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经作站半年工作总结
地区经济作物站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作为一个新成立的业务站,2006年的半年时里,地区经作站始终围绕地委行暑和局党组领导的统一布署,坚定不移地完成局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始终围绕调查研究,用科学发展观找准切入点,寻求经济作物产业的全面发展。
始终围绕年初工作计划提出的调优种植业结构,优化品种布局,强化品种引试,以项目示范带动,引领果蔬产业向名、特、优、规模化进程。
始终围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培植新的农民协会,解决产销严重脱节的问题。
经作站坚持“四围绕”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使全区经济作物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现就地区经作站半年来的工作总结于后:
一、始终围绕局党组领导的统一布署,完成了以下共性目标。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行为
为规范职工行为,树立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我站实行以“制度管人、人人平等、以人为本”的原则,年初制定并执行了《工作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学习计划》。
《制度》包含了职工上下班制度、办公设施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规定了办公电脑在上班时间内三不准:一不准玩游戏,二不准看电影,三不准聊天等,对规范职工行为,提高工作自律意识,强化工作纪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职责》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会做事,事事能做好”的理念,根据本站职能合理安排职工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职,
相互协作等,半年来职工个个都能对照职责尽心尽力的工作。
2、强化学习,统一思想,提高素质
我站作为新成立的业务站,职工对本站业务工作不太熟悉,如何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业务技能,如何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要求,我站从抓学习入手,推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理论作品鼓舞人。
”先后学习了“中央1号文件、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九亿农民有哪些实惠可以期待、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党章》”等关于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材料,以职工轮流领读等形式集中学习,有效地调动职工查找学习资料,预习学习内容的积极性,达到了个个参与、人人主动的目的。
对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明白了我站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心,通过对政治、业务、行为的学习和规范,全区上下对经济作物的发展有了必胜的信心,调动了果蔬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始终围绕调查研究,用科学发展观找准切入点,寻求经济作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组织全区一市八县一特区进行对经济作物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完成了全区经济作物的调查,收集、整理、校对、核实工作;完成了50亩以上连片果园的调查、统计和李、杏、梅的县、乡、村、组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校对、核实等工作;完成春季茶叶、蚕桑产销情况调查、汇总,已报省农业厅;完成了铜仁地区优势水果生产、加工、销售情况的调查、汇总,已报省农业厅、省食品工业厅。
协
助地区产业办完成了全区茶叶调研指导、审核工作。
通过调查,全区水果种植面积为25.95万亩,总产量为12.87万吨,总产值为22614.42万元。
其中以柑桔、梨、桃、李子、大板梨、柚子、猕猴桃为主,面积分别为86535亩、46932亩、26082亩、25395亩、25343亩、12975亩、12574亩;全区蔬菜复种面积为96.52万亩、总产值达75670.34万元,其中春早熟蔬菜、夏秋反季蔬菜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4万亩,总产量27万吨,仅占我区蔬菜需求的10%。
为此发展春早熟蔬菜、夏秋反季蔬菜和设施蔬菜成为蔬菜发展的重点。
三、始终围绕调优种植业结构,优化品种布局,强化品种引试,以项目示范带动,引领经济作物向名、特、优、规模化进程
1、组织编写了省农业厅下达的《铜仁地区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实施方案》、《铜仁地区特色农产品辣椒基地实施方案》、《松桃苗族自治县2006年优质魔芋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2006年玉屏县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等,得到省农业厅批复。
(1)上半年拟定了夏秋反季节蔬菜项目实施方案,并获得了省农业厅批复,我站与松桃都得利公司合作,建立了夏秋反季节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面积300亩,目前第一季蔬菜(甘蓝)长势良好,即将收获;各县农业局分别建立100亩夏秋反季节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目前各示范基地蔬菜长势良好;(2)与石阡和记绿色食品公司合作,在石阡县农场和枫香乡建立了辣椒基地,面积1000亩,其中在石阡县农场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种植品种为湘研9号,目前长势良好。
