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
一、政府的贸易与投资政策
1.政府设置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原因
(1)出于就业问题的考虑一般来说,自由贸易会使得某些产业受到冲击,导致工人失业,对失业的顾虑是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一个很大障碍。
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得很多利益集团转而寻求政府的帮助,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形成。
(2)出于保护幼稚产业的考虑在新兴产业中,企业往往经验不足,缺乏最新的专有技术。
同时,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这会提高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它们也缺乏国外该产业中的竞争者通常所具备的规模。
因此,幼稚产业可能需要暂时的保护,以免遭受外国竞争者的遏制。
(3)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政府干预有时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发展:
①采取适当的行动,保证本国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在一个产业内赢得先动者优势;
②帮助企业克服障碍进入由外国企业获得先动者优势的产业。
(4)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政府通常要求保护与国防有关的产业,对事关国防与安全的重要产品设置贸易和投资限制。
许多国家害怕如果进口武器的话,当与武器生产国发生政治或外交纠纷时,国家安全会受到威胁。
(5)出于国家文化和民族特性的考虑国家之所以能够凝聚国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存在能够使国民区别于其他国家国民的国家文化和民族特性。
政府试图保护被看作国家文化与特性核心的某些产业和公共资产。
2.贸易与投资政策
(1)贸易政策
①关税
a.含义: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是最古老且最简单的贸易政策措施。
b.征税原则:一般关税的征税原则是进口来自任何国家的货物均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适用同样的税率。
c.分类
一一按照进出口货物的流向,分为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
第一,进口关税是指对输入一国关境且最终目的地也为该国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第二,出口关税是指对输出一国关境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第三,境税是指对通过一国关境而最终目的地不在该国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目前,多数国家不征收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因此一般所说的关税(除特别说明外)指进口关税。
——按进口商品的不同原产地适用不同的税率分类,关税分为普通关税和优惠关税。
第一,普通关税,又称一般关税,是指如果进口国未与该进口商品的来源国签订任何关税互惠贸易条约,则对该进口商品按普通关税税率征税。
第二,优惠关税,是指对特定的受惠国给予优惠待遇,以低于普通关税税率的标准征收关税。
优惠关税又分为特定优惠关税、普遍优惠关税、最惠国待遇关税三种。
②进口配额
a.含义: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在数量或金额上规定一个限额,限额以内的准予进口,超过限额的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甚至罚款。
b.分类:进口配额可细分为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
第一,绝对配额是指对某些商品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最高数额,达到限额后便不准进口;第二,关税配额是指在配额以内实行较低的关税或免税待遇,超过额度的仍可进口,但是要按正常税率计征关税或征收高额关税甚至罚款。
③自愿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政府对其出口到另一国的商品自愿进行数量限制的一种贸易政策。
④国产化规定国产化规定也称当地成分要求,是对生产商在当地的价值增值活动的要求,可表述为实物条款或价值条款。
作为一种直接的贸易壁垒,国产化规定通过要求进口商在国内进行进一步加工,增加进口商的成本,从而达到抑制进口的目的。
⑤预缴押金制度预缴押金制度是指出口国要求进口方在其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存放一笔资金,数额按照进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确定,该笔资金没有利息并且存放时间直至进口方收到商品。
预缴的押金等同于按一定比例缴纳的关税。
⑥反倾销与反补贴政策当外国企业对出口产品的定价低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或者低于成本时,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摆脱不公平的外国竞争,进口国政府通常会征收反倾销关税。
反补贴关税是进口国政府对外国政府的出口补贴或生产补贴行为做出的回应。
