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的离散程度(一)

数据的离散程度(一)

§6.4.1数据的离散程度(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2.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认识“离散程度”的意义。

3.能借助计算器求出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在具体问题情景中加以运用。

活动过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1.平均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2.平均数反映数据的什么趋势?
活动二:新知探究
1.想一想
阅读课本149页,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吗?
(2)求甲、乙两厂被抽取的鸡腿的平均质量。

(3)在图中画出表示平均质量的直线(画在书上),观察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4)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呢?它们差几克?乙厂呢?
(5)如果只考虑鸡腿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哪个厂的鸡腿?为什么?
2.概念引入
生活中数据除了“平均水平”外还有离散程度。

离散程度是指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 ___________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极差、方差、标准差来刻画。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_____数据与最______数据的差,极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设有一组数据:x1, x2, x3,……,xn,其平均数为x 则()()()()[]2
23222121
x x x x n s x x x x n
-++-+-+-=Λ 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2
2322211x x x x n s x x x x n -++-+-+-=Λ
3.练一练
如果丙厂也参加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质量如下:(单位:g ) 75 74 73 78 72 76 74 76 74 75 74 72 73 72 78 76 77 77 77 79
(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
(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
小结: 当几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我们可以用极差,方差或标准差来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_____(填“大”或“小”),数据的波动越_______,说明数据越稳定。

练习反馈“
1.五个数1,2,4,5,a,的平均数是3,则a=__ __,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
2.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76,90,84,86,81,87,86,82,85,83
乙组:82,84,85,89,79,80,91,89,79,74
(1)甲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____,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y ,则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
(3)经计算知:s 2甲=13.2, s 2乙=26.36, s 2甲______s 2乙(填>、=、<符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