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管道内气(汽)液两相流动压降计算
第一章 管道内气(汽)液两相流动压降计算
g
模型的求解
牛顿迭代法是求解方程的数值方法之一, 牛顿迭代法是求解方程的数值方法之一, 它 比一般迭代法有更高的收敛速度。牛顿迭 代法的公式为 f (X k ) (1(1-99) X =X −
k +1 k
f ′( X k )
如果令
(1 − x) ρ g p + xρ l p 0 xp 0 A 2 ρ l2 2 f ( p ) = −[W + ] ln + 2 (1 − x) ρ g p 0 + xρ l p 0 (1 − x) ρ v
0.079 0.079 f = = 0.25 Re [WD / Aµ ]0.25
(1-97) 97)
式中平均粘度可按西克奇蒂(Cicchitti)计算 式中平均粘度可按西克奇蒂(Cicchitti)计算 式计算
µ = xµ g + (1 − x) µ l
(1-98) 98)
式中: 为两相流动力粘度, 式中: µ 为两相流动力粘度, Pa ⋅ s ;µ l 为液相 动力粘度, 动力粘度, Pa ⋅ s ; µ 为气相动力粘度, Pa ⋅ s 。 为气相动力粘度,
2
利用公式(1-99)及以上两式即可得到求解P 利用公式(1-99)及以上两式即可得到求解P 的迭代关系式, 的迭代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不难编写求解 程序。程序的迭代终止条件为 | f ( p) < E | , 其中 E 是给定的精度值。
2 压降计算模型的推导 –分相模型
在分相流模型中, 气相与液相分开并行流动, 在分相流模型中, 气相与液相分开并行流动,每相 的速度分别以相平均速度表示, 的速度分别以相平均速度表示, 液相与气相的质量 流量分别为
(1(1-108)
由式(1 100)、(1 101)、(1 108)可 由式(1-100)、(1-101)、(1-108)可 得到
dp τ 0 Pr W 2 d (1 − x) 2 x2 − = + 2 [ + ] + [ ρ l (1 − α ) + ρ g α ]g sin ϑ dz A A dz ρ l (1 − α ) ρ g α
(1(1-109)
从式(1 109)可以看出,总的压降有3 从式(1-109)可以看出,总的压降有3项 组成,即摩擦项、加速度项和重力项,记 为:
dp dp dp dp − = ( )F + ( )A + ( )g dz dz dz dz
(1(1-110)
在实际工程管路中,除了上述三种压力降 外,还存在各种管件等。气液两相流体经 过这些管件时也会产生压力降,称为局部 阻力压力降,∆P 以表示。
W W2 1 Wdu = Wd ( )= d( ) ρ Aρ A
(1-90) 90)
如果设管出口处压力为 p0 ,气体的密度为 ρ g , 管道上某截面的管压为 p ,则该截面上的气 体密度应为 ρ p / p ,流体平均密度的倒数
g 0
1
ρ
=
1− x
ρl
x p0 + ρg p
(1-91) 91)
液相真实流速
ρ u (1 − xe ) ρ u (1 − xi ) u Le = , uLi = ρ L (1 − α e ) ρ L (1 − α i )
(1(1-118)
式中 α e 和 αi ——分别为管子出口及进口 ——分别为管子出口及进口 的截面含气率。 气相真实流速
ρ uxe ρ uxi uGe = , uGi = ρGα e ρGα i
d [ ρ g u g αA] = Ge dz
(1-104) (1-
将式(1将式(1-103) 和式(1-104) 相加, 则为气液 和式(1相加, 两相混合流体的连续方程
d [ ρ l u l (1 − α ) A + ρ g u g αA] = 0 dz
(1(1-105)
应用动量定理,可得液相的动量方程为
2 fW 2 (1 − x) ρ g p + xρ l p 0 dF = dz DA ρl ρ g p
(1-93) 93) (1-94) 94)
xp0W Wdu = − dp 2 Aρ g p
2
将式(1-93)、(1将式(1-93)、(1-94) 代入动量方程式(1-88) 代入动量方程式(1中, 整理可得到如下的关系式
p0
(1 − x) ρ g p + xρ l p0 xp0 A 2 ρ l2 2 [W + ] ln + 2 (1 − x) ρ g p0 + xρ l p0 (1 − x) ρ g p ρl A2 2 fLW 2 2
W ln p0 + 1− x ( p − p0 ) = D
(1-96)96)
摩擦阻力系数由勃拉修斯(Blasius)公式计算 摩擦阻力系数由勃拉修斯(Blasius)公式计算
连续方程式
