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广告语的调查报告

关于广告语的调查报告

关于广告语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广告语修辞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广告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强烈的功利性,它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艺术。

修辞是一种个性化、意图化的认知方式,广告修辞将这一意图直接指向商品本身。

广告修辞的过程是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既有解读广告中受众对广告话语的认知也有构建广告的广告人对受众的劝说。

广告作为一种功利性的传播活动必然追求传播效果,希望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广告修辞不但使消费者更形象地感知产品的特性,还在消费者对品牌认同、消费引导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手法;分析;文学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或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广告的成功与否,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密切相关。

修辞手法,作为一种文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广告中来,使广告语言妙趣横生,扣人心弦。

修辞手法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选取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拟定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说,轻松幽默的广告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精神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对方观点。

这一类广告采用的修辞格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一些:1、《中外感性广告语经典与点评》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6页3、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浙江教育出版社,XX4、陈勇力:广告修辞手法例析1、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化妆品广告语2、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蓝天六必治牙膏)——化妆品广告语3、你的光彩来自我的风采——化妆品广告语4、美来自内心,美来自美宝莲——化妆品广告语5、停不了的乐事----乐事薯片6、“人靠衣装,美靠亮庄”。

------亮莊国际7、团团圆圆----------达利园8、开启欢乐时刻,收获美好时光。

9、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饮品10、非常可乐,非常选择11、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吗12、中国平安,平安中国13、百事,新一代的选择。

14、大宝,天天见15、东方航空,飞向世界16、岁岁平安,三九胃泰的承诺17、太阳更红,长虹更新18、健康世界,太极无限19、共创美的前程,共度美的人生20、开开衬衫,领袖风采21、生活中离不开这口子22、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23、好面有精神-----康师傅拉面24、没什麽大不了的25、谁用谁闪亮-----闪亮滴眼液26、每天善存,健康基础27、百变生活,有我联通28、买保险就是买平安我国广告也飞速发展的同时,在语言文字上却存在着一些不合规范和引起争议的广告文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业发展非常迅速,连续20年高速增长,这个发展速度已经被公认为世界之最。

广告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促进营销、树立品牌、引导消费、扩大出口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种媒介的广告产品丰富多彩,制作水平和艺术水平也都有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事物,也是公众比较关注的事物。

中国的广告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不断创新,是语言创新比较活跃的领域。

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有些甚至成为同时期的流行语,对丰富我国语言文字的表达与应用手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广告业的飞速发展,在语言文字使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明显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他相关规章。

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很大争议与问题。

首先是滥用外文的问题,现在在各种媒体的广告中大量出现外文,很多使用方式都是违反先关规定的,有的广告完全以外文作为广告语,如著名的耐克运动鞋广告,广告语为just do it等广告语中中外夹杂的情况更是常见,很多夹杂在广告中的外文不做翻译和解释,而且很多外文广告在广告中占主要部分。

而在网络广告中,使用外语的情况跟多,有些招聘广告完全是用外文书写。

网络广告是后起的广告媒介,对于网络广告的管理目前还比较薄弱。

广告语中不适当使用外文是明显违反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和广告管理法规的现象,但这一现象不像其他的广告语言文字问题那样引人关注,公众的争议焦点很少集中在这一方面。

其二是滥用谐音及篡改成语。

此类现象中的典型广告案例如“没痔了”、“咳不容缓”等。

两种方式其实是相关的,篡改成语主要也是使用谐音字代替手法。

这是公众关注最多也是争议最大的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现象。

有关法规中已经做了规定,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中也常常以违法处理,但这种方式在中国的广告中非常流行,不断在出现,如“新年购车‘礼’油多多”、“制冷鲜锋”等等不胜枚举。

对此种现象持批评态度的公众认为这是在破坏语言规范,对消费者容易造成误导,而手术伤害最大的是中小学生,会造成以讹传讹。

有些调查显示这些广告标语确实对中小学生对成语的认知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谐音作为广告语的是与非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一概禁止缺乏足够的依据和说服力,放任自由又确实会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

对此,我认为应组织专家进行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对各种具体案例及其长沙的效果和公众的态度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已找到一些衡量标准,据此才能基本明确什么情况禁止,什么情况允许。

其三是滥用双关语。

使用双关语是广告语当中的另一种常见现象,使用得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丰韵丹”广告词“做女人挺好”曾被认为是非常好的广告语。

但也有很多广告引起争议,主要是因为有些双关语广告词给人造成的联想有违公众的道德与价值观,如“你有二房吗?”,广告的意思是“你有第二处住房吗?”,但“二房”的本意属于社会丑恶现象,容易引起反感。

同样,有人仿拟“做女人挺好”只制作了“做男人挺好”的广告语,因为性暗示比较明显而被工商部门制止。

此类现象往往难以判断是非,不过,社会公众的感受也可以作为评判的参照。

其四是存在各种语病。

很多广告词语选择、搭配以及语法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当和错误,除了有些是故意反常规使用以求取得特殊表达效果之外,有很多事属于缺乏语言知识和粗心大意造成的。

