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齿轮的零件图样2.生产类型:成批生产3.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二:课程设计任务书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完成某一表面工序设计(如孔、外圆表面或平面),确定其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l套。

4.设计夹具一套到二套,绘制夹具装配图2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三:参考文献1.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刘长青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目录说明 (4)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6)1.1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6)1.2零件的技术条件分析 (6)1.3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 (7)1.4零件的材料及其加工性 (8)1.5零件尺寸标注分析 (9)1.6检验说明 (9)1.7零件工艺分析 (10)第二章齿轮毛坯的设计 (11)2.1毛坯种类的确定 (11)2.2毛坯的工艺要求 (11)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13)3.1工艺路线的制定 (13)3.2机床、夹具、量具的选择 (16)第四章齿轮加工机床夹具设计 (17)4.1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目的 (17)4.2机床夹具的作用与组成 (17)4.3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8)4.4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18)4.5专用齿轮加工夹具的设计 (20)心得体会 (21)说明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零件之一。

汽车同步器变速器齿轮起着改变输出转速、传递扭矩的作用,所以在齿轮加工过程中要求较为严格。

变速器齿轮应具有经济精度等级高、耐磨等特点,以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

齿轮在工作时,要求传动平稳且噪声低,啮合时冲击应小。

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其使用条件,齿轮传动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传递运动准确性要求齿轮较准确地传递运动,传动比恒定。

即要求齿轮在一转中的转角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二)传递运动平稳性要求齿轮传递运动平稳,以减小冲击、振动和噪声。

即要求限制齿轮转动时瞬时速比的变化。

(三)载荷分布均匀性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以使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匀而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

接触精度除了包括齿面接触均匀性以外,还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位置。

(四)传动侧隙的合理性要求齿轮工作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贮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侧间隙主要根据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而定。

对于分度传动用的齿轮.主要要求齿轮的运动精度较高;对于高速动力传动用齿轮,为了减少冲击和噪声,对工作平稳性精度有较高要求:对于重载低速传动用的齿轮,则要求齿面有较高的接触精度,以保证齿轮不致过早磨损;对于换向传动和读数机构用的齿轮,则应严格控制齿侧间隙,必要时,须消除间隙。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在行驶的过程中,汽车齿轮始终处在高速重载的条件下工作。

在换挡时,还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

所以要求齿轮具有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使齿轮满足上述工作要求,要使各加工表面的表面质量良好,还要有一些热处理或喷丸处理,使齿轮面强度足够。

最终的磷化处理,防腐蚀。

汽车同步器变速器第四速齿轮属于多联齿轮,由结合齿和传动齿组成。

为了减少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噪声、摩擦及磨损,需要在齿轮上钻出三个沿周向均布的油孔。

为减少换挡时对齿轮的冲击,还要在大端上加工出止口。

1.2零件的技术条件分析齿轮的加工分为轮坯的加工和齿轮轮齿的加工。

轮坯的加工部位有端而和轮坯外圆柱面。

轮坯的加工精度对齿轮的加工、装配精度有较大影响,故其加工精度应满足相关的要求。

齿轮轮齿的加工部位有渐开线齿廓和倒角,还要有热处理及喷丸处理,以提高齿轮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热处理及喷丸处理后,还要进行内孔和端面的磨削以及渐开线齿廓的精密加工。

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图上知,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值为Ra0.8,加工精度为IT7齿轮内孔尺寸为Φ70++0.029,由于齿轮与轴承有配合要求,一般为IT6-010IT7级精度,表而粗糙度不大于Ra6.3。

2.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由零件图上知,端面和内孔有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小端面对于内孔的定位基准垂直度为0.05mm,平而度为O,01mm止口平面对于内孔的定位基准垂直度为0.015mm,平而度为O.01mm退刀槽对于内孔的定位基准垂直度为0.03mm1.3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1.倒角1×45°2.除去加工时的毛刺3.喷丸处理,使齿轮强度增加4.热处理:渗碳淬火5.磷化处理1.4零件的材料及其加工性齿轮材料选择45钢,工艺性能好,再配合以热处理及其他特殊处理工艺,也能满足齿轮所要求的强度、耐磨性及抗冲击等性能。

45钢具体力学性能参数如下:试样状态:退火钢屈服强度:≥355(MPa)断面收缩率:≥40%化学成分:材料化学成分组成元素比例(%)碳C:0.42~0.50锰Mn;0.50~0.80磷P;s0.035硅Si;0.17~0.37延长率:>16%布氏硬度:5197铬Cr:s0.25镍Ni:s0.25硫S:s0.035抗拉强度:a600(MPa)特性及应用:未热处理时:HBs229热处理:正火强度较高,塑性和韧性较好,用于制作承受负荷较大的小截面调质件和应力较小的大型正火零件,以及对心部强度要求不高的表面淬火零件,如曲轴、传动轴、齿轮、蜗杆、键、销等。

