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目前,养猪场主要从事生猪的饲养。
猪场现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饲养员4名,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名(福建农林大学)。
二、项目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项目发展现状
猪场占地面积32.6亩(含种植果林、绿化地),建设面积7亩。
现有圈舍10座(约2500平方米),其中育肥舍800 平方米,保育舍600 平方米,分娩舍400 平方米,母猪定位舍250 平方米,后备母猪舍200 平方米,公猪舍80 平方米,病猪舍80 平方米,消毒更衣室20 平方米,兽医实验室25 平方米、30 平方米,沼气池3口,生产及生活配套设施约100 平方米。
养猪场现有良种母猪43头,后备母猪40头,现役公猪3头,后备公猪2头,现存栏数430头,年出栏860头。
2、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公司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沼气池的处理能力已无法满足项目的需要;
(2)现有的产床数不足,造成母猪生产的时候死胎或小猪成活率低等,严重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
(3)现有部分猪舍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已出现老化、漏雨等问题,急需进行维修改造;
(4)公司现有粪污处理设施不足;
(5)防疫化验仪器设备不足。
三、建设目标、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以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指导思想,结合养猪业生产发展总体情况,推行标准化养殖,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提高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提高生猪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养猪业的市场竞争力。
2、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任务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粪污处理、猪舍的标准化改造以及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1)改造猪舍700平方米;
(2)改造排污渠300米;
(3)改建沼气池20立方米;
(4)配套体视显微镜1台、产床15张,母猪超声波妊娠测定仪1台、超声波消毒喷雾机1台、恒温培养箱1台、固液分离机1台。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3-1。
建设内容一览表
四、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1、工艺技术
项目的商品肉猪生产以家畜遗传育种、动物生产、动物营养与饲养、兽医卫生等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为指导,根据商品肉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方法,经济利用饲料,生产优质商品肉猪。
(1)商品肉猪生产的高产技术
①选择高效猪种是高产的基础,正确发挥优异的杂交组合,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的作用;或依照既定的模式充分利用杂交配套系的优势互补,生产杂优猪,是实行高产的保证。
同时,对商品猪群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②为确保养猪生产有较高水平,必须因地制宜建立适宜的良种繁育体系。
生产商品肉猪的种猪,从繁育体系中的种猪场来,不自行留种。
③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母猪,来源于一级种猪群,并一定顺序进行补充,一般公猪选留比例为10:2,更新比例为30%,母
猪的选留比例为2:1,更新比例为25%~30%。
④生产商品肉猪的种猪,必须符合种猪条件,达到种用标准者,方可用于父、母代种猪,繁殖商品猪。
⑤依猪种特点、生产性能及生产规模确定繁殖节律,组织商品猪连续、均衡和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进行商品猪生产。
⑥依照猪的不同生理阶段,确定流水式工艺程序(即工艺流程),实行分段饲养,喂给各种饲料配比适宜,各种营养物质充足的配合饲料。
第一阶段应按不同猪种特点,饲料供应情况,参照GB/T17824.2制定适宜各阶段的饲料喂给量和生产指标。
如配种和妊娠前期母猪,应抓好母猪发情配种,提高配种受胎率和分娩率。
母猪产仔期抓好母猪泌乳,使仔猪吃好初乳,过好初生、补料、断奶三个关键时期,提高仔猪成活率。
保育期抓好仔猪旺食期的饲养,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保育期体重等等。
⑦对初生仔猪应作好打耳号、称初生体重、去牙、断尾、防疫注射、补铁、补硒等各项工作。
断奶前作好驱虫、去势、称重等各项工作。
(2)商品肉猪生产的高效技术
①在猪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依照饲养标准的要求,满足猪只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保持日粮中适宜比例而平衡的营养物质。
②商品肉猪在第一次转群时,就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
进行科学的饲养与管理,注意防暑降温与防寒保暖。
(3)商品肉猪生产的优质技术
①商品肉猪出栏前一个月,停止使用一切对人体健康有不得影响的各种添加剂,并按有关部门规定执行休药期。
一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均不能喂给生长肥育猪。
②商品肉猪上市前,须经卫生检验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
商品肉猪产地正处于封销的疫区时,绝对禁止商品肉猪上市屠宰。
③在种猪群的选育中,应推行氟烷基因等肉质测定技术,及时淘汰携带有灰白水(PSE)肉和暗红硬质(DFD)肉基因阳性的种猪。
④从饲料选择上,注意防止黄膘肉。
⑤防止白肌肉。
在饲料中缺少维生素E和硒元素时,或肉猪骨骼肌变性、肌肉发白时应及时予以纠正。
2、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见图4-1。
检测
图4-1:猪场生产工艺流程3、技术工艺参数
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表无公害检测
五、建设工期与进度安排
1、项目实施进度
建设进度计划表
表5-1
六、环境评价
项目采用无毒无害原料、选用低噪声低能耗设备,能源消耗采用电能属清洁能源,按照生态农业规律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走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道路。
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项目采用的治理技术可以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的
环境影响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区域接纳项目污染物后仍可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项目是可行的。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该项目投资估算金额为28.6万元,其构成见表7-1。
项目投资估算表
3、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业主自筹8.6万元、申请中央投资补助资金20万元。
4、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建设资金于建设期内全部投入。
八、工程招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建筑工程应依法进行招标,以上采购活动招标范围为部分招标,采用自行招标的组织形式和邀请招标方式。
招标基本情况见表8-1。
招标基本情况表表8-1
建设项目名称: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
注:情况说明在表内填写不下,可附另页
九、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年生猪出栏数为860头,平均每头生猪为100公斤。
根据调查,每头生猪自出生到出栏约需要饲料300公斤,2009年上半年猪饲料约为2.5元/公斤,加上人员工资、折旧等,每头生猪的总成本约为900元。
根椐目前生猪市场价格11元/公斤测算,每头生猪售价约为1100元,扣除成本,每头生猪约有200元利润。
项目建设后,猪场年可获利约17.2万元。
通过项目建设,年还可增加收入1.9万元:
(1)提高幼崽成活率:按提高1个百分点测算,年可增加收入0.5万元;
(2)减少疾病用药:按出栏数5元/头测算,年可增加收入0.43万元;
(3)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长速度:按出栏数10元/头测算,年可增加收入0.86万元;
2、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是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是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的载体。
项目建设对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推进生猪养殖向数量、质量、生态、效益并重的健康养殖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⑴促进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稳定市场供应;
⑵改善生产条件,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染,提高养殖成活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