具体表现为用词错误、生造词语、语法错误等、这些问题容易被公众忽视,工商部门在检查广告时也较少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这属于明显的不规范语言,应该引起注意。

其五是用字错误。

在广告语中用字错误也是常见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粗心大意和语言文字修养不够引起的。

湖北某地的邮政部门曾经在邮政特快专递收据上印制邮政广告,其中出现过这样两条错误:“储蓄存款哪去存取方便带有局”中的“哪”字印成了“那”,“特快通全球信息连五洲”中的“洲”字印成了“州”。

在这样小小的只有两行字的广告中竟出现明显错误,说明广告主以及制作人在审查上的疏忽至极。

在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还存在着不是当使用方言、误用标点符号以及格调低下等问题,这里不一一枚举。

总体上看,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是比较多的,其来源很清楚,就是广告设计、制作单位,其背后的广告主当然也起一定作用,但广告语主要是广告设计、制作单位创作的。

广告公司本身首先关心的是客户的需求和广告能否抢眼,在创作广告时容易忽视广告语言文字的规范和适当使用,而广告审查员语言文字素养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所以在广告设计这一环节不能把好关,广告发布代理公司以及媒体广告部的广告审查员也存在同样问题,这样就不断地让有问题的广告与公众见面。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也随处可见,尤其是从广告方面来看,是多么的新颖,读起来是多么的溜口。

可这些广告有大部分都是改动成语词语的,虽然读音一样字却不一样,意思就更大大的不一样了,流传下来的成语全被修改成了人们产品销售的推广广告。

某服装店为“衣衣不舍”原成语为依依不舍;某蚊香广告为“默默无蚊”原成语是默默无闻;某食品广告为“大吃一斤”原成语为大吃一惊.这些广告常常是人们所意料不到的,在人群中广泛流传的。

也就是这些被改动后使人觉得的溜口的广告。

可见,一个个被改动的成语的广告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认为改动成语的广告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多于正面影响的比例是10000:1.其所带来的坏处远远多于他的好处,改动成语的广告它唯一的好处就是促进该产品的销售。

然而其带来的坏处却很多,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学生甚至是大人们都会把一些成语写错,而这些成语也就是被改的成语的广告。

其实改动成语包括两种:第一种就非常的明显,就是直接改动成语中的个别字,并用谐音字代替。

第二种就不那么明显了,它是把原模原样的成语用在特定的广告中,成语的字没有改变,但是成语的意思却完全变了味。

如以下几个广告:一个音响店为一个立体音响组合做的广告为:一呼四应。

其本意是号召力强。

这里却变成了立体音响发音效果好了。

某个石灰厂的广告更是白手起家。

其本意大家都知道,表示一个人从无道有的一个过程。

这里却是形容的是搞白色石灰起家的了。

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最经典的一个广告就是某牙刷广告,名为一毛不拔。

本是形容人吝啬的词却被用来形容牙刷质量好了。

这样的广告非常多刚刚上小学的的那些小学生,看到那些被改的成语的广告后认为这些改的的成语就是正宗流传下来的成语,一到写作业时候,还沾沾自喜的把这些被改的成语写到作业里面,而换取而来的却是一个鲜红的“叉”。

电视上播放的这些广告多了会使人们的大脑产生混乱,使人分不清楚哪些成语是正确的哪些成语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就把这些错误的改动的成语存进脑子里了,以假乱真使人出错,所以说改动成语深深危害了周围的人们。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许多商家随意的改动成语作为广告?1. 改动成语,短时间改内会给人一种新颖时尚的感觉。

会被广泛流传。

2. 改动成语是建立在原有成语的基础上的,容易被人们所记忆。

3. 改动成语非常简单方便,可以减少广告设计的成本。

4. 改动成语被商家默认为一种合法的广告手段了。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改动成语广告的现象在愈演愈烈。

成语岂能随意改动。

生活中随处可见被人们改过的“成语”作广告词,走在建材商店有“家涂四壁”;药店中有“咳不容缓”;服装店有“可可伊衣”;家店城的冰箱有“领鲜一步”;美容店有“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本人收集了一大批广告改动的成语,详请见附表)许多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广告能被别人记住,便乱改成语,形成许多危害。

危害一:对少年儿童误导许多少年儿童在看过这些广告后,很快便背住了,便模仿着用。

没有思考其是否正确。

从而使错误的成语在少年儿童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很难改掉。

危害二:篡改了成语的本意有些成语字虽然没改,但意思却被改了,“一毛不拔”----牙刷的广告词,本来是贬义词形容人吝啬,自私,但广告词却成了褒义词,意思是牙刷质量好,十分耐用。

这使成语散失其真正意义了。

危害三:导致一些顾客上当受骗。

顾客看到广告时候觉的一时新颖时尚便购买其产品,没有考虑产品的质量问题。

危害四:破坏了我国的文化传统。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象征,有些成语都是由一些典故形成的,乱改成语危害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象征和标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