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师的角色

幼儿教师的角色

浅谈幼儿教师的角色
摘要:教师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于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

我们现在幼儿教师的基本角色是教育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幼儿园教师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载体。

关键词:角色;引导者;施教者;启发者;朋友
教育中长期规划的推出,让我们幼教工作者看到了幼儿教育的春天,处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在这股热潮之中,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当然,转变教育观念是首要任务,其次是要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始,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它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多年以来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教育行为,重新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应成为活动中的引导者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开放和高速传播的时代。

信息时代充满了各种各样新鲜的有趣的事物。

而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追问到底。

他们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无比强烈与急迫。

如果我们教师一味担当知识的输出者,就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禁锢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孩子失去自己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权利和机会。

因此,幼
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一名活动中的引导者。

要求我们教师具备:1、必须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并保持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欲望,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获取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认识到幼儿园以外的教育资源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社区资源和家长来补充学校资源的不足。

3、帮助幼儿克服在探索和认识事物中的困难,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给予肯定和赞同。

二、教学活动中扮演恰当的施教者
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与递增,我们不得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首先,要是自己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和积累经验。

善于探索和利用方法的施教这,能结合每一名孩子的特点实施教育。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

其次,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进行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迁移,从而达到教学要求。

培养孩子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师要与幼儿成为朋友式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应答。

记得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决是真爱》一书中曾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
者,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要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对话,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信任,精神上相互交融,教师与幼儿之间其乐融融,彼此都有好的心境参与。

其次,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灵之音,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应答。

幼儿犯错时,要给其足够的申辩机会,弄清事情的原由,再下结论;在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与处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教师要对幼儿倾注自己全身心的爱,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能大胆地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幼儿才能与教师无话不谈,教师才能听到幼儿的心灵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

在此之后,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及时给予应答,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觉得他们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教师就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其三,教师要解决好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

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是通过相互间的平等对话来实现。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幼儿不再是服从者。

教师要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幼儿一起去探索,一起去体验,师生共同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努力。

四、学活动中的启发者
教师要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
息,积极加以引导,由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现在我们都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人的个性完善。

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面前机会人人平等。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

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教师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

记得有人说过:“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对象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智慧潜能。

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

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和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慧潜能做为首要任务。

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善于从中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鼓励幼
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

其三,教师要善于积累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
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

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

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启迪幼儿心智,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最后,教师要做幼儿道德和人格精神的塑造者。

我们常说:“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

教师在发展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幼儿道德与人格品质的培养。

幼儿年幼,缺少独立能力和知识经验,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才开始发展。

教师要坚持爱与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榜样、说服、体验等手段,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幼儿进行积极启发、诱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从有关的研究可看出,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的程度上都受着人格精神品质的影响。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还应积极培养幼儿诚实、勇敢、活泼、开朗的良好品质。

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为其提供训练的阵地,努力把幼儿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只有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了,整个教育的方向就不会有偏差,幼儿教师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任。

人人扮好教育活动中的角色,真正实现每位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市未央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南》《教育心理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