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教学课件:第二十六讲 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

《西方哲学史》教学课件:第二十六讲 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


回声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
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
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
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
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些发
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
的这个现实的同时定意识。前一种观察
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符合
实际生活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
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概括起
来说就是,是人们的生活决定人 们的意识,而不是人们的意识决 定人们的生活,意识的改变是和 人们的生活改变联系在一起的, 从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 是受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制约的,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批 判必须让位于对人们的实际生活 的改变。
新康德主义的两个流派
• 马堡学派特殊发展了康德的认识论的研究路线, 从认知心理学、先验认知结构等方面对康德的 认识论思想做了发展和推广,像20世纪初的哲 学家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就是这一派的一个主要 的理论成果。
• 弗莱堡学派则特别强调康德哲学的道德价值层 面的内涵,竭力将自然科学同文化科学、历史 科学或价值科学区别开来,认为文化、历史和 价值的领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类活动的领域, 这是和人类在自然科学的领域所从事的活动是 完全不同的,它们有自己的独特的法则。
历史科学或价值科学的特殊的方法论。
叔本华的哲学发挥了康德哲学
直观、想象的一维,认为同人受 制于自然律的必然性相对,人作 为一个意志自由的主体,可以通 过自己的意识的主观想象投射出 一个完美的艺术的对象世界,这 是一个作为意志的表象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摆脱了自然律的 控制,而获得了无限的自由。
尼采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这一思想 路线,他取消了对于叔本华的哲学来 说仿佛是一种压迫和限制、因而是一 种人生悲剧的根源的所谓自然律的世 界,而认为全部世界都是人的意志的 表象和产物,从而,在尼采这里就达 到了一种彻底的唯意志论,他塑造出 来的是一个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

“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
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
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
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
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
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
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
第二十六讲
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代表着整个西
欧近代启蒙主义思想的更为激进、 更为左翼的发展,它所要求的不 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单纯的静观 和沉思,要求的不再是批判的武 器,而是武器的批判,也就是说, 将哲学深刻地建立在社会实践、 社会革命的基础上,体现了理论 和实践的紧密地结合。
《德意志意识形态》选句一:
如果说自然科学的对象是可重复的、 一般性的,那么,属于文化、历史、价值 的领域的对象则是不可重复的和个别性的, 从而,他们认为对这个领域的对象的研究 要求完全不同的认识法则,它们在根本上 是反理性的认识法则,例如直观、移情、 体验,而非归纳、抽象、推理、实验。这 样,这一派的全部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区 别于自然科学的文化哲学的体系,构造出 独立于自然科学之外的、专属于文化科学、
行事的、完全艺术审美的个体。
《德意志意识形态》选句二:
• 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 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 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 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 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 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 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 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 了现实的历史没有任何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