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城市经济学的地位与城市的地位有关。

马克思早已指出,社会的全部历史,都可以概括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运动。

他具体指出:“古典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

列宁更明确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

"现在,国内外经济学家都承认城市是区域的中心,是"增长极",是"龙头"。

现在,国内产生了一种说法,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相比,前者应是三类学科,后者应是二类学科,把城市经济学置于区域经济学之下,对学科的分类不是依据学科的性质和客观作用,不是依据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是依据学科所研究的"面积"的大小,使人忍俊不禁。

如果讲一讲国际对接的话,我们不妨看一看美国的经济学分类。

据我所知,美国的经济分类共十大类,第十类代号"000”,有三个学科并列:福利计划、消费者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代号"930"的二级学科为"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下还有三个三级学科:"931城市经济学与公共政策"、"932住宅建筑经济学"、"933城市运输经济学";代号"940”的二级学科为"区域经济学",其下有一个三级学科:"区域经济学"。

由于城市经济学是二级学科,所以早在1968年美国各大学就有53个系可以培养和授予城市经济学方面的博士学位,如果按照我国某些权威人士的上述见解,一定要把城市经济学学科地位降一级的话,我国以后不仅不会有城市经济博士生,就连城市经济硕士生也不会有了。

那么,受损失的不仅仅是这方面的莘莘学子的学位,而且会是我国整个城市经济管理和城市经济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损失,最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损失。

城市经济发展受到损失必然连带影响区域经济同时受到损失。

事情就会这样走向某些一心想强调区域经济学比城市经济学更重要的同志的意愿的反面。

我建议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慎加以研究和决策。

城市经济学学科建设断想(一)如果从80年代初算起,我国有城市经济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十有五年。

15年来,出了将近10本城市经济方面的专著和教科书,这是城市经济学科建设进程中取得的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术空气的淡薄,曾一度形成的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热不断降温。

情愿在这个领域绞脑汁、爬格子的人不多;真正深思熟虑,执着追求的人可能更少;真有见地,想在这里继续“犁地"深翻,有所奉献的人,或因其老,或因经济拮据(既无科研经费,又囊中羞涩),形单影支,难以如愿以偿。

因而,城市经济理论著作的年出版量实际在减少,不带水分的精品就更少了。

一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

遇到了水、肥、天气不相应的条件,我有这种感觉。

(二)作为一名长期在城市经济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的人,我深感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经济理论并加速这方面人才培养的迫切性、重要性,我也深感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问题的日益增多,城市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日益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都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但是从学科建设来说,城市经济学在我国远没有像国民经济学那样被人重视,得到发展。

城市经济的内容和特征一般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它作为城市公共经济,是微观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是微观经济的集合体,也就是说,不过就是在空间上扩大了的尚未明文规范的企业集团经济而已。

然而,现在研究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专著教研书又何其多也,而研究微观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微观经济在空间大规模结合效应的城市经济著作则相形见绌。

很显然,我国的城市经济学实属"短线产品"。

现在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由于城市经济是介于国民经济和企业微观经济之间的中间环节,它的"短缺"其影响也会是双向的,既影响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宏观经济的顺利发展,这是可想而知的。

学科与学科之间相比是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的,但是对于指导实践来说却有需要程度的不同。

我国有许多专业经济学科,如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十分适合条条管理的需要,今后条条管理还是必要的,但是更需要的是条块相结合的综合管理。

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间新兴的边缘性、综合性经济学科恰恰具有这种功能。

陈敏之同志最近提出,城市经济学就是市长经济学,这是很对的。

然而我们的市长有几位是学了城市经济学才走马上任的呢?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新市长是学理工的出身,后来学经济的陆续得到提拔,但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学经济的也大都出自条条经济学的世家。

学工业经济的,对城市工业发展的领导情有独钟;学企业管理的,对所属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随心所欲,特别倾心;学金融的,对城市金融的发展往往愿意独树一帜,高人一筹;学外贸的,在发展城市外向性经济方面独领风骚……,如此等等。

然而,正如谚语所说:“一支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有单项知识专长的人,未必就能驾驭需要多方面知识运用的城市,而不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只要看一看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就可以印证上述论断的正确性。