水淬时有形成裂纹的倾向,形状复杂的零件应在热水或油中淬火。

焊接性差。

因此,汽车同步器变速器第四速齿轮的毛坯材料选择45钢的锻造件。

1.5零件尺寸标注分析轮坯的加工部位有端面和轮坯外圆柱面。

齿轮轮齿的加工部位有渐开线齿廓和倒角,还要进行内孔和端面的磨削以及渐开线齿廓的精密加工。

尺寸链的建立依靠孔的轴线和两个端面。

在各工序中,应标出加工后所要达到的尺寸。

1.6检验说明在齿轮的加工过程中,要保证加工精度,需对被加工零件实时检验。

大体可分为轮坯加工后的检验、热处理后的检验以及最终检验。

为保证检验准确,检验前应对零件进行清洗。

轮坯的检验:轮坯的加工精度对齿轮的加工、装配精度有较大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加工余量是否满足要求。

因此这一步的检验至关重要。

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定不能流到下一步。

热处理后的检验:热处理后的工件,要进行检验,以确定后续加工时的刀具、切削用量等。

最终检验:所有的加工工序结束后,对零件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零件图样上的各相关技术要求。

1.7零件工艺分析齿轮零件的部分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较高,从齿轮的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来看,要保证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各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齿轮的外圆表面、端面、内孔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可以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孔和端面,采用磨床即可达到相关技术要求。

最终采闱喷丸和磷化处理以提高强度和增强耐磨性能。

第二章齿轮毛坯的设计2.1毛坯种类的确定毛坯的种类决定零件的材料、形状、生产类型及加工中获得的难易程度。

对于汽车传力齿轮的毛坯而言,其结构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般采用模锻件即可满足相关工艺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根据模锻件的加工工艺方法,毛坯内孔可直接锻造得到。

2.2毛坯的工艺要求2.2.1毛坯的加工余量与公差根据零件图上给定的零件尺寸,再加上要保证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公差,采用逆推的方法来得到毛坯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毛坯图、毛坯尺寸如下:2.2.2拔模斜度拔模斜度的功用是使锻件成型后能方便的从模膛中取出来。

因为锻件的材料是45钢,拔模斜度的具体要求如下:外膜斜度(模锻件外侧的斜度),当模锻件冷缩时与模壁分开,有助于模锻件取出:内模斜度(模锻件封闭剖面内侧斜度),当模锻件冷缩时紧贴模壁,阻碍锻件出模。

技术要求:1.未注明内拔模角为10°,外拔模角为30°2.未注明圆角为R33.某些难以拔出的锻件,须有顶出装置将工件取出来2.2.3圆角半径圆角半径分为外圆角半径和内圆角半径。

外圆角半径指的是锻件上的凸圆半径:内圆角半径指的是锻件上的凹圆半径。

为了便于金属在型槽内流动,在模锻件的转角处,应当带有适当的圆角。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3.1工艺路线的制定3.1.1加工方法的选择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的选择应根据零件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以及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而定。

加工表面技术要求是决定表面加工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工艺如下:端面:粗车一精车一磨削内孔:粗膛一半精膛一精膛一磨削小端面结合齿:粗车一精车一插齿大端而渐开线齿廓:粗车一精车一滚齿一磨齿3.1.2加工工艺路线根据齿轮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对毛坯采取一下加工工艺路线:锻造→热处理→检查→粗车小端外圆及端面,粗膛内孔、倒角→粗车大端外圆及端面→精车小端端面及外圆→精车大端外圆→车止口→精膛内孔→精车大端面→滚齿→齿端倒角→车锁环槽→插小端结合齿→钻孔→热处理→磨孔→精磨小端端面→精磨大端端面→磨齿→齿而喷丸处理→磷化处理→检查3.1.3加工阶段划分对于齿轮加工,按加工阶段,可划分为齿坯加工阶段、齿面加工阶段和表面精加工阶段,工艺路线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粗加工阶段: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加工出精基准。

包括粗车小端外圆、端面,粗膛内孔、倒角,粗车大端外圆及端面。

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为精加工做准备。

主要是半精膛内孔。

精加工阶段:使零件达到图样要求。

主要是精车外圆面。

光整加工:对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进行光整加工。

包括磨内孔,两端面和齿面。

3.1.4工序的分散与集中采用工序集中原则:①在零件的一次装夹中,可以加工好零件上的多个表而,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这些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同时也可以减少装夹工件的次数和辅助时间,并减少零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和工作量,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②可以减少机床的数量,并相应减少操作工人,节省车间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

3.1.5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粗基准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合理分配加工余量;②保证非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符合零件图样上的要求。

精基准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②尽可能选择加工工件多个表面时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作为精基准;③两个表面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它们自身的尺寸与形状精度都要求很高时,可以采取互为精基准的原则:④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在精加工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具体基准选挥如下:以大端端面作为粗基准,粗车小端外圆及端面,粗膛内孔,倒角以小端外圆表面作为基准,粗车大端外圆面和端面精基准与粗基准应保持一致插齿、滚齿时,以内孔作为定位基准磨削时以大齿分度圆作为定位基准3.1.6热处理工序及辅助工序的安排为保证零件强度及加工精度,需安排热处理等辅助工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