮,你跟他一握手,他的手指经常是冰凉的。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说,就是因为这个传递热量系统出了问题。

这12个问题,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主动脉、打通微循环。

就是通过经理管好这12个问题,组建优秀的团队。

我们假设你是一个经理,那么如果大多数成员绝大多数成员打的是4分,或者更多的是5分。

这个团队,可以看到,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它是一个方向明确、资源充分、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是一个非常充满斗志的团队;是一个非常有业绩的团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团队;是一个有成长的团队;是一个有共同协作的团队;是一个彼此信任,战无不胜的团队。

我们说这里面其实是12个问题分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大家可以注意到,至少我们把它叫基本需求,也叫我的获取。

也就是说,一个员工要完成任务,最基本他需要什么?他需要知道最基本的目标,我要怎么干?我大概要干成什么样子?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工作要求是什么?我的岗位要求是什么?这是最基本的。

同时还要给他一些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叫基本需求。

所以这是员工完成他自己工作的最基本的两点,所以这是Q1和Q2来指向的。

第二个层次,他还需要管理层给他帮助,我们把3、4、5、6这四个问题叫,我的奉献。

这就意味着,管理者要给他支持,要他人岗匹配。

干的是擅长的事情,他才能发挥他所长,他干得好,还要及时认可他的表现。

不要干得好,不说;干得有一丁点不对,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这样,员工很难有真正的士气。

中间碰到困难,还要给他一点关心,还要鼓励他在组织当中的发展,使他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这是员工在组织里面的第二类需求,叫做需要管理者的支持。

他开始产生我的奉献,员工再往上走,他不希望只是一个人在工作,他还希望团队协作。

所以他希望经理能听取他的意见,并且能够认同自己工作的价值感。

同时还会去使大家通力协作,每个人都不掉链子,我们是一个完美的球队,我们是一个明星队,人人都是明星队员。

同时他还希望在组织里面,还能有人倾听他的烦恼,使我们有一个很亲密的关系。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他希望有一个归属感,这就是第三层次:我的获取、我的奉献、我
的归属。

那么,是不是说他有我的获取、我的奉献、以及我的归属就够了呢?事实上,每个人还有一个需求,叫我的成长。

他还希望在组织里边,经理能够跟他谈一谈,他到底干得怎么样?他的长处是什么?他的不足是什么?能够激发他,更进一步知道他已经走了多远,他取得了什么样的贡献?然后他还希望在组织里面,回顾这一年的时候,有更多的学习和成长。

其实,这12个问题,Q12,指向了一个员工12个方面的需求。

四大类的需求阶梯,有点像一个组织里面,一个员工,要成为敬业和优秀的员工,所需要的四个大方面的需求。

要用人所长,不要只盯着员工的缺点不放。

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对员工好、尊重他们,是真正识别他们的才干。

把他们的才干找出来,用在刀刃上面,人岗匹配,人岗匹配度最高,就是人本管理。

做得最好的公司,不是简单地,一味让他们高兴。

真正让他们持续高兴的,不是光拍肩膀,最重要的是发挥他们的长处,并且形成一种机制。

这样,这个组织,才会有持续的动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