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在天津站地下停车场中的应用

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在天津站地下停车场中的应用

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在天津站地下停车场中的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了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实际工程,对比分析了诱导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系统技术经济优势。

【关键词】地下停车场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传统风管系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型汽车的数量在迅速增长,为了解决停车难这一问题,地下停车场以其面积大、节约建筑用地、管理集中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成为各建筑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不及时排出,会对车库内人员健康造成影响,另外,CO 等尾气容易聚集而引起火灾或爆炸,因此,汽车库通风和防排烟问题在设计中尤为重要。

所谓车库的通风,也就是要排除汽车尾气和汽油蒸汽等有害物,送入新鲜空气。

以便有害物(这里主要指CO)的含量稀释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求。

那么如何排除这些污染物以保证汽车库具有良好的空气品质正是我们暖通空调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传统风管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地下车库设计常采用上部送风,上、下部同时排风的系统,即传统风管系统。

通风换气量为6次/h。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当放散气体密度比空气重,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1/3,且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规范同时规定,相对密度小于等于0.75的气体视为比空气轻,当其相对密度大于0.75时,视为比空气重。

传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由于送风与上下排风组成的通风系统与建筑结构矛盾较大,送回风口位置布置困难,难以实现合理的气流组织,在实际工程中常会出现车库CO浓度高于卫生标准的情况。

此外,传统风管系统由于具有送排风管而占用较大的空间,风道位置固定,容易形成死角,空气流动不佳,影响整个停车场的空气品质。

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恰恰克服了传统风管系统的这些缺点,近年来在车库通风中得到了推广使用。

2 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
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是由送风风机、多台诱导风机和排风风机组成的。

其原理来自空气动力学中的高速射流的扰动特性。

诱导风机喷嘴射出的定向气流为等温自由射流,在无风管的条件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喷嘴的中心速度由出口点随着射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由于射流边界与周围介质间的紊流动量交换,随着射程的增加,射流断面不断增大,所诱导的空气量也不断增加。

根据这个原理,由诱导风机喷嘴喷出的高速定向气流,诱导周围的大量空气,在无风管的条件下,形成从送风机到排风机的定向空气流动,以达到稀释CO、排出有害气体、通风换气和保证地下停车场空气品质的目的。

3 两种通风方式技术对比
无风管型诱导通风与传统通风系统的最大区别是诱导通风省略了送、排风管道,依靠射流的诱导作用来实现。

两种通风方式的对比见(表1)。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无风管型诱导通风系统比传统风管系统在各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这也是在地下停车场中无风管型诱导通风系统取代传统风管系统的原因。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天津站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21400m2,东西长220m,南北宽64m,分上下两层,地下一层中部为夹层集散厅,面积3000m2,设地面通行和紧急疏散出口。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000m2。

其中,停车场13000m2,设备管理用房400m2,城铁集散厅2000m2,其余为出租下客区和行车区。

地下二层建筑面积16000m2,全部为停车场。

地下一层层高5.2m,地下二层层高3.2m。

4.2 方案比较
对于本工程,如果采取传统通风系统,通风换气量为6次/h,则总风量为80.6万m3/h,需设置排风机11kW×12台,平时通风需要开通所有的排风机,用电功率约为132kW。

如果采取诱导通风系统,则总风量为43.2万m3/h,其中一层风量14.4万m3/h,二层风量28.8万m3/h。

每层采用集中风机房加诱导风机方案,排风按6次/小时换气,设两座排风井,分别负担东区和西区,排风井面积各为18m2。

平时通风采用诱导风机组织气流,排烟风机按防火分区设置,每个防火分区设排风机11kW×2台,诱导风机180W×30台,用电功率约为30kW,远远小于传统通风系统。

4.3 经济分析
本工程采用无风管诱导型通风方式比传统通风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现将其进行经济性比较如(表2)。

5 结语
与传统通风系统相比,诱导通风系统具有占用空间小、节省运行费用和通风效果好等优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通风方式,适合在相关地下工程设计中推广采用。

同时,在设计工作中,还需注意合理地设置新风口、排风口和诱导风机的位置以及诱导风机的送风方向来组织空间内的气流,使诱导通风系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港,等.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的应用.低温建筑技术,2003(4).
[2]耿要斌.诱导通风系统在地下汽车库的应用探讨.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7).
[3]崔建文.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在地下停车场的应用与分析.洁净与空调技术,2003(4).
[4]蔡浩,等.地下车库诱导通风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优化.流体机械,2004(32).
[5]周晓斌,等.诱导通风系统的应用.安装,2005(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