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原子核物理及核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
第九章 原子核物理及核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4
1. β-衰变 衰变时,母核X放出一个负电子而转变成子 核Y,子核的电荷数比母核增加1,质量数不变。 一般过程为:
A Z
X
A Z 1
Y e ν e Q
0 1
是中微子,它不带电,其静止质量基本为零 例如:
32 15
P S e ν e Q
32 16 0 1
NN e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2
二. 半衰期和平均寿命 1. 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 的时间,称为半衰期(half life)。用T1/2表示。 当t=T1/2时,N=N0/2,代入衰变定律可得
ln2 0.693 T1 2 λ λ
上式表明:半衰期T1/2与衰变常量λ成反比。λ大, T1/2 就短,衰变就快。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9
1. 原子核的稳定性 质量亏损 : M Zm p Nmn mA 原子核的结合能在数值上等于质量亏损释放 出的能量
E Mc
2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0
2. 核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核异能素 同位素(isotope):具有质子数(Z)相同而质量数 (A)不同的核素 丰度(isotope abundance):同位素占该元素 总量的百分数 同量异位素(isobar):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 数(Z)不同的原子核 同核异能素(isomer):质量数(A)和质子数 (Z)均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核素
Ga
Tc
Au
Hg
Co
99 43
198 79
90 38
Sr
Cs
131 53
I
137 55
32 15
P
125 53
I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5
当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或人体时,其原子核 的数目除按自身的衰变规律减少外,还会由于生物 体或人体的代谢而使原子核的数目减少。
假定因代谢而减少的原子核数目也按指数规律 衰减,并由此引入生物衰变常数(biological decay constant)λb和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 life)Tb。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8
四. 衰变纲图(decay scheme)
图中最下面的横线表示原子核的基态,上面 的各横线分别表示子核的激发态。相应的衰变类 型、能量和半衰期等分别标在能级的两侧,两能 级之间的能量差表示衰变能。斜线上标示衰变类 型、粒子的动能和衰变百分比。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9
四. 衰变纲图(decay scheme)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7
四.原子核的稳定性 已发现的核素已超过1600种,其中绝大部分 都是不稳定的放射性核素(radioactive nuclide)。 1. 原子核的稳定性 平均结合能: E / A Mc 2 / A
( Zm p Nmn mA )c / A
2
式中,分别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 p ,mn ,mA 分 m 别表示质子、中子和原子核的质量。
R0 1.2 1015 m 通常取
核半径是指核力的作用范围或核内电荷分布的范围, 而不是几何半径。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6
原子核的平均密度 : 原子核的质量Au近似为原子质量m,原子核 4 3 的体积 V πR ,原子核的平均密度ρ为:
3
m Au 1.67 1027 ρ 2.3 1017 (kg m -3 ) V 4 πR3 A 4 π(1.2 1015 ) 0 3 3
2MeV的射线 对 空气中的射程(m) 每毫米行程上的离子
α 射线 β 射线 γ (或X)射线
1t
2 1
1 1
A10e
1t
2 1
A1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3
2.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利用串连衰变的暂时平衡用长半衰期的母体 生产半衰期短的放射性核素。这种装置称为放射 性核素发生器(radioactive nuclide generator), 俗称“母牛”。 使用最普遍的医用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有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10
四. 衰变纲图(decay scheme)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
一. 衰变规律 在t时刻原子核数目为N,经dt时间后,因衰变 而减少的原子核为-dN。实验和理论都证明
dN λNdt
λ是比例常数,称为衰变常数(decay constant) 对上式积分,代入初始条件t=0时,原子核数目 N0,可得衰变定律的表达式 λt 0
A λN λN0e
或:
λt
A0e
λt
1 tT A A0 ( ) 2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9
放射性活度的SI制单位是贝克勒尔(Bq)。 它表示每秒钟发生一次核衰变,即:
1Bq=1次核衰变/秒
常用的旧单位为居里(Ci)
1Ci=3.7×1010Bq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0
8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3
二. 原子核的质量
(The quality of the nucleus) 1.原子质量单位
12 原子质量单位:(等于 6 27
C 原子质量的1/12 ) 1u 1.660566 10 Kg
质子用p表示,其质量:mp
1.007276u
中子用n表示,其质量 : mn 1.008665u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5
2. β+衰变 衰变时,母核X放出一个正电子而转变成子 核Y,子核的电荷数比母核减少1,质量数不变。 一般过程为:
A Z 0 X ZA1Y 1 e ν e Q -
是中微子,它不带电,其静止质量基本为零
例如:
13 7
N C e ν
13 6 0 1
e
Q
99mTc(99Mo→99mTc) 113mIn(113Sn→113mIn)
第四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一.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电离和激发 直接电离 间接电离
第四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
2. 散射 3. 轫致辐射 4. 射程和吸收
第四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三种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及电离密度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7
三.γ衰变和内转换
处于高能态的原子核跃迁到低能态或基态时 放出γ射线的过程称为γ衰变,又叫γ跃迁。 一般过程为:
A Z
X XγQ
m A Z
有些原子核从激发态向较低能态或基态跃迁时, 将多余的能量直接传递给核外的内层电子,使其成 为自由电子,称为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 核素发射内转换电子时也会辐射标识X射线 或俄歇电子。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6
有效衰变常数(effective decay constant)λe
e b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 Te
1 1 1 = + Te T Tb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7
2. 平均寿命 原子核总数一定的放射源,原子核在衰变过 程中的平均存在时间称为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寿命 (mean life),以τ表示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1
3.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核子数的奇偶性
重核的稳定性)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1
放射性核素自发地放出射线或粒子变为另一 种核素的过程称为原子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衰变类型主要有三种:
α衰变
β衰变
γ衰变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2
一. α衰变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4
2. 核力 (nuclear force) 核力是将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的特殊力, 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核力与电荷无关
核力是短程强吸引力
核力具有饱和性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5
三.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核半径R与核质量数A的近似关系:
R R0 A
1 3
R约为10-15m~10-14m
1 τ= N0
0
1 -t d N = N0
0
λNtdt
λ =- N0
0
1 N 0 e t dt = λ
λt
半衰期与平均寿命的关系
ln2 0.693 T1 2 0.693 λ λ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8
三.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称 为该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dN A λN dt 放射性活度也是随时间作指数变化,有:
放射性核素放出α粒子而衰变为另一种核素 的衰变过程,称为α衰变
A Z
X
A 4 z 2
Y He Q
4 2
如镭衰变成氡 的过程:
226 88
Ra 222 Rn 4 He Q 86 2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3
二. β衰变
原子核内释放出电子或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统 称为β衰变过程。 β衰变包括三种形式: 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
子体和母体放射 性活度的关系式
A2
2 1
1
A10e
1t
2 1
1
A1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2
当母体的半衰期T1不是很长,但比子体的半 衰期T2长(即λ1<λ2)时,又t足够长时,有
e1t e t ,则
2
N2
2 1
1
1
N10 e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 6
3. 电子俘获 衰变时,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同时 放出一个中微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一般过程为: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