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理和心理学
一旦这种完美遭到破坏,人在Gestalt的作用下,会
感到不安、焦虑、紧张,从而形成张力,不自觉的
把缺陷弥补上。
☆记忆 人脑把对感知对象感知的内容有序的存储并在 必要时能够提取,包括识记、再认、回忆三个阶段 记忆单位 记忆形式 7±2,即5-9个单位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艾宾浩斯曲线: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 后的短时间内,遗忘较快、较多,以后逐渐减慢, 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遗忘速率先快后慢
第一章 人类心理和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活动及其实质
一、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种普遍活动,是人类行为的动力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个性心理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感情 意志过程:意志决定、意志行动
个性倾向性:价值观、信念、态度、动机
二、心理学基本范畴
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
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特点: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关系密切,在很
大程度上由遗传素质决定。
气质的学说 1.狂狷说 2.阴阳说 狂、中行、狷 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
3.体液说
多血、胆汁、粘液、抑郁
4.体型说 肥短、瘦长、斗士/强壮 5.血型说 A、B、O、AB 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不可遏制、活泼
连,情绪则与低级需要相连。
☆感情 一般等同于情感
也有人认为
☆意志
情感+情绪=感情
认知主体在为满足需要、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
☆个性
个体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包括行为模式、思维
品质。人格与个性几乎相同。 个性结构 = 气质 + 能力 + 性格
☆气质 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
☆ 心理过程
对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的动态描述
☆ 个性心理 人类心理活动的静态反映
☆感觉 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一种反应 是感觉器官精细化的结果 纯粹的感觉是不存在的 色觉、味觉、嗅觉、听觉、触摸觉
感觉统合失调:外部感觉信息进入神经中枢后
不能很好的组合,整体集体不能和些运作,认知能力
和适应能力削弱,学习或工作效率低下。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 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 对象各部分的结构关系 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
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知觉的对 象,并用语言来描述,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
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的分类
安静、抑制
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不平衡(不可遏制型) 强型 平衡 灵活性低(安静型) 弱型 抑郁型 灵活性高(活泼型)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心理指标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感受性 耐受性 敏捷性 可塑性 兴奋性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 — — + — + — + + — — + + + + — 倾向性
呈负加速型。 记忆效果:识记内容会相互干扰。受顺摄抑制
和倒摄抑制的影响,中间记忆效果最差。
☆想象 人脑对表像进行重组加工形成新的表像的心理 活动。 表像:事物形象方式存在于记忆中。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无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思维
人脑借助于语言并运用概念对所感知的对象进
行判断、推理,从而认识其本质属性的心理活动。
以颅相学为基础
大脑机能定位说
把颅骨划分为37个区域,各有不
同的心能 生理心理学 研究神经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
第二节
心理学及其发展
一、心理学的产生
1879 现代心理学之父 冯特
科学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力 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特征 智力+知识=能力 IQ= 心理年龄/生理年龄 ×100
三、心理活动的实质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灵魂说 心理活动是灵魂作用的结果 肉体受灵魂支配,灵魂可以出壳 心脏说 心理活动由心脏产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脑水说
心理活动是脑积液活动的结果。
☆知觉
人脑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经验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规律: 选择性、整体性 理解性、恒常性
选择性----人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 特性作为知觉的对象。
影响因素: 差别越大,对比越大; 动与不动; 自己熟悉、感兴趣或与需要、愿望、任务相联系
思维惯性(文化模式)
整体性: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 反映。
视觉统合失调 触觉统合失调 本体统合失调 听觉统合失调 平衡觉统合失调
感觉中的三个概念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
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相当于感觉器官的门槛。
感受性:感觉的敏感性,即感觉器官对适宜
刺激得感受能力。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通常用感觉阈限来表示感受性
反应时:从感受刺激到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是测量人的感受性的标准。
知觉对象---- 空间、时间、运动
知觉判断---- 正常知觉 错觉
缪勒-莱依尔错觉 《两小儿辩日》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建立的反射,是种学习理论 经验是由大量条件反射积累的
第二信号系统
非条件反射:人与生俱来的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走路反射 寻觅反射 抓握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
☆格式塔心理学 以研究知觉为起点 在人的认识中,存在完型,人天生追求完美。
外
外 内 内
—
—
+
+
气质的意义:无好坏之分
气质不决定智力发展的高低和成就水平
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
☆性格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
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人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具体标志是一个人的品德 及世界观,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后天与先天 易变与稳定 可以价值评判与无法价值评判 联系: 气质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速度 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活动的结果
概念、判断、推理 第一信号系统:实物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概念系统
人类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试误说 思维的类别 顿悟说
形象、抽象
聚合、发散
平面、立体
☆情感 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是否能满足自身需要所产
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体验。 ☆情绪 与情感有低级、高级之分。情感与高级需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