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老师要善于用好课程
资源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老师要善于用好课程资源
3月24日,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守望碧水蓝天》一课,感觉老师的导入设计非常新颖,老师课前指导学生排练了一个小品,在导课时让学生表演,颇有用心。
请看课堂实录:
生1: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
地球,人类的母亲,她慷慨无私地养育着一个大家庭。
每年,她给我们带来春天的雨露、夏天的骄阳、秋天的凉风、冬天的白雪。
人们快快乐乐地在春天播种,高高兴兴地在秋天收获。
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满身伤痛,原本绿色的土地被黄沙吞没,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蔚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不再清新……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这么重的病呢?是环境污染。
同学们,看!地球妈妈来了。
(一个学生身上披着世界地图,饰演成地球妈妈,一瘸一拐地上场)
“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是太严重了。
现在我全身是病。
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
医生!医生!
(另一个学生扮医生上)
“医生”:你怎么了?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
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隐隐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
(医生为地球仔细诊断)
“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可如今……(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皮肤——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鱼儿的家了;你的身体保护膜——大气层,已开始变得浑浊,渐渐失去了保护功能,将使你的肌肉大片坏死……
“地球”:那可怎么办呢?请救救我吧!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
对这样的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面对大家,作哀求状)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救救我吧。
教师小结:地球到底怎么了,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地球的诉说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以上片段是老师设计的小品表演导课片段。
小品的设计颇具匠心,一是内容丰富,二是主题突出,和本课内容相吻合,三是学生表演得非常精彩,具有感染力。
这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可惜学生表演以后,老师又出示了新的图片,接着进行教学,而对这个小品的表演没有利用。
我觉得非常可惜,不知道老师课前排练这样一个小品用意是什么。
我认为,老师应该围绕这个小品,引导学生提炼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老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同学们,从刚才的表演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地球妈妈得了哪些病?病的表现是什么?
3、地球妈妈的病的原因是什么?
以上几个问题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接着,老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探究环节。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如何利用好课程资源?老师要做个有心人。
像这个老师排练的小品,这是个多好的课程资源呀。
如果只把它当作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环节,作用就发挥得太少,太可惜了。
老师要学会合理的呈现课程资源,使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发挥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