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速读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2.文中的小标题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理清思路2、人物生平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写白求恩的语句,用“读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白求恩”说话。

白求恩是怎样一个人?白求恩的精神令人感动,那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支持你看法的依据。

教师总结: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科学家。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的。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1、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

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手法、结构特征。

教师提示: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生3:我喜欢"我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一组句子。

它寓已知于未知,更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着实感人至深。

生4:我喜欢"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邓稼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

他执著追求、努力奋斗的辉煌人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

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学生读书寻找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

生1:我发现本文的修辞用得好。

运用排比,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这种紧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强占""租借"两词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把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读者面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句式整齐:排比句长短句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

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

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鲁迅先生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脊梁”。

26岁获得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博士学位,被称为“娃娃博士”,获得博士后九天就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参加原子弹研究工作,一去就是二十多年。

正是这样一大批埋头苦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撑起中国核弹事业。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

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再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比较阅读:自己发言,畅谈学习感受,有思考、有感悟、有收获,也有反思。

如"你认为邓先生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邓先生给你最大的震撼是什么?",如"文章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文章,有新意,你有尝试的想法吗?",如"作者丰富的人文素养、开阔的眼界和胸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如"走近大师,你悟到了什么?"等等。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和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回眸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

让我们继承这种精神,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巧立小标题,一枝多花,色彩纷呈,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写作手法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夹叙夹议的作用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

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写作手法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叙述、描写抒情化。

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运用四字短语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对偶句运用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有感情朗读指导1、把握感情基调:或轻松欢快,或忧愁伤感,或慷慨激昂……2、朗读过程中,应该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教师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文章的语言有气势,有如大江奔流,瀑布飞泄。

课文一千多字,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

言行是一个人思想、精神品质的外在表现,言导行、行证言。

作为学者、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言行是独特的。

言行一致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在静思默想时,在昂首远望时,我相信,闻一多先生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将会成为幸福的守望者。

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体、组材恰当,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特别是文章的语言,如一杯清茗,让人百品不厌。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它存活的长短,而在于如何运用它。

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

把个人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

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纪念白求恩同志=朱德(2007-03-25 13:25:00)转载▼分类:快乐语文驿纪念白求恩同志①(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朱德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从他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

他清楚地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地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

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阀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在他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的国家而对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

”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

白求恩同志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还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无限责任心,他的实际主义作风,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无限热忱。

他已50多岁了,不顾战地各种危险和困难,亲自跑到火线附近,在炮火下抢救受伤的将士,他说:“一个革命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应该跑到病人那里去,而且愈早愈好。

”甚至在意外的情况下,即使不能赶到作战地区,至少也可以在半路上找到伤兵运回后方。

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中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

他不但以这种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来执行自己的业务,并且教育了他周围一切人,从医生、护士到勤务、马夫,告诉他们:“没有哪一件工作是小的,没有哪一件工作是不重要的”,鼓励他们每个人:“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富于实际主义精神的人,他看到我军许多医生技术水平低,便把教育和提高医生、护士作为自己的职务,他自己写课本,办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没有夸夸其谈、言多于行的坏习气。

他说“空谈代替不了行动,话是人们发明来描写行动的,照它底本来的目的去用它吧。

”白求恩同志的工作和著述中正充满着这种明亮清透的实际主义的光辉。

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坦白正直。

他对一切伤病员、一切同志、劳动人民,表现了他无限的忠诚热爱和无条件的帮助他们,平等地看待他们中的任何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他也最能坦白正直,批评他们的缺点,严正的指斥工作中的毛病,帮助改正。

凡是受过他治疗或看见过他工作的人,莫不为之感动。

至今晋察冀的军民心中,仍怀念着白求恩这个亲切的名字。

【注释】①本篇节选自1942年11月13日《解放日报》。

《纪念白求恩同志》一文。

朱德同志在白求恩逝世三周年之际写了这篇文章。

《朱德谈人生》。

相关主题