(3)指导玉屏县农业局在玉屏县朱家场镇建立1000亩蕌头示范基地,其中在混寨村
中寨组建立核心示范区100亩;指导松桃县农业局在乌罗镇建立优质魔芋示范基地1000亩,其中在岑司村建立核心示范区100亩,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
2、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强化品种引试期间管理。
一是得到海南亚蔬公司支持,免费提供种子,在铜仁市川硐镇板粟园村开展了6个小番茄(圣女果) 品种引试试验,于4月11号播种,5月5日移栽。
近来长势良好;二是与地区能源站联合,在铜仁市川硐镇板粟园村开展了沼肥在番茄、生姜、折耳根上应用示范和对比试验。
三是在松桃县正大乡开展了结球甘蓝不同密度试验,试验供试品种中甘11,已于3月7日播种,于4月19号移栽,目前即将收获;四是在松桃县正大乡开展了青花菜、宝塔花菜、西葫芦、白花菜新品种展示试验,为我区夏秋反季节蔬菜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五是在石阡农场开展湘研17、19和宁椒7号的大区比较试验,目前长势良好,项目实施进展顺利。
3、由地区农业局局长安正直带队,总农艺师杨文、地区经作站长以及铜仁、玉屏、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八县(市)农业局局长、经作站站长组成的铜仁夏秋蔬菜考察组一行27人,于2006年5月17日-21日先后赴黔南州的都匀、独山进行夏秋蔬菜实地参观、学习、考察。
考察期间让考察组的同志大开眼界,深受感触,增强了发展我区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回来后各县纷纷加强了蔬菜方面的工作力度。
提出了“学习黔南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培育铜仁蔬菜特色产业”引起了地委行暑的极大关注。
4、组织开展了思南蚕业局申报地区科技进步奖的资料收集、整理,目前基础数据正在整理中,希望突破我区经济作物未报过奖的现状,以鼓舞经济作物战线同志发展我区经
济作物的信心。
帮助思南完成了蚕桑“东桑西移”项目的申报工作,项目已报省商务厅。
从信息收集、网上解读,积极与地区商务局了解相关“东桑西移”项目申报程序,并积极与相关县取得联系,做到了心中有数。
5、完成了黄瓜、番茄、甘蓝、豇豆、白菜五大作物的“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材料,并上交省市场信息处;完成了铜仁地区农业局党建扶贫点农业适用技术及普法培训资料编写,完成扶贫点上的现场培训工作。
四、始终围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培植新的农民协会和农村经纪人,解决产销严重脱节的问题。
我站大力推行订单农业生产方式,帮助蔬菜企业实行订单生产;还有石阡和记公司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了黄花菜、辣椒的订单收购。
经作站并为两个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生产技术、种子、肥料以及其他生产条件和手段,做到了标准化生产;我们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化生产为龙头,来带动中介组织、专业大户,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实现解决产销脱节来增加农民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1、机构组建不全。
地区经济作物站成立后,除玉屏、石阡、思南、印江、沿河、江口原来有相应机构外,德江县、铜仁市新成立了经济作物站,目前仍有万山、松桃没有相应机构,对经济作物的发展极为不利。
2、投入不足。
我区经济作物的发展还没有上升为主导产业,上级技术部门推广经费严重缺乏,地方政府对经济作物的专项投入很少,难于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科学技术
普及率和组织化程度不高,效益不明显。
3、果树生产的发展较混乱,品种布局缺乏规划,果园的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低产果园比重大,果品质量较差,果树生产的经济效益未能发挥。
4、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较差,商品率不高,蔬菜龙头企业少而且实力弱,带动力不强,缺乏市场营销中介组织和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信息不灵,农民难于了解市场、进入市场。
蔬菜生产未形成规模化商品性生产。
四、下步打算
1、对全区夏秋反季节蔬菜进行全面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组织召开好夏秋反季节蔬菜工作现场会和全省甘蔗现场会。
2、做好辣椒项目产地认定和夏秋反季节蔬菜产地认定,以及2个蔬菜品种的认证工作。
3、引进花卉新品种菊花和玫瑰的引试。
4、完成《农业志》有关内容的编写工作。
5、继续指导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四大项目后期管理(石阡辣椒、玉屏蕌头、松桃魔芋、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
6、继续完善指导好在铜仁市小江口开展的6个小番茄(又名圣女果) 品种与常规品种的对比试验以及在正大开展的4个蔬菜新品种的引种试验;
7、继续做好都得利公司第二季甜豌豆种植技术的指导和后期的肥培管理工作。
帮助该公司提供我区的蔬菜信息并及时将我区蔬菜产品销往外地做好部份工作;
8、完成中甘11号甘蓝的密度对比试验和辣椒湘研17、19、宁椒7号三品种的大区比较试验的后期管理。
9、继续抓好“东桑西移”项目的后期信息反馈工作的
指导;
10、继续指导思南蚕业局完成课题报奖。
11、完成经济作物调查统计资料的汇总归档工作,并写出全区经济作物的调研报告。
2006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