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特点
23
一个本地电话网属于长途电话网中的一个长途编 号区 一个本地电话网仅有一个长途区号 同一长途编号区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 本地电话网不包括长途交换中心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的类型(按服务区分类)
县城+农村 大、中、小城市+郊区 城市+城郊+相邻县及农村 城市市区(市内电话网) 市话 郊区话费 农话
无级动态长途网 无级动态本地网 电话接入网
19
MLX
2007年秋冬
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过渡
C1 C2
DC1
DC1
DC1
DC2 C3 C4 C5 DC3 C5
DC2
C5
C5
20
MLX
2007年秋冬
最终的电话网
一级长途网、一级本地网组成、接入网 长途网和本地网都是无级动态网
长途网
本地网
种类:
39
MLX
2007年秋冬
远端模块
用户模块 远端模块
数字中继 处理机
处理机
数字线
数字中继
数 字 交 换 网 络
中央处理机
远端模块接入示意图
集中用户话务量,提高传输质量。 远端模块可以具备独立交换功能。(与具体厂商设备相关) 例:成都“中国核动力设计院”单位内的电话交换机,以支 局的方式接入成都市本地电话网,该单位在四川夹江县的基 地设置了该支局的三个远端模块,远端模块与该支局之间, 通过数字光纤传输设备连接。
汇接方式分为:
去话汇接 来话汇接 来去话汇接 集中汇接 主辅汇接
28
MLX
2007年秋冬
去话汇接
汇接局Tm汇接本区内个端局之间的话务 汇接向别的汇接区的话务(去别的区)
主叫方为本区,被叫方为其他区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1
29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2
MLX 2007年秋冬
去话汇接路由
3汇接局编号:“83”,可连接10个以下端局 2端局编号:“832”,可连接10个以下支局 0支局编号:“8320”,可连接10000个电话用户
支局用户编号:“0000~9999”
37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网的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原则:
先选直达路由。 选择两段或以上路由时,先选汇接次数少的 (段数少的)路由,后选汇接次数多的路由
DC1
基干路由
DC2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用户
12
用户
MLX 2007年秋冬
低呼损直达路由
任意两个交换机之间直接设置的直达路由 电路群呼损率不大于规定值(小于1%) 不允许话务量溢出 适应在话务量较大的交换中心之间建立
DC1
基干路由
DC2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用户
13
用户
基干路由
汇接方式
DC1间采用网状结构 DC2向DC1汇接 附加一定的直达路由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10
MLX
2007年秋冬
长途电话网的路由
长途电话网包括的路由:
基干路由 直达路由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迂回路由
11
MLX
2007年秋冬
基干路由
是构成长途电话网基干结构的路由 是DC1与DC1之间,以及各级与 下级之间的路由 基干路由上电路群的呼损率小于1% 基干路由不允许话务量溢出
Tm1 Tm2
例:
A呼叫B
首选:A-B 再选:A-Tm1-B
A
B
汇接区1
C
D
汇接区2
A呼叫C
去话汇接路由选择
38
首选:A-C 次选:A-Tm1-C 再选:A-Tm1-Tm2-C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的用户延伸设备
采用延伸设备的目的:
集中用户线的话务量,提高线路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线路设备的成本。 远端模块 支局 用户集线器 用户交换机
来话汇接
汇接局Tm汇接本区内个端局之间的话务 汇接来自别的汇接区的话务(来自别的区)
主叫方为其他区,被叫方为本区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1
30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2
MLX 2007年秋冬
来去话汇接
汇接局Tm汇接本区内个端局之间的话务 汇接来自别的汇接区的话务,也汇接去别 区的话务
35
MLX
2007年秋冬
举例:某市本地电话网二级结构
长途电话网 市本地电话网 C5 省长途局 DC1
Tm
Tm
Tm
C5
3汇接局 C5 汇接区1 汇接区2 2端局 3端局
…...
0支局
4端局
…...
0000
36 MLX
9999
2007年秋冬
举例:某市本地电话网二级结构
说明:
汇接区内基干路由 端局间高效直达路由 长、市中继线
第五章 电信业务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1
/cfmingzi/157.html
电话通信网概述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长途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 国际电话网 编号计划 各种接口(自学) 记费方式(自学) 其他业务网(自学)
电话业务(占电话网业务的95%左右)
普通电话业务 补充电话业务
电路数据业务 传真业务 信令网 电信管理网 同步网
MLX 2007年秋冬
与电话网相关的支撑网络
3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对电话网的要求
保证网内每一个用户都能呼叫网内任一用户 保证网内每一个用户能与世界各国用户进行通话 保证满意的服务质量 能不断适应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的发展 在电话通信业务的基础上能适应新业务的要求 投资和维护费用尽可能低,经济上合理
由多个端局组成 各端局个个相连 优点:结构健壮,抗故障能力强,各局之间既有 直达路由,又有迂回路由 缺点:局间单向中继线数量随局数量的增加而急 剧上升到 n * (n-1),成本增加,管理复杂
长途局 长途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
26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
结构二:树型结构,即本地电话网的分区与 汇接结构 分区基本思想
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路由 第一次路由选择时如遇忙,则更换到第二条,甚至第 三条……. 称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由为第一条路由的迂回路由 迂回路由是有两个以上路由串接起而成 迂回路由并非与直达路由对应,而是与首选路由对应 迂回路由由部分基干路由和直达路由组成。
15
MLX
2007年秋冬
6
网络中各节点处于 同一 等级——无级; 路由选择方式不固 定 ——动态;
动态自适应选路方式 动态时变选路方式 实时选路方式
MLX 2007年秋冬
5.2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
以前是严格的5级等级制(4级长途网+本地网,1986年) 现在:长途网只有2级 由长途网和本地网组成 长途网:两级 本地网:端局、汇接局及终端 原川、云、贵、藏只有C2,接入西南长途中心C1(成都) 现云、贵、藏的C2升级成DC1,四川的C2和西南长途中心 C1合并组成DC1(仍设置在成都)
将本地电话网分成若干个区,每区设一个汇接 局,每个汇接局下接若干个端局 汇接局之间,汇接局与下接各端局之间由低呼 损直达中继电路群互连 由端局和汇接局组成二级本地电话网 树型与网状相比:
在尽可能增加少的中继线的情况下, 扩大本地网的范围
27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
结构二:树型结构
MLX 2007年秋冬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终端设备:电话、数据终端 交换设备:程控交换机 传输设备:PCM高次群、SDH等设备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功能
对终端的业务进行交换、传输 实现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2
MLX
2007年秋冬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业务
被叫端“自下而上”,先选靠近终端的下级局,再选上级局 主叫端“自上而下”,先选远离发端局的上级局,再选下级 局 图中路由选择顺序为: 首选L1 次选L2 最后选L3 B
L3
L2 A L1
A、B 之间的路由选择顺序
17 MLX 2007年秋冬
长途电话的接续制度与接续方式
接续制度
挂号制(长途人工接续,已成为历史) 立接制(长途半自动接续,已成为历史) 迅接制(正在使用) 人工 半自动 全自动(正在使用)
4
MLX
2007年秋冬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拓扑结构
星型网 网状 树型 环型 复合型 实际的电话网是复合型结构
5
MLX
2007年秋冬
电话网结构的演变
等级结构网络 无级动态网
网络中各节点有严格 的等级 按固定顺序逐级选择 路由(静态路由) 灵活性、可靠性差 动态选路方式
Tm Tm
端局
32
端局
端局 汇接区1
集中一次汇接
汇接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