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进后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改进后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还有,画出每个图形另一半时,我强调了先找出一些关键的点,我把它称之为“对应点”,学生找出对应点以后就很容易画出另一半,但是由于书本第三题的图形比较简单,几乎没有学生发生错误,但是练习册中出现复杂的图形时就无从下手了,如有一半的学生画成了上图,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可能我对“对应点”的强调还不够,方法知道还不到位,在明天学习平移这一内容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今天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学生的知识准备比较好,因为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时学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布置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纸让他们在家折一折,找出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这些对称轴。课上在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后我让学生观察、交流了这些对称轴所在图形的位置后让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上用点线画出对称轴。“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学生在动手对折图形后再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是较为简单和顺利的。第二题中观察图形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基本无问题,但画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存在的差异就大了。大多数学生出现漏画即找不出全部的对称轴,这可能还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低决定的,看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完全依靠动手对折也有些不太实际,正如有些学生说我是把图形想象成怎样对折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学生是试着画一画,再想象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的。这的却比起让他们对折后再画出对称轴是一个飞跃。课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自己试着画出些可爱的轴对称图形,同样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的。
教学设计表单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件播放通过网络查找到的各种轴对称式的建筑。
个人反思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觉得,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我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很不到位。由于课前我没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在上课前,我帮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份学习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题时,大家都通过动手找到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了它们的对称轴,但是到中午完成练习册时就错误百出,学生知识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真正动脑思考,没有真正的理解对称轴这个概念。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五、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五、总结:
六、作业
七、反思
从“贴耳朵游戏”引入,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情。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点,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的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电脑的形象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教师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创作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概括能力。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资源有了充分利用。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
即做到了弘扬中国文化体现了课堂的德育功效,又做到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为一体。
(2)与你的伙伴合作,用你们的身体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一组学生摆其他学生做小裁判。教师课件出示错例,用折叠法予以纠正错例。
3、拓展参与小小设计家为学校设计新大门: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互动合作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当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1、直观感知特点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够很直观的感知出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同。
2、抽象概念。(1)出示剪纸像。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出示一段剪纸录像
(2)学生自由创作。
让学生从身体和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大量轴对称现象中找出规律自由的创作轴对称图形。学生自主创作。(因为是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学生选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小组交流创作心得。作品展示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轴对称这堂课是人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知道了轴对称的特点,本课将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部分知识主要是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对称轴的画法和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方面知识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知识三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学校新大门的设计创作,练习的设计:加深认识——体验创造——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教学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第二点,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点,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指名让不同剪法的学生上台演示,并将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剪法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通过感知和操作活动中交流归纳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板书)。
板书的设计概念与图形相结合,力求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1、出示米奇头像。(头像缺右耳)
2、教师谈话:米奇缺了一只耳朵,怪难看的!同学们,谁能帮米奇安上耳朵呢?3、活动:由一两名学生上台蒙上眼睛给米奇贴上耳朵。(学生可能无法贴在很准确的位置,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
4、教师因势利导问:耳朵要贴在哪里才合理呀?引导学生说出右耳应贴在与左耳对称的位置。5、同桌相互观察人体还有哪些具有米奇耳朵的这种特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现象,引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
学生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教材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对称轴。学生对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很感兴趣,我把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做成课件供学生欣赏,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加深认识判断下列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0 2 5 8 9 A D F H做土干清备(这些学生每天都在应用的数字、文字和汉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认识。)(1)学生口答(2)学生交流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2、体验创造
(1)摆一个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边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利用创作性思维摆出各种成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友情提示:
通过研课磨课活动及专家线上指导,完善改进自己在第一阶段所作的教学设计,提交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及微课/教学片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