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旅游规划与开发概述一、旅游规划相关概念1、旅游区域: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由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和若干旅游设施、旅游区等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地域范围。
★相对的,可大可小;★具有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具备高水平的旅游管理2、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在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
3、旅游资源:是指经过开发后,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形及无形因素。
4、旅游规划:从学术角度定义为: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从通俗角度理解为: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吸引物,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
5、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有什么联系:旅游策划作为策划的一种,是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和旅游地的资源优势,对该旅游地的旅游项目进行定向、定位的过程,是在旅游规划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发展、优化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特点与原则1、旅游规划六大特点:主题性、协调性、目的性、战略性、技术性、综合性2、旅游规划五大原则:形象原则、市场原则、美学原则、效益原则、保护原则三、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关系1、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的理解:1)从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较旅游规划产生的年代早,编制旅游规划时应在适应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从创新角度看,旅游规划不能一味妥协于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应该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在编制旅游规划的时候邀请一些城市规划专家参与,也可主动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建议。
3)从实际角度看,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是统一的,只不过城市规划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旅游功能是城市功能之一,所以旅游规划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方面。
四、旅游规划的内容意义1、意义:1)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必要手段2)形成良好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3)促进旅游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4)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2、请思考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差异?旅游区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然后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到表象的过程。
以景区大门为例:在总体规划中,只是用文字简要描述大门的风格、大概位置等,没有大门的图纸;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具体说明大门的位置、形状、尺寸、颜色等,并制作大门轮廓的示意图;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大门的细节如材料、花纹、文字等都涉及到了,并会制作大门的标准图纸,图纸上看到的大门与以后造好的大门几乎完全一致。
复习与思考:1、旅游规划的概念。
2、旅游规划的特点和原则。
3、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如何?第2章旅游规划理论基础一、区位与竞争力理论1、区位理论产生的背景工业化大生产之前生产力低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工业化大生产之后市场竞争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区位选择的关键性2、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A、区位理论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影响因素研究《政治经济因素》英国斯秋阿特1767年“地租和水陆运费对区位的影响”英国亚当斯密(A Smith)1776年B、古典区位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企业微观研究“农业生产圈层模型”德国杜能“韦伯工业区位论”德国韦伯(Weber)C、近代区位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市场均衡研究成本最小化市场最大化“中心地理论”德国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市场区位论”德国廖什(Losch)D、现代区位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多因素综合研究以美国库兹涅茨(S.Kuznets)的预测性分析模型为代表3、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1)传统区位理论在指导旅游开发规划时的问题传统针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运用中的“失灵”原因:a)生产对象的不可移动性b)旅游生产的非物质性c)旅游行业的强关联性(2)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中心地理论旅游区位论的研究相对较晚,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最早对旅游区位进行了研究,以后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补充,使该理论逐渐成熟起来。
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指导主要体现在:A、规划设计的区位选择B、区域旅游交通组织和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C、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旅游地吸引力大小决定其在市场上的影响范围)D、确定旅游地的等级E、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4、竞争力:是指某区域或企业在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美国著名竞争力学家迈克.波特认为,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以及政府等六个要素。
经济主体竞争力:★占有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获得较高收益5、竞争力的应用:(1)丰富旅游规划内涵(2)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二、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三、旅游社会与人类学理论1、社会人类学对旅游规划的启发:1)旅游规划与开发应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2)更加关注旅游规划的影响;3)采取更丰富的调研手段和方法。
2、实现旅游体验的三“S”规划思路:提高满意度、降低旅游代价、实现惊奇需求四、其他理论基础1、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1)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2)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3)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2、旅游消费行为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有哪些指导意义?1)旅游消费行为能为旅游产品和线路设计提供借鉴。
2)为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优质服务选择和依据。
3、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对规划的指导意义:1)判断和预测客源市场规模2)调整旅游规划方向和弹性3)指导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复习与思考:1、区位与空间结构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2、竞争力和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3、人类社会学对旅游规划有哪些意义?4、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第3章旅游规划回顾与展望一、中外旅游规划回顾旅游行为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而旅游规划的出现不到百年。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明显改变。
1、国外旅游规划发展历程1)初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2)扩展阶段(60年代——70年代初)3)观念转变阶段(70年代——80年代)4)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5)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扩展阶段a)时间、地点:60年代,法国、英国相继出现了正式的旅游规划。
1963年,联合国大会强调了旅游规划的重大意义。
随后,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及加勒比海地区均兴起旅游规划热潮。
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几年里,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开发的需求也逐步加大。
与此相应的旅游规划逐渐在欧洲、加拿大、亚洲和非洲国家扩展。
b)特点:规划着眼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区的开发以及对旧旅游区的改造。
学术界在这一时期也针对旅游规划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c)理论基础:旅游经济学、闲暇与游憩学、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学d)代表人物:沃尔夫斯坦费尔德(英国)●观念转变阶段a)时间、地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旅游需要规划的观念才开始真正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所认同和重视。
如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积极推动旅游规划的发展,并参与了菲律宾、斯里兰卡、尼泊尔、肯尼亚等国家的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b)特点:旅游规划从传统的静态的、确定性的规划向动态的、概率性的和不确定性规划转变;从物质环境规划向物质环境、社会、经济规划转化;边缘学科性质日渐显现。
c)理论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快速发展阶段a)时间、地点:进入80年代,旅游规划普及到了许多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在发达国家进一步深化,还出现了对旅游规划的修编对旅游规划研究日趋多样化。
墨菲于1985年出版了《旅游:社区方法》,甘恩(Gunn)于1988年出版了《旅游规划》第二版,道格拉斯·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了《旅游开发》。
b)特点:深入探讨旅游规划的内涵,达成共识,即认为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代替它。
c)理论基础:旅游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中重要的理论基础d)代表人物:加拿大的史密斯、英国的波利费斯和库泊尔●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初旅游规划标准程序框架建立。
代表作是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家爱德华·因斯凯普(Edward Inskeep)的《旅游规划:一种集成的和可持续的方法》和《国家和地区旅游规划》, 同期世界旅游组织(WTO)也出版了《可持续旅游开发:地方规划师指南》及《旅游度假区的综合模式》等。
旅游规划界开始关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旅游规划同时也开始注重旅游市场的营销规划,亚太旅游协会(PATA)高级副总裁罗杰·格里芬(Roger Griffin)提出了“创造市场营销与旅游规划的统一”的观点。
90年代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的内容日益系统化,理论和方法也逐渐完善。
二、旅游规划发展趋势★从规划的导向来看,从只注重资源、不注重市场向旅游产品体系导向转变;★从规划的内容来看,从单体景观的规划到景区规划和产业规划并存,再到景区、产业和目的地规划并存的局面;★从规划的参与主体来看,趋向于多元化:旅游规划组织者由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到民营资本介入,规划编制单位从政府人员和科研人员结合到规划企业及国际机构参与。
★从规划的管理来看,趋向于有序化:中国旅游规划脱胎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在规划初期没有具体的规则和标准2003年3月出台了作为国家标准的《旅游规划通则》,主要强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三、旅游规划研究热点解读1、旅游规划热点:(1)城市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内容:a)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b)城市旅游服务系统规划c)城市旅游线路规划d)城市旅游环境规划(2)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是以纯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开发旅游实现地方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强调原汁原味、环境保护、社区参与。
生态旅游规划应遵循三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特色化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3)会展旅游规划:会展旅游,是指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