现在我国无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哪一座城市不存在各种因素互不协调、互相制肘的现象,不存在"摁着葫芦起来瓢"的问题?人口、环境、交通、住宅、工资、贫困、犯罪……哪一件不曾困扰和继续困扰着我们的市长同志,使他们感到头疼呢?尽管这些问题的存在和不断产生是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各方面的原因的。

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瘸腿"肯定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极重要的原因。

我认为,还应看到,由于我国城市具有不同的社会特点,因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具有了不同的任务和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国城市土地是国有的,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城市政府不仅要花大力气管好城市建设,更要管好城市经济的整体运行(即使改革后的间接管理也会是如此)。

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也应有不同的特点,要为城市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切合我国实际的科学依据。

所以这样说决不为过,现在是到了应特别强调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学,加强这方面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的时候了。

除此以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大中小城市也都在蓬勃发展,各级城市管理工作者都迫切需要用城市经济学知识来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除了市长之外,城市规划、计划、工业、交通、商业各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都需要城市经济学知识的补充和"给氧",然后在工作中才能真正具有全局观念,打破条块观念的束缚,真正头脑清醒,高瞻远瞩,指挥若定,游刃有余地领导和推进城市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城市经济学通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不需要继续发展提高?(三)几年前,我曾在自己的讲义中这样写道:"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经济系统的整体联系和关系。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通过对城市经济关系的分析,充分揭示城市初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于城市管理,不断解决‘城市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现在看,这样的"综述"还是可以的,但是它的内容重点和边界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调整,有些观点需要突出强调和补充。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经济系统。

自从系统论产生以来,几乎所有学科都可以该学科所面对的研究领域的系统结构作为自己的一般研究对象。

系统的分野也就是研究它的学科的分野。

那么什么是城市经济系统,如何认识城市经济系统的特点和特征呢?我认为,应该从现代城市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城市经济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它和其他个体事物 (如一株苗、一部车)的整体性不同。

由于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广泛发展,不仅单个城市是一个整体,而且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内的所有城市早已连成一个整体。

因此,完整地说,城市经济系统应是它的内部系统 (即个体系统)和它的外部系统 (即区域系统)的统一,或称是它的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统一。

山田浩之把城市外部系统称为城市间系统也是对的。

现在对城市经济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重视内部整体性的比重视外部整体性的要多的多。

更不用说有的人连内部整体性也不甚重视,只是就事论事地讨论研究城市内的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了。

应该认为,自觉不自觉地受自然经济观的影响来研究城市经济的远比自觉地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城市经济的为多。

特别是实际工作部门,热衷于本市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建设,忽视城市性质和比较利益优势的研究整个产业结构的决心,这已是制约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经济系统同其他事物系统一样,总会是变动不居的、动态的。

但是它的变化发展不仅比自然界要快得多,也比农村社会发展变化快得多,比过去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的城市发展变化也要快得多。

它是宇宙之树顶端的生长点,一切新的、奇的、始料不及的事物都可能随时在这里发生。

刚刚论证完的最佳发展规划和方案,转眼之间又要修改再修改。

在这种形势面前最忌产生这样两种认识倾向。

一是为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所扰,看不到经济规律仍然在深层次发挥着作用。

往往用"我的观点"、"我们的经验"、"我国的国情"等来代替对城市经济最一般规律的研究和客观分析,并用以传人;二是不顾城市经济瞬息万变的特点和地区的特点,用一种并未经过实践检验或未经过充分论证的固定模式或模型来"规定"和"希望"经济作如是"正常的发展。

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也许是一门正在发展趋向成熟之前的学科难免的现象?城市经济系统是个综合性系统,它具有极其复杂的特点。

它的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系统要素和层次的数量极其繁多,而且表现在其中许多系统要素的"经济性质"的不"纯粹"性,或者说,它大大扩大了传统经济学的"经济"概念,而延伸到各个领域。

一位美国学者 (Werner Z. Hirsch)写了本《城市经济学》,其中,除了和别的城市经济学教科书一样,设有城市化、城市土地、城市住宅、城市交通运输、城市财政、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环境等章节内容外,还设有城市文化艺术、城市犯罪、城市贫穷以及歧视与隔离等章节。

这是为什么?只要详细看一下作者的解释就清楚了。

在《城市文化艺术》一章,作者着力论述了城市文化艺术的投资与税收同城市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