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座起重机技术规格书1、供货范围重庆港主城港区果园作业区二期工程25t-30m、40t-30m门座起重机各一台的设计、制造、部装成套、总装、运输、吊装、采保、调试、试验(含试重)、试车、验收等(含取得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合格证)交钥匙及售后服务全过程。
起重机除本机及其内部设置外,每台还包括如下范围:1.1额定起重量为25t、40t的吊钩各一套。
1.2连接起重机与码头高压箱之间的高压圆形供电电缆壹根/台(有效行走距离按左、右各130米)。
1.3高压供电箱及其固定装置壹套/台。
1.4随机工具、随机备件等壹套/台。
1.5防风锚固装置壹套/台。
1.6现场安装、调试用润滑脂、齿轮油及液压油适量1.7技术培训和现场服务。
1.8使用说明书的中文电子文档壹套/台,开工前为甲方提供设计方案审查图两套/台和经审核后的施工图纸、资料两套/台,整套竣工图纸(含维修及保养用零件图)及其相关中文资料三套/台,竣工图纸的电子文档壹套/台,包括整机设备配置清单(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家、联系电话),中文版的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操作手册,电气控制部分的PLC的中文用户手册、编程手册和程序清单、应用程序软件、梯形图、原理图及其端子板图(含相应内容的电子文档壹套/台),机电设备明细表等。
变频器的中文用户手册、编程手册和参数设定值清单,硬件随机资料、驱动软件、系统安装手册(正版)、系统操作手册、系统软件组态手册、系统硬件配置图以及相关软件版本等,还需要提供上述资料的光盘壹套/台,还应提供电高压电缆使用寿命的时间、判断及监测方法。
2、起重机概述:2.1 本次招标25t-30m、40t-30m门座起重机均为单臂架平衡滑轮组补偿刚性变幅、偏心门座起重机。
主要由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行走机构、臂架系统、臂架平衡系统、人字架、转台、机器房、司机室、门架总成、梯子栏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其它辅助装置所组成,均以吊钩为主兼抓斗、集装箱作业功能(暂不配备抓斗及集装箱吊具)。
两台门座起重机除部分主要技术参数有区别外,其他技术要求相同。
2.2 为了使门座起重机达到优良工程,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试车、验收和交付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检验和操作标准,现列出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并不仅限于这些标准),以便各方共同遵守和执行。
乙方应遵照的标准主要有:2.2.1 《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2.2.2 《起重机安全规程》GB6067-20082.2.3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5905-862.2.4 《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GB/T17495-19982.2.5 《港口门座起重机试验方法》JT/T99-942.2.6 《港口装卸机械司机室》JT5020-862.2.7 《港口起重机轨道式行走台车基本系数及组合系列》JT5021-862.2.8 《港口门座起重机电气设备技术条件》 JT/T70.1-932.2.9 《工程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JB/T5946-19912.2.10《通用门式起重机》GB/T14406-932.2.11《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GB/T10183-20052.2.12《起重机电控设备》JBT6471-19922.2.13《钢丝绳》 GB/T8918-962.2.14《港口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J 244-2005 2.3 本《技术规格书》是监理工程师或甲方现场监造代表对本工程实施监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工程师或现场代表在使用《技术规格书》时将结合合同的具体条款一起执行。
2.4 凡《技术规格书》和设计文件中没有说明之处,应按照监理工程师或现场监造代表指定的技术条件执行。
3、环境条件与主要技术参数3.1 起重机工作环境与自然条件3.1.1 货种:件杂货兼干散货。
3.1.2 风压及风速。
工作风速11~18 m/s(7级大风)非工作风速24.5~44 m/s(7级以上大风)3.1.3 气候属亚热带偏暖气候。
特点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酸雨严重。
3.1.4 气温最高气温50℃最低气温-5℃3.1.5 湿度平均相对湿度80%最大相对湿度100%3.1.6 起重机使用寿命不少于30年,疲劳设计N≥5×1053.1.7 起重机工作级别:A6 (U6,Q2)4、各机构主要技术参数起重机变频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钢丝绳、联轴器等主要配置的技术参数按设计选取。
5、起重机技术要求5.1 起升机构技术要求起升机构的性能应充分满足设计规范及实际使用的要求。
起升机构由二台变频电动机(含编码器)、二台减速器、四台高速轴鼓式制动器、二台低速轴安全制动器、二个卷筒和钢丝绳、吊钩组成。
起升机构设起重量检测和超负荷限制器,起升高度及下降深度的位置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双电机同步运行保护等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5.2 变幅机构技术要求采用齿轮齿条变幅。
