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3)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后两次在多国同时起步
(4)从突破口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4、说明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为什么三次都没有得到发展?并简述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中国的影响。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第一次:
中国所处历史时期:清朝中后期
中国未得到发展原因: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
(3)天朝上国迷梦破灭;(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5)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二次:
中国所处历史时期:清朝封建统治
中国未得到发展原因: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对中国的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向中国资本输出,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传统教育思想落后,科举制被废除;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5)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国未得到发展原因:第一次次科技革命刚开始时,处于半殖半封社会,列强长期侵略和旧中国统治阶级腐朽无能。

建国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

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想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经常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好机会。

对中国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5、科技的应用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科技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2)科技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快捷的通信;
(3)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务;(4)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5)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6)工业发展带来环境污染。

6、科技革命给予我们的启发:
(1)政治变革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政治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推动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请思考,并回答:
1)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状态及原因(6分)
第一次,中国正处于清朝统治前期,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受益;
第二次,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虽有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动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使中国无力受益.
第三次,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后,自力更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差距,但受冷战的影响和国内左倾思想的干扰,没能很快地实现现代化。

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角度: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才能适应经济知识时代的挑战。

②从身边做起,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