W = A ρu
(1-87) 87)
ρ 式中: 式中: W 为流体质量流量; 为两相流体密 度; u 为两相流体流速;A为管道截面积 。 为两相流体流速;A
动量方程式
Adp − dF = Wdu
(1-88) 88)
式中: 式中: dF 为摩擦阻力, dF = τ 0 Pr dz 其中: Pr 为 为摩擦阻力, 其中: 流道周界。
(1-119) 119)
将式(1 118)及式(1 119)代入式(1 将式(1-118)及式(1-119)代入式(1117),化简后可得 117),化简后可得
(1 − x e ) 2 xe2 (1 − xi ) 2 xi2 ∆Pa = ( ρu ) 2 + − − 1-120) ( 120) (1 − α e ) ρ l ρ g α e (1 − α i ) ρ l ρ g α i
W = Wl + W g
(1(1-102)
由液相控制体的质量平衡,可得到液相的连续方程
d [ ρ l u l (1 − α ) A] = −Ge dz
(1-103) (1-
G 为单位时间内气式中: e 为单位时间内气-液相界面单位长度上液 相转变为气相的质量流量;Z 相转变为气相的质量流量;Z为流道长度坐标。 类似地可得到气相的连续方程
τ P τP 1 d dp [ ρ l u l (1 − α ) A] = −(1 − α ) − ρ l (1 − α ) g sin ϑ − 0 r + i ri A dz dz A A
(1(1-106)
τ 式中: 式中: τ 0 为壁面摩擦应力 ; i 为界面上由气 相转变为液相而引起的界面切应力 ;P为压 强 ; θ 为管道与水平线的夹角; P 为湿 周。
(1 − x) ρ g xp0 A 2 ρ l2 W 2 ρl A2 2 fW 2 2 {−[W + ] + ( 95) dz 1-95) + }dp = 2 (1 − x) ρ g (1 − x) ρ g p + xρ l p 0 p D 1− x
上式左边 P 对在[ , p ]上积分,右边对Z在 对在[ ]上积分,右边对Z [0,L]上积分, [0,L]上积分,可得水平圆管中气(汽)液两 相流动的压降计算式为
式中: λ L 为液相摩擦因数; D 为管径。 管道中的气相的摩擦梯度为
(1-111) (1-
λ 式中: v 为气相摩擦梯度
dp ( ) fG = dz u g DA 2
2λ g x 2W 2
(1-112) 112)
管道中的液相的摩擦梯度为
2λl (1 − x) 2 W 2 dp ( ) fL = dz u l DA 2
∆Pa = ρu (1 − x e )u le + ρux e u ge − ρu (1 − xi )u li − ρux i u gi 1-117) ( 117)
式中 u Le 和 uGe ——分别为出口处的液相真实速度和气相真 ——分别为出口处的液相真实速度和气相真 实速度, / s ; m uLi 和 uGi ——分别为进口处的液相真实速度和气相真实速 ——分别为进口处的液相真实速度和气相真实速 m 度, / s ; ρ u ——管子任一截面上的质量流速, kg / m 2 ⋅ s 。 ——管子任一截面上的质量流速,
剪切应力可以用摩擦因数f表示, 剪切应力可以用摩擦因数f表示,即 对于圆管 Pr = πD ,于是
2 fW 2 1 dF = fπD dz = dz 2 DA ρ
τ 0 = fρu 2 / 2
ρu 2
(1-89) 89)
式中: D为圆管直径;z 式中: D为圆管直径;z为流道长度坐标;等 号右侧项为动量增加, 由式(1-87)有 号右侧项为动量增加, 由式(1-87)有
管道内气(汽)液两相流动压 降计算
计算管道内气(汽)液两相流动压降主要 也有两种方法,即采用 均相模型、分相模 型
1 压降计算模型的推导 –均相模型
除满足均相模型的条件外, 除满足均相模型的条件外,水平圆管中气 (汽)液两相流动的压降计算模型的推导 前提是: 前提是: 1)管中的气相的质量含气率恒定; 1)管中的气相的质量含气率恒定; 2) 液相不可压缩,气相按理想状态在管道沿 液相不可压缩, 程作等温膨胀; 3)圆管截面积保持不变。 3)圆管截面积保持不变。
2λ l W ∆p f = [ ]φ10 2 ρ l DA
2
(1-115) 115)
式中的摩擦因数与雷诺数有关,同时,由于管道 中为紊流,由勃拉修斯公式有
GD −0.25 ) λ L = 0.0791( Aµ l
µ 式中: l 为液相动力粘度。
(1-116) 116)
(2)管内加速压力降 分相模型的加速压力降 ∆Pa 可导出如下: 设在一受热水平管中,进口截面上的干度为 xi ,出口截面 上的干度为 xe ,质量流速为 u ,根据动量定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