臂架系统采用起升滑轮组水平位移补偿装置,使起吊货物可以水平位移。
变幅机构的驱动根据选定的结构形式由变频电动机(含编码器)、减速器和二台高速制动器组成。
变幅机构设置极限保护缓冲,有最大、最小幅度限位装置。
变幅机构的布置要考虑安装、调整、维修方便。
5.3 旋转机构技术要求起重机旋转中心相对于门架中心为偏心布置结构,其旋转中心线距海侧轨道中心线6m(距陆侧轨道中心线10m),旋转机构包括一套旋转支承装置和两套旋转驱动装置两部分。
旋转支承装置采用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旋转驱动装置由变频电动机、常开式液压制动器、立式行星齿轮减速器、小齿轮、大齿圈组成。
本机采用立式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工作时要求平稳、安全、可靠,能作360度全旋转。
旋转制动器为常开式,分别用脚踏液压装置和手动制动装置控制。
手刹与旋转机构有联锁功能。
在起重机非工作状态时,采用手刹制动和旋转锚定锁牢。
5.4 行走机构技术要求行走机构采用四腿分别驱动,每个支腿上各有一套独立的驱动装置,每套驱动装置由三合一减速电机,开式齿轮传动和车轮组组成。
减速电机通过开式齿轮传动驱动车轮滚动。
车轮数根据轮压要求确定。
行走驱动电动机采用户外型:防护等级:IP55,绝缘等级:F。
行走电缆卷盘采用磁滞式电缆卷筒。
最大工作风速≤20m/s(相当于风压250N/m2),并且行走机构在风速≤25m/s 和0.5%的坡度情况下能逆风安全驶至锚定位置。
除在司机室设置运行控制机构外,在起重机门架的适当位置上还应设置地面操作箱,控制起重机行走机构低速运行,以使起重机能够缓慢地对准锚定坑,锚定销方便地插入坑内。
为了便于维修,四个支腿设计有便于移去车轮的顶升点,该顶升点与码头顶升板位置一致。
行走台车平衡梁可与门腿分离。
安装结构坚固的轨道刮板,以便清除起重机道轨上的障碍物(污物)。
车轮采用轧钢材料精加工而成。
车轮的踏面和轮缘内侧应进行热处理,具有足够硬度HB=300~380。
淬硬层深度为15~20mm。
车轮不得有裂纹,不允许补焊。
车轮应采用滚动轴承。
应设置便于维修检测车轮的观察孔。
所有驱动轮的踏面直径之间的误差应不大于0.10mm。
车轮踏面直径尺寸公差应不低于GB1801~1802的h9级。
车轮踏面对基准线的圆跳动公差值应不低于GB1184中的9级。
6、主要零部件6.1钢丝绳采用光面18*19W+FC圆股天然绳芯钢丝绳,且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拉力试验报告,出厂时涂中性润滑脂保护。
钢丝绳的最小安全系数为6。
抗拉强度1770N/mm2。
6.2卷筒卷筒采用钢板卷制焊接,有绳槽。
卷筒表面和绳槽均进行精加工,绳槽作表面热处理,具有较高的硬度,绳槽底径的径向圆跳动不大于绳槽底径的千分之一。
卷筒采用单层缠绕,钢丝绳相对绳槽每一侧的偏斜角不大于3.5度。
卷筒名义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25。
卷筒上的钢丝绳安全圈数不少于3圈;当达到额定起升高度时,卷筒上仍有不少于2圈的预留卷数。
6.3 滑轮采用热轧滑轮,保证滑轮的名义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值≥25。
滑轮槽应经精加工以使所选的钢丝绳和绳槽有良好的配合。
滑轮设置防钢丝绳脱槽的保护装置、防脱保护装置与滑轮外缘间隙不大于钢丝绳直径的20%。
滑轮应采用滚动轴承。
滑轮应尽量标准化和通用化,尽可能做到具有互换性。
设计时应考虑能便于对滑轮进行检查、润滑、装配、更换。
滑轮槽淬火硬度不得小于HRc50。
6.4 联轴器电动机与减速器的联接全部采用齿轮联轴器,减速器低速轴采用齿轮联轴器。
起升机构联轴器安全系数大于2,其它运行机构联轴器的安全系数大于1.5。
联轴器有注油孔。
回旋机构装设有极限磨擦力矩联轴器,卷筒选用专用的联轴器。
联轴器装配将严格控制其径向和轴向跳动,满足ISO标准。
联轴器动平衡试验须符合GB/T9239-1988《刚性转子动平衡品质等级》6.3级的要求,并提供出厂动平衡试验报告。
6.5 制动器制动器的选择符合GB/T3811、GB6067和GB/T17495的相关规定。
所选制动器保证制动平稳,安全可靠。
各大机构单个制动器制动安全系数大于1.5。
装配后的制动器,各铰点转动灵活,制动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75%。
采用锻钢制成的制动轮或制动盘耐磨、耐冲击,制动时接合良好。
制动瓦容易更换,制动瓦为粉末冶金材料,制动瓦和制动轮间的间隙可调。
6.6 取物装置25t-30m门座起重机配25t吊钩一个;40t-30m门座起重机配40吨吊钩一个。
吊钩额定起重量为分别为25吨和40吨,山型双钩形式,按机构工作级别为M6选用。
在锻造后必须进行热处理,其制造应符合相关标准。
吊钩应装设安全闭锁装置,防止吊索或货物从钩上脱出。
安全工作载荷应清晰地打印在吊钩的不重要位置,并在交货时提供试验合格证书。
(1)吊钩应选用优质、抗冲击有韧性的材料模锻成型,表面光滑,无皱折沟痕和裂纹等表面缺陷。
在其非关键部位应打印记标明许用载荷。
(2)吊钩应符合DIN标准。
(3)吊钩通过滚柱轴承支承在横梁上,旋转自如。
6.7 防碰撞装置行走机构装有聚胺脂缓冲器,其高度位置由甲方在设计审查时提供。
起重机的结构设计应能承受切断电源时在带额定载荷以100%额定速度碰撞终点挡块所产生的震动,并保证任何部件都不会有损坏。
行走机构外侧装有减速、停车限位,门架每腿外侧装有红外线信号防碰撞装置及减速装置(各四套),防止与相邻的起重机或车挡及其他障碍物碰撞。
6.8 轴承主要轴承均采用滚动轴承,轴承应选用著名厂家的产品。
起重机上所有的轴承均应是甲方认可的优质产品。
除销轴及回转运动小于半圈的地方,其他经常转动处均应采用滚动轴承。
轴承的设计计算和选用必须符合FEM标准。
各机构选用的滚动轴承的理论寿命必须大于下表所列值,尺寸应满足ISO 标准。
6.9 螺栓和螺母全部紧固件为公制,符合ISO标准。
紧固件设有防松措施,所有机构均考虑安装方便和维修拆装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