⑦边境税调整边境税调整,又称边境调节税,是指这样一种税收制度:在间接税按目的地原则征收的情况下,对于国内生产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所征收的间接税,政府对进口的相同或相似商品同样征收,而对于本国出口的相同或相似商品予以免征或退回。
⑧补贴补贴是指政府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经济部门的援助。
补贴有两种:出口补贴和生产补贴。
⑨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是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种非直接形式。
在大多数国家,政府采购占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大一部分,而且通常倾向于国产而不是相同价格的外国商品或服务。
甚至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同样的外国商品价位更低,政府仍然采购国货也是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的。
⑩行政管理政策行政管理政策是指通过繁琐的政府规章或官僚审批手续来增加进口品进入一个国家的难度。
比如与征收关税密切联系的海关清关程序,它包括海关对过境商品的分类和估价以及其他一些官僚程序。
清关程序越严格,贸易的阻力越大,进口商承担的成本也越大。
行政管理政策还包括技术、安全、健康和其他一些规定。
其他贸易政策除了上述几大贸易政策外,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还有:
a.禁运:一国政府勒令禁止特定商品出口到特定的国家,而其动机通常是出于对外政策的考虑。
b.限制性援助:也称附带条件的援助,是指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务援助但要求接受方将该援助资金用于购买捐助方的产品。
c.国营贸易:在一些国家,政府授权特定企业从事某些商品的国际贸易。
(2)投资政策
①投资激励投资激励是政府直接面向单个外国企业提供的转移支付或税收减免,以激励它们向该国投资。
投资激励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税收减免、低息贷款、资助或补贴。
这些激励有助于某一特定区域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投资壁垒一国可以使用很多的控制手段从各方面限制外国公司在某些行业进行投资或收购当地公司。
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是行业准人限制和运作限制。
a.行业准入限制,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些国家,外国公司被排除在某些特定领域之外,如广播、公共事业、航空、军事科技和金融服务等行业,以及涉及国家主要财产的行业,如石油、渔业资源和主要矿产。
行业准入限制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政府需要通过控制外来直接投资对来自外国的竞争予以限制,否则当地企业就不能得到发展或者当地的经济甚至国家安全将受到影响,尤其在那些较不发达的国家。
第二,当地资本的参与有助于将外来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资源转移效应和就业效应最大化。
b.运作限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它是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子公司行为的控制。
最常见的运作限制涉及产品的国产化程度、出口量、技术转移、外汇管制以及当地居民参与高层管理等方面。
与实行行业准入限制一样,运作限制背后的逻辑是,这些措施能够帮助东道国实现国际直接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
3.应对贸易与投资壁垒
(1)选择最适当的进入战略
①关税和多数非关税贸易壁垒是针对出口的,而投资壁垒则针对对外直接投资。
多数企业将出口作为最初的外国市场进入策略。
②如果存在高额关税,经营者应当考虑其他策略,如对外直接投资、许可贸易,建立允许企业直接在目标市场进行生产的合资企业,从而避免东道国的进口壁垒。
(2)为出口产品寻求有利的海关分类一种避免贸易壁垒的方式是将出口产品划分在适当的协调产品代码中。
生产者应当分析贸易壁垒中关于差别分类的说明,以确保出口产品分类正确,最好划分在关税较低的关税代码中。
生产者也可以对出口产品进行改动,以便减小贸易壁垒。
(3)利用对外贸易区企业可以利用对外贸易区,在这里进口可以获得优惠关税待遇。
对外贸易区是一国境内的一个区域,在这里对进口产品进行组装或其他加工,然后重新出口。
在对外贸易区,产品可以不受任何关税、配额或海关规定限制,自由进口、储存、改装、重新包装并重新出口,除非这些产品或这些产品的制成品进入该国的非对外贸易区。
(4)利用投资激励和其他政府支持项目获得东道国或本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激励是减少贸易成本与避开投资壁垒的另一个策略。
除了直接补贴、激励,还包括降低水电费用、员工培训项目、建立新的道路和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免税期。
(5)游说以获得更加自由的贸易与投资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创造就业和提高税收而放宽对市场的限制。
这一趋势部分源自企业对国内外政府的努力争取。
企业可以请求外国政府降低贸易与投资壁垒。
行业联合起来与政府